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結合生產、銷售的創業、展業模式,所構成的一幅經濟動力圈,正在中國大陸開展著;放眼世界,除了中國大陸,沒出現第二個國家。
綜合來說,完備新基礎建設就是:
1.什麼東西都做得出來|龐大的製造業實力,完整產業鏈做後盾。
2.什麼東西都可以賣得出去|強大的電商平台為基礎。
3.什麼東西都能送得出去|發達且廉價的物流體系。
4.什麼東西都能送達最終端|再偏遠也能村村通馬路。
這樣完備的新基礎建設,讓每一個築夢者都有機會逐夢、圓夢。
三、陸續會出現中國製造的世界級品牌
相當多台灣人的心目中,「中國製」是低端劣質品的代名詞。在台灣商場購物,多少商家願意公開標示中國製?能不提絕不提;在市場地攤小販總是叫賣著「台灣製、韓國貨、不是大陸貨」。實況又如何?
以大家熟悉的歐洲高端品牌車廠如賓士、BMW、AUDI、JAGUAR、RANGE、ROVER、VOLVO……都在大陸與中方合資生產,供貨大陸,更外銷全球各地,當然也包含台灣。完全自主的本土汽車品牌,如吉利、比亞迪、傳騏……,則物美價廉,品質、外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了。還有高端代表國家形象的紅旗。
一個能自主研發製造高鐵的國家,其產出品質,也必具有一定的國際水準。一個完備新基礎建設的商業體系,也一定能生產國際同步水平的產品。評價大陸產品,如金字塔一般,從底端到尖端,不能再一概而論了,因為一刀切會失真的。
十四億正在成長的超大消費市場,絕對有能力支撐本土的品牌,並逐漸累積實力,提高品質精益求精;先在國內市場與國際品牌競爭,再走出國門到國際,與全球品牌競爭,角逐全球市場。
如今的中國產品,以「中國紅利」加上完備新基礎建設,如華為手機、海爾電器、大疆無人機、中國李寧、小米產品……已一一浮上世界舞台。不久之後,世界最重要賽事的看板,將會不斷出現中國品牌。這對台灣的企業家,具有無比的吸引力,年輕人要創業,更是千載難逢的時機。
以羅先生在會中引用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的話,為本段的註語,大家相互勉勵:「我們已取得進步,但與未來相比,我們今天擁有的這一切,都將微不足道。」
四、產業外移,不是力量的流失,而是產業能量、網路的外溢
這是全新的觀念,不擔心產業的外移,換個角度,視為力量的擴張。是創造、製造、供應鏈網路的外溢,外「移」、外「溢」,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如往昔訓練活動結束時,我們常說,離別不是力量的分散,而是力量的擴散,「分」、「擴」一字之別,心態完全不一樣。
台灣的政客,天天擔心產業外移,產業空洞化。川普也說,要美國企業回國,創造就業機會。
大陸專研產業外移的學界,研究結果,以家具產業外移越南生產為例。設計核心和銷售業務在廣州,夾板在山東、皮革在江蘇、海綿在廣東,最後完成在越南。
以大陸龐大的生產規模,建立的供應鏈,才能取得比在國外(如越南)設廠,更物美價廉的原物料。外移越南,不是上下游線性的移動,而是生產網路外溢的延伸。
越南國家經濟報告總編輯,阮德成先生接受訪問,「越南產業政策為何?」他回答:「越南不需要產業政策,因為我們有廣州(中國)。」越南將自己的產業政策與中國聯動,視為大陸製造鏈、產業鏈的一環,以此帶動發展越南的經濟。
緊鄰中國大陸的越南如此設想,與大陸同文同種的台灣,應以何觀點來選擇產業的西進和南向?其實企業家既聰明又務實,不需政府指指點點,下指導棋。只要不以政治理由,訂下條條框框的限制,他們就會自尋出路,自創榮景。(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