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博弈,台灣的最大危機,在于或有意或無意的漠視,甚至以偏見扭曲的報導,分析中國大陸的發展;要嘛刻意見樹不見林,以一棵有問題的樹,推論整個林都是問題。因此中國就是很爛爛;要嘛只見林不見樹,刻意忽視問題,忽略個別的不公不義,因此中國只有很棒棒。前者刻意誇大,後者太多隱晦,其實兩者都不是真實的真相。
從一個人口超多,土地超廣,治理超困難,社會超複雜的國家,必然可輕易看到個別的缺失、錯誤或不足,再無限放大到整體,固然可以滿足我們的玻璃心,強化我們的偏見認知,卻無法讓我們正視真正的中國大陸。
或者刻意忽略真實,以為不見就不存在。或者在當前反中的氛圍下,沒有足夠的動機,環境及需求去認識。但與台灣命運發展,息息相關的大陸,豈能漠視、忽視、輕視或仇視?
不是好棒棒,也不是很爛爛
沒有一個政權、國家或社會都是好棒棒;同樣的一個經歷四十年翻天覆地成長的中國大陸,也絕不是很爛爛。腐敗、貧窮、落後等一切負面形容下的中國大陸,創造不了成功,成就不了功業。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在習慣以負面看待大陸之餘,無妨換一個角度,你會看到另一個創造成就的大陸。
知人知己百戰百勝,面對影響台灣命運的中國大陸,不論你的顏色取向,政黨偏好,統獨態度,了解他、面對他,尤其了解經過四十年開革開放之後的大陸,是一個怎樣的國家,怎樣的社會,怎樣的經濟體。以彼鑑己,我們才能正確認識台灣的處境,政府、政黨、政客,才能做出正確的因應對策;國人對自己的人生,才可做出適當的規劃與選擇。
要言之,必須正確的認識中國大陸,台灣才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
中共自一九四九年建政,創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以三十年為一期,歷經三個世代。
◎一九四九年~一九七九年,站起來的時代
冷戰時代,被全面封鎖,只能自主獨立求生存;同時也是政治狂飆、革命萬歲的年代。在台灣,是反共教育最徹底的年代;至今仍有許多人,以那個年代對中共的認知,來認識現代的中共,或刻意以那個時代的論述,來強化今日的主張,堅持反共的正當性。
◎一九七九年~二○○九年,追求富起來的時代
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韜光養晦,累積國力,擺脫貧困,以邁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目標。
◎二○○九年~以強起來為目標的時代
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基礎上,有所不為,為所應為。一則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一則以承擔國際責任,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讓中國的成就,成為人類共有的資產。這是今天中國大陸上上下下,努力追求的願景。硬要說它是政治口號,卻無法否定整個中國大陸,往此方向的努力實踐。
以今年二十歲的年輕人為例,二○二○年起,爾後三十年間,年輕人會發現,自己人生最精華的歲月,將與中國大陸,同步成長。台灣的年輕人,如何的認知,如何的因應,選擇入席參與,或缺席放棄,必影響你一生的際遇。這是兩岸青年人,未來三十年共同的機運。
先從另一個角度了解現代的中國
在認識現代的中國之前,我們也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共領導人,如何看待、評估自己統治的中國。
先從十年前,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出席第六五屆聯合國大會,以「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為題演講。表示在自豪於三十年來的成就之餘,也很清楚認識自己的國家,以七個「是……但仍是」的句型,描述當時的國情:
「是保持三十多年快速成長,但仍受制於能源資源與環境。」
「產品產量是位居世界前列,但仍處於產業鏈的低端。」
「是國際貿易大國,但技術及附加價值含量仍低,核心技術仍依賴進口。」
「沿海地區,中大城市是繁榮現代,但中西部農村仍相當落後,一.五億人仍生活於貧窮線下。」
「民生是有很大改善,但社保不健全,就業仍壓力大。」
「政治活動是日趨活躍,公民基本權利也得到較好的維護,但民主法治仍不健全,社會不公和貪腐問題依然存在。」
因此總結:
「中國現代化走到今天,是先進、落後並存,新舊矛盾交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
「這就是……基本國情,一個真實的中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