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心的家
市長:瑋晟  副市長: 手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心的家】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自然的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老北京風俗泥塑——舊京三百六十行
 瀏覽567|回應0推薦1

瑋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手長

老北京風俗泥塑——舊京三百六十行

吳德寅手中的北京市井生活


泥塑·寫春聯


泥塑·拔牙


吳德寅的老北京泥塑

「來了,您哪!」走進吳德寅的「泥水坊」個人泥塑工作室,他隨即吆喝了一聲,之後他還即興喊了幾聲叫賣聲,「賣!……大小金魚……嘍!」「臭豆腐……醬豆腐……王致和臭豆腐」。

原來吳德寅不但是個捏泥人兒的手藝人,也是北京曲藝家協會的會員,家住北京豐台區的他常跑去北京人藝看演出,喜愛說快板、相聲,還外出表演。捏泥人兒並不是為了謀生和盈利,他的泥塑作品從不出售,如今他的主要謀生職業是做體育用品的批發代理。

●與泥塑的淵源

沒有一點美術功底的吳德寅,很小就細心觀察,善於動手。上小學時,他看見家裡新發的兩塊肥皂放在窗台晾曬,那時肥皂剛發下來都是軟軟的,需要晾曬放干之後才便於保存。他卻把軟軟的肥皂拿過來,捏成當時戲劇裡「莫愁女」的形象。他也會用粉筆雕成小人兒的模樣,擺成一排,有各種各樣的造型。

泥塑作為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形式,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目前出土的文物有浙江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和河南出土的泥豬、泥羊。漢代喪葬習俗把陶俑作為陪葬物品,認為亡靈如人生在世,同樣有物質生活的需求。唐代楊惠之被譽為「雕塑聖手」,有「道子畫、惠之塑」的稱讚。到後來,宋代的泥塑開始趨向於平民化,更貼近生活。

吳德寅從小在胡同長大,更是鍾愛老北京的古樸與悠閒。他認為,老北京的風俗市井文化,用素泥泥塑這種民間藝術形式來表現尤為貼切,更能體現出它的京味兒。因此,吳德寅的作品多是市井人物泥塑,表現了老北京各色人物、五行八作:商販、店主的伶俐;車伕和靠力氣吃飯人的辛苦;藝人的艱辛;王公貴族的奢華。

●泥塑裡的「老北京文化」

泥塑通過真實地刻畫人物性格、體態、喜怒哀樂,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藝術特點,誇張合理,取捨得當,體現不同的社會形態和當時的風土人情。

《老北京風俗泥塑--舊京三百六十行》是吳德寅的代表作品。它通過立體的形象展示了老北京交通、娛樂、商市、飲食、風情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的衣著打扮、音容笑貌。

《窩脖兒》就是老北京交通篇中的一個小人物,只見一名人力搬運工用一塊一米見方的木板、一條軟繩和一根木棍當簡單的運輸工具,搬運人把乘運的物品碼放在木板上用軟繩捆綁,肩上馱著立櫃、箱子等。

據說這是由旁人幫助將物品放在搬運人的肩頸上,低著頭在運送的路上不能停歇、不能抬頭,因此而取名叫「窩脖兒」。它是人力搬運工「腳行」中的一種行式,這個行當已絕跡六十多年了,有組織、有技術,主要從事運送嫁妝、大宅門兒搬家、古玩玉器店運貨等。「窩脖兒」在民國初年最為紅火,當時被外國人稱讚為中國手工業三絕之一。

●獨創的泥塑技藝

吳德寅獨創的老北京泥塑技藝,基本用料是粘土,採集京東高山紅粘土,經過水洗、澄漿、去渣、保濕、儲存等特殊工藝,將原泥料製成後備用。使用前再經過捶打、摔、揉等方法使泥熱化,增強泥的可塑性。在製作過程中,根據不同部位的特殊需要,還要加入沙、麻、纖維物、水性粘合物等,這樣使作品堅固持久,不易破碎。之後通過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出形象,晾乾後再作防水處理。

「看似簡單,其實捏泥人,講究寫意,跟國外的雕塑不一樣,不是規整的按照實物的比例一五一十地做出來,而是講究神似,把人物的神態意象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即可,融入的是創作者的情感和靈魂。但這個過程要長時間的醞釀,那個場面兒和人物都在腦子裡閃現。」吳德寅這樣總結他的泥人及其創作過程。

曾用爐灰捏出得意之作









































































































































































































純音樂 - 京韻悠悠 胡同

誠致邀請加入『心的家』

https://city.udn.com/10211

健康 慈善 幸福 美滿 南區推廣咨詢 陳睿志 0929120243(台哥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11&aid=323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