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交國海地要求我國撤換大使,理由是為了一件「小事」,我外交部迅速澄清兩國關係不變。前駐海地大使徐勉生提醒,外交詞令往往要從反面解讀,小事就是大事、不變就是有變。他懷疑爭端可能與一筆45億元的直接投資有關,未來海地會不會接受中華民國新大使,就要看我們的「誠意」。

徐勉生目前已退休,曾任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及安哥拉代表,外交經驗十分豐富。他今天針對我駐海地大使劉邦治因一件「小事」被撤換,投書中國時報發表評論。

徐勉生表示,劉邦治是資深外交人員,怎會與駐在國總統發生口角?中間可嗅出不尋常氣息,明顯就是兩國邦交已出現警訊!我曾同意提供1.5億美元協助海地整建首都電力系統,卻因海地國會有意見,經費無法動支。2019年7月蔡總統訪問海地時,摩依士總統希望台灣能直接投資,此次海地要求換大使是否與此事有關,值得推敲。

而外交詞令通常要由反面解讀其真實含意。海地外長說是一件小事,就是告訴我政府本案絕非小事,必須審慎處理。其次,外長說邦誼不變,就是提醒此事與兩國邦交密切相關。

海地要求更換大使,可解讀為給我政府鋪設下台階,希望我方在指派新任大使呈遞到任國書時,同時附帶海地期盼的訊息。否則下一次更換的就不是大使,而是大使館的國旗了。

徐勉生指出,美國國會日前通過台北法案,將送請川普總統簽署成為法律。台北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及參與國際組織,這次海地邦交危機正好可用來測試該法案能否發揮正面效應。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