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中如何幫助兒童學習第二語言:溝通技巧及班級經營
在教室中如何幫助兒童學習第二語言
一、搜集學習第二語言幼兒的文化及語言背景資料
原則一:沒有搜集到足夠的資料之前,不要對任何孩童之文化或語言背景有任何預設立場
原則二:了解資料搜集的目的,決定其優先順序
(1)幼兒基本資料(2)幼兒的語言資料(3)幼兒的日常生活習慣及所屬社會團體的風俗文化
原則三:計畫如何取得上述資訊
問卷調查、圖書館、與家長晤談、或是和有同樣文化背景人士談話取得
原則四:從不同管道搜集資料
(1) 面對面溝通較為困難,一個問題以不同的說法及方式詢問。
(2) 利用書面方式取得資訊
(3) 社區資源
二、與學習第二語言的幼兒進行溝通
(一) 從孩子聽得懂的話開始:老師使用幼兒少數簡單母語詞彙和孩子建立基本溝通管道
(二) 充分的適應時間:採用低調溝通方式、簡單的「幼稚園學校用語」,
(三) 良好的語言溝通支援:使用「身體語言」「溝通支援」之技巧協助溝通
(四) 重複再重複:重複關鍵字
(五) 此時此地:盡量使談話與此時此地的具體情境有關
(六) 再多說一點:幫助兒童更進一步「擴展」及「延伸」其語言技巧
(七) 用說的:主動驅使兒童以語言表達
(八) 微調:知道兒童的語言發展及進步情形深入了解,知道兒童語言能力程度,以調整自己的語言來幫助兒童
(九) 整合技巧來幫助學習第二語言的兒童:整合各種溝通技巧,發展成功的溝通模式
三、妥善的教室安排及班級經營
(一) 學前教室內的「安身」之所:遊戲區的設置,以提供學習第二語言兒童過渡時期一個適當的安身之所。
(1)不需要使用語言與人溝通
(2)可以專心玩一段時間
(3)不會與班級及其他兒童離太遠
(二) 固定的教室活動流程:
在教室安排和班級經營最有效的安排是固定的教室活動流程,讓兒童有所預期,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安定其情緒,並使兒童成為團體的一份子具歸屬感。
(三)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
(1)名正言順加入小團體
(2)增進與其他小組成員互動機會
(3)聽到大量關於小組活動的英語語言輸出
(四) 社交支援:小老師制度及互助式的語言學習
「英語孩童」與「學習第二語言孩童」溝通互動技巧與原則訓練項目表
採取主動 | 教導小助教主動親近第二語言孩童,創造目光接觸的機會,邀請第二語言孩童跟他們一起玩玩具 |
一般語言表達 | 請小助教們注意:話要說的慢、說的清楚 |
再接再厲 | 讓小助教們明白: 如果主動試圖接近的那個小朋友沒有反應,再試第二、甚至第三次。 |
要求對方「說清楚,講明白」 | 讓小助教們注意: 如果那個小朋友所說的話他/她聽不懂,那就要請對方再說清楚一點 |
「換句話說」:再說一遍,再試一次 | 教會小助教們: 如果覺得第二語言孩童聽不懂自己的英語,可以常式稍微換一兩個自在說一次 |
安排類似「好朋友」制度,讓一位應與兒童搭一位第二語言兒童,減少第二語言兒童的孤立感,使第二語言兒童不覺得自己與人不同,或覺得格格不入,還可以使英語兒童了解如何幫助別人。
課程設計與第二語言學習
一、發展幼兒園中的第二語言學習
(一)活動時間:主動積極探索週遭環境的學習時刻,並與別人互動,培養社交技巧,無論是老師主導或孩童自發性的遊戲活動,都創造了良好的機會讓第二語言學習者善加其運用新語言。
1. 老師主導的活動:「實況報導」、「節目介紹」、「邊說邊做」教師本身或別人在做某些活動的同時,隨著活動的進行在一旁加以解說。
2. 孩童自發性的遊戲活動:第二語言兒童在學會幾句慣用套語之後,在自由活動時間與英語兒童溝通互動,再角色扮演或戲劇演出時,就能聽到許多與當時情境有關的新語言用語。
(二) 讀故事時間
1. 故事短一點
