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3月完成黨主席補選與中常委改選,中常委換票、買票等沉痾再度浮上檯面,引起開放黨員直選中常委討論。據悉,黨中央預擬開放黨員一票選到底,以及回歸早期逐階層間接選舉模式等2種方案,但改革委員會的委員對此正反意見相左,難達共識,昨天會議上,反對直選派一度聽不下去憤而離席,會議主席呂學樟便宣布呂學樟便宣布下週加開會議再戰。
國民黨的黨職選舉採間接選舉模式,黨代表由黨員投票產生,取得黨代表資格後才能參選中央委員,具備中央委員身分才能競選中常委與黨主席,而黨員也可直選黨主席。
今年中常委改選又出現換票聯盟等疑慮,開放黨員直選中常委聲浪再起,此案茲事體大,黨中央已預擬甲、乙方案,國民黨改革委員會的「組織改革」小組昨天展開激辯,正反意見炮聲隆隆,召集人呂學樟說,目前朝全面直選、中常委任期延長至4年、下修黨代表與中央委員人數方向前進。
據透露,甲案為黨職選舉全面開放黨員直選,投票當天可投黨主席與黨代表,根據黨代表得票數,依序擔任中常委、中央委員、黨代表,中常委任期從現行的2年改成4年,在人口數超過100萬的縣市選2名中常委,20萬至100萬的1名中常委,不到20萬的離島地區則推選1名中常委;乙案則是回歸2005年前的黨職選舉模式,由中央委員投票選舉中常委。
兩案的共通點為黨代表與中央委員人數朝減半來規劃,預料包含黨員選任、黨務一級主管等當然黨代表、海外與台商黨代表人數,目前總計有1987人,將同步縮減,至於中央委員可能從210人減半為110人。
反對全面直選派認為,政黨如同社團法人,每個層級的選舉都有其代表與功能性,若全面開放,就無法區分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常委的權利,且候選人資格認定有疑義,如此一來,黨員不願屈就當黨代表、中央委員,乾脆直接挑戰中常委,或者乾脆廢除黨代表、中央委員。
支持全面直選派則考量每次黨內選舉耗時且花錢,他說,國民黨每辦一次選舉,就要花300多萬元,且要準備半年以上,若能合併選舉,除能簡化選舉流程,節省成本,同時還權於黨員,彰顯基層民意,提升黨員的CP值。
反對方憂心直選聽起來非常民主,但若無配套機制,設定審核機制關卡,就風險重重,若四項黨職選舉合併舉行,變相降低買票成本,使得綁樁更嚴重,且易讓人頭黨員大戶當選,「大黑道手下2、3千個小弟全部登記為黨員也沒花多少錢,就可參選中常委」,地方派系問題將搬到國民黨內,將影響黨的形象。
支持方不諱言指出,黨員直選的確有利於高知名度、都會區的公職人員,當選機率較高,但這就是黨主席江啟臣力推的內造化,反之,相對以往靠綁樁選上中常委,在利用該身分奔走於兩岸做生意,被貼上買辦標籤,更無法結合民意。
至於中央委員、黨代表人數下修,支持方認為黨代表應朝菁英化,作為備戰公職人員的選舉人才,達到劣幣驅逐良幣效果,反對方則覺得不僅不該減少,反而要再往上增加,除擴大參與外,也能為黨開源。
對於中常委任期延長至4年,反對方認為,國民黨敗選後,黨主席請辭,結果黨的權力中樞卻沒有辭職,造成政黨缺乏彈性決策機制,至少目前有2年任期自然淘汰機制。
與會人士表示,國民黨最大的問題在於黨員結構與社會不同,中常會也被詬病與民意脫節,若這兩項問題都沒解決,改革就失去意義,如何提拔好的人才,且讓他們願意與能夠參選才是重點。由於正反方各持己見,難達成共識,部分反對直選派人士陸續提前離席,使得會議無法達到表決人數門檻,因此召集人呂學樟宣布下週加開會議接續討論。
(中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