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心的家
市長:瑋晟  副市長: 手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心的家】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小孩的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父母會傷人,如何讓兒童走出自己的人生
 瀏覽1,082|回應0推薦1

瑋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手長

一本好書,我衷心推薦‧‧‧

                                                       父母會傷人

 

                         書名是:『  父母會傷人  』

Toxic Parents:Overcoming Their Hurtful Legacy and Reclaiming Your Life

 

受虐者長大了,不要讓傷口也長大了

父母是許多孩子生命中最初的偶像,

但他們也會犯錯,有時還錯得無法自拔……

淌血的記憶不會消失,創痛可能蔓延;

唯有正視傷口,清理上藥,內在小孩才會重展笑顏!

 「偏頗」的平衡

隨著台灣社會及家庭結構越來越向個人化趨勢靠近,
任何敏感的讀者恐怕都可以在書裡看到自己的例子,
可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台灣,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幾乎每隔幾天就會看見兒童因為父母的緣故不幸受傷、受虐,甚至死亡的新聞。也許是父母的虐待,也許是繼父母或同居人的虐待,也許是父母的失職疏忽,也許是不負責的父母在外得罪不良份子進而波及小孩。根據婦女救援基金會的調查,在台灣,平均每週有一位小孩因而喪失寶貴的生命。

虐待、毆打、死亡,這些出現在報紙、電視上的是看得見的暴力,也是我們一眼就可以辨識出來的問題,然而,還有一種斲害更徹底的暴力,不只每天發生,而且是時時刻刻,甚至出現在每一個面向。這種傷害往往以「愛」為名,以「孝順」為理由,卻是逼小孩承擔他們這個年紀不應該承擔的重荷。

「你為什麼不努力讀書,考好一點?這麼不爭氣,媽媽不如去死掉算了。」這是四、五年前我在夜班巴士聽見的一段話。夜歸的媽媽可能生活得滿辛苦,加完班才去接回小孩。她在辛苦之餘還注意小孩的功課,可說是難能可貴;然而疲憊且不耐的口氣,特別是以「媽媽不如去死掉」來威脅小孩,恐怕連自己都不知道對小孩造成多大傷害。我還記得在公車內白光照射下的那位小孩,因為恐懼而噤聲的模樣。

在中國的家庭傳統裡,愛固然使家人更緊密團結,愛也往往透過各種形式在家人或其他親密關係之間,不斷地進行情感的勒索。

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佛渥德向來對這方面議題特別敏感。在《情緒勒索》裡,她仔細地(雖然讀者可能覺得太囉唆了)描述了親人之間的這種關係;在《愛上M型男人》這本於美國轟動一時的暢銷書裡,她更進一步描述愛情之中許多以愛的面貌來進行傷害的日常現象;到了《父母會傷人》這本書,她非常深入地討論父母對子女不合理的愛,以及相對地,父母對子女的孝順不合理的要求,是如何傷害了孩子日後的人格。

關於愛和孝順的討論,在過去,我們往往以「國情不同」來否認這些翻譯自其他國家的書。然而,也許是西風東漸,隨著台灣社會及家庭結構越來越向個人化趨勢靠近,任何敏感的讀者恐怕都可以在《父母會傷人》裡看到自己的例子,可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作者蘇珊.佛渥德的行筆是憤怒的,她的立場十分清楚地站在子女這一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被指責。這樣的立場也許不夠持平,不過,在我們這個社會,當所謂的「父母」還是擁有神聖不可侵的社會地位,她的「偏頗」,反而更能平衡我們的現況。(文/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張老師文化提供)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俗話這麼說。但真是這樣嗎?許多人是成為父母後才學做父母的,有些父母甚至沒意識到要「學做父母」。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無與倫比,他們在幼小的心田持續播下種子,若是愛、尊重和獨立,孩子將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若播下的是恐懼、義務和罪惡感,那只會造成一連串難以撫平的創傷,本書著重探討這些錯誤示範,看清後可走出心創歲月,並避免教養出心創兒,讓惡性循環就此打住。

  佛渥德博士也認為只治療症狀並不夠,還必須處理症狀之源。降低父母的負面影響是個漸進過程,本書從觀念分享、案例說明、諮商對談到角色扮演、練習和檢查表,主張每個人無須為童年的傷害咎責,但要為自己成年後的行為負責,閱讀本書是理解和採取行動的開始,助人改變自我挫敗的生活模式。這是第一本從心理學角度切入「問題父母」主題的書,適合一般大眾閱讀;有助於降低父母的負面影響,進而活出成熟、自主的人生。

 

礙於我不是專業心理服導者,所以我也不夠格在部落裡指導曾經受創的人,但是、對於任何曾經向我請助者的心聲,我其實都很在意。

個人不認為隨著社會偏執而隱忍是一件好事,當然、我镇也不需要懷著恨去度日,不過,若可以透過一本書來重新檢視自己,衡量對錯,我導認為是一件好事。

不是曾經受過的人,是無法體會那種痛苦。但是若不是可以痛下決心的好好自我面對,也是永遠走不出傷痛的。

放下,這兩字說其容易,可是還是要歷經許多磨難與過程。放下的前提是「不放棄」,而放下的之後是學習「懂得自愛」。

「愛」不是藉由外而導內假予他人給賜,而是由內而散發,無論何事,皆是如此。

憂傷與快樂僅隔一線,在於妳如何取捨。


誠致邀請加入『心的家』

https://city.udn.com/10211

健康 慈善 幸福 美滿 南區推廣咨詢 陳睿志 0929120243(台哥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11&aid=336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