2. 人數少一點
3. 慎選讀本
4. 說故事,不要照本宣科
5. 多念幾次
6. 鼓勵孩子互相念故事
(三) 點心時間和午餐時間:
(1)師生間互動:學習食物名稱
(2)兒童間互動
(四) 戶外活動:是建立良好社交關係以及培養友情的機會
(五) 圍圈圈時間
(1)老師維持固定的流程
(2)教學內容不要太複雜或太多變化:兒歌或歌曲
(3)主題介紹時盡量簡短扼要,不要太過抽象
(4)利用介紹過的語彙進行問答
二、在語言習得學前教室中的語言學習(Language Acquisition Preschool)
【語言習得學前教室,簡稱LAP】
(一)提供使用語言和互動的機會
(1) LAP教師為孩子準備豐富有趣的各類活動
(2) LAP注意教學中的「留白」部分,也就是再互動時可以保留一段安靜的時間。
(3) LAP教室裡老師並不為孩子準備妥當所有的教材,因要鼓勵孩子主動。
(二)針對某些語言特色提供重點式刺激
老師會視學生的個別需要,針對不同語言之語音、詞彙,或語法來加強練習
(三)培養固定活動流程連結事件與語言
LAP教室把戲劇扮演看成是課程的核心部分之一
(四)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
建議第二語言孩童去找英語孩童幫忙,以增加互動
四、如何在學前教室中幫助第二語言學習
(1) 設計固定而穩定的教室活動流程
(2) 提供豐富語言刺激和社交互動機會的學習環境
(3) 跟英語孩童討論或訓練他/她們在教室裡擔任「小老師」
(4) 課程與活動設計作適度的調整,以因應第二語言孩童的需求
父母的角色:如何與第二語言學童的父母合作
一、讓父母參與課室活動
(一)讓家長幫一些忙
(二)請家長來示範才藝:利用問卷調查,且以小組活動開始在擴大到全班
(三)讓家長擔任文化尖兵:教唱母語歌曲或民族風服裝及外國菜等活動,並在和樂包容以及接納的氣氛中進行。
(四)母語在教室內的維持: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建立孩子的信心
(五)互蒙其利,雙贏策略:1孩子體會不同的語言2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在感
二、與家長對談:家長經常問老師的問題
(一)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何?
(1)告訴家長:學習和發展是一條漫長的路,有時表面上看起來進步很慢,可是結果絕對是豐碩的
(2)減少孩子的孤立感
(3)與同樣語言的朋友交往
(二)在家到底該使用哪一種語言?
※請同學們動動腦
(1)使用母語
(2)使用英語
(三)要是孩子拒絕說母語,我們該怎麼辦?
(四)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課程?
(1)第一語言課程:學校裡師生之間完全只用孩子的母語來溝通跟教學。
(2)過渡雙語課程:招收同樣母語的孩子,日常教學以雙語進行
選擇過度雙語學校須考慮的問題
* 教師的素質如何
* 學校日常語言使用情形為何
* 母語是否有足夠的支援與維持?作法如何?
* 孩子從雙語教室到一般教室時,評估標準為何?
* 雙語教室中說英語的孩子如何安排?
(3)雙向雙語課程:把相同人數英語兒童和第二語言兒童合班,彼此學習其語言
(4)含「英語為第二語言」教學性質的一般課程(ESL)
(5) 無「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一般課程
◎第二語言課程的基本判斷標準
* 課設計要恰當、適齡適性、具有啟發性,並且會邀請家長一起參與教學
* 有與英語兒童自然溝通的機會,並在社交與語言層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