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01/30 21:40:07 | ||||||||||||||||||||||
沖之鳥島[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沖之鳥礁(又稱沖鳥島)(日語:沖ノ鳥島/おきのとりしま Okinotorishima)或沖鳥礁(中方名稱),是位於日本南方遠處,西太平洋、菲律賓海海域的一個無人珊瑚島(或礁),當中之兩個較大岩礁為天然形成,永久露於海面之上。沖之鳥目前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目前日本對其是島嶼的主張並未獲得聯合國的認可[1],而鄰近國家中華民國(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大韓民國和北朝鮮均認為其只是「礁石」[2],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對外發表有關專屬經濟區爭議的意見中均稱之為沖鳥礁。2012年5月16日,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決議將沖之鳥島以北地區海域劃日本領海,但是回絕了日本將大陸棚伸延至沖之鳥島以南部分的要求[3]。 歷史[編輯]1543年,西班牙人Miguel López de Legazpi首次發現,將它命名為「Parece Vela」(意思是「看起來像帆」)。1789年,英國人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到達該礁,將它重新命名為「道格拉斯礁」(Douglas Reef)。[4] 19世紀時,沖之鳥島所屬區域為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從菲律賓到馬紹爾群島),在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將包括沖之鳥在內的一系列島嶼售予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德宣戰,並攻佔德國在東亞和太平洋的屬地(包括中國山東和密克羅尼西亞),並在後來的凡爾賽條約中把以上土地主權委託給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領土和海外屬地被美國佔領,其後連同琉球群島及小笠原群島等原日本領土主權交還給日本,直到現在。[5] 行政管理[編輯]地理位置[編輯]地質地形[編輯]
經濟及開發權爭議[編輯]如果聯合國判定沖之鳥島為島嶼而非礁石,則日本將可能會擁有其周邊43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享有區內的一切自然資源,否則除了半徑12海里內屬日本領海外,其餘均屬公海,中國可以在該處開發自然資源和捕魚。 日本[編輯]日本方面認為沖之鳥島不是一般的岩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21條第1款,「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同時日本政府採取了建設海水溫差發電站等措施,反駁中國根據其第3款「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棚」的言論。日本官方描述沖之鳥島「高約1米,由直徑為數米的多塊岩石組成」,定為日本國版圖最南的一塊陸地。 以下為日本對沖之鳥島採取的措施:
東亞其他國家[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韓國、朝鮮四國反對日本的主張[8][9]。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沖之鳥礁為5塊岩石,乾潮時有5塊岩石露出水面,滿潮時有兩塊裸岩露于海面之上,因此宣稱該陸地是岩礁而不是島嶼,但不否認該陸地主權所屬為日本[10]。 參考資料[編輯]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