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09/25 17:39:16 | |
中時社論》呂秀蓮的建議 賴清德聽到了嗎![]() 賴清德上任行政院長兩周發出「軍公教加薪」第一箭,贏得社會高度讚許,接著拜會了國民黨團等在野政黨與重要社會、工商團體,展現了不同以往的柔軟姿態,也著手開始調整林全時代一些錯誤的政策,如一例一休、稅改方案等。這是好的開始,讓蔡英文低迷已久的民調出現了翻轉的生機。畢竟台灣是一個敦厚的社會,願意給新人較大的包容與期待;也不吝讓懂得自省、願意改正錯誤的政黨或政治領袖得到正面的評價。 在台灣人民這樣的敦厚特質下,賴清德有了不錯的起手式,現在他要做的,就是延續好的開始。那該怎麼做呢?鑑往才能知來,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賴清德應認真檢討,蔡英文和林全的蔡林體制所犯的錯誤,從中改正,才是民進黨再起的契機。 回看跌跌撞撞的蔡林體制,其1年3個月執政,可以用「兩岸撕裂、朝野撕裂、社會撕裂」的「三個撕裂」作結,國家不安的結果必然是社會雞犬不寧,執政結果無疑是失敗的。走相同的路,就不能期待走到不同的地方,賴清德若要避免蔡林體制失敗的覆轍,掙脫失敗命運的話,他該做什麼就十分清楚了,就是反過來做到日前賴清德在拜訪前副總統呂秀蓮時,呂秀蓮給賴清德的「三和建議」:「兩岸和、朝野和、社會和」。 在兩岸和的部分,賴清德是務實的政治人物,站在閣揆的位置,就必須從閣揆的高度思維。他可以著力的有3個方向:態度、論述以及政策。這也是本報社論多次建言的地方。 在態度,看待中國大陸最好的定位就是學柯文哲呼應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一旦相視如親,那麼天大的分歧也沒有不能化解的道理;在論述,賴清德不妨釋出比蔡英文更有開放性、相容性與進步性的兩岸論述,這不容易,考驗的是賴清德的勇氣與智慧;在政策,則是對陸方釋出更多具體的善意,這部分更是存於一念,是賴清德完全做得到的,例如友善而平等地看待陸生與陸配,減少各種兩岸交流的障礙門檻。 在朝野和的部分,賴清德最近的做法值得肯定。例如日前,黨產會向國民黨追徵8.6億元資產,因國民黨拒繳而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辦理,但卻連依法運作的「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帳戶都予以凍結,導致黨團斷炊。此事在國民黨團總召向賴清德當面抗議後,賴清德立刻指示幕僚緊急處理,立即解凍。這雖只是善意的一小步,卻是一個促進朝野和的好範例。 更重要的是,「善意」不能只是煙花式、隨興式的偶然過場,賴清德必須根本地認清朝野撕裂、藍綠惡鬥的關鍵核心,以大魄力和大作為進行大翻轉。而其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件是賴清德在拜會王金平時,王金平所提醒的,日前三讀的前瞻預算案審查過程有違民主程序,呼籲民進黨未來應將心比心、遵循議事規則,否則朝野將永無寧日。王金平指的就是民進黨以「一事不二議」封殺國民黨的提案。另一件則是民進黨上窮碧落下黃泉地追殺國民黨黨產。 這兩件事,可謂朝野、藍綠的兩個大結,也是賴清德能否打破藍綠惡鬥,終結朝野撕裂的關鍵點。而這兩件事,前者涉及立法院議事,賴清德雖然沒有「權限上」的施力處,但卻仍有「政治高度」上的著力點,至少可以表達態度,並提醒民進黨的國會同志,尊重在野黨應有的監督權力;而後者,則完全是賴清德可以有所作為的部分。黨產會是行政院下轄的部會,賴清德應該強力要求黨產會,不可再像過去顧立雄一般,見血而喜、殺得刀刀見骨,在國民黨黨產問題的處理上,應和國民黨坐下來好好談出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終局方案」。 至於社會和,只要兩岸和、朝野和,這社會和的第三和,也將更有機會實現。因為兩岸撕裂、朝野撕裂可謂社會撕裂的源頭。政治人物煽起的對立之火,焚毀了台灣幾十年建立的社會信任與和諧情感,其掀起的仇恨海嘯,更淹溺了台灣原本的勃勃生機,讓台灣陷入無盡的虛耗空轉,這樣的仇恨與對立,可說是台灣近年來邊緣化困境日益嚴重,國家發展向下沉淪的罪魁禍首。 如果賴清德能把這三個撕裂,變成三個合作,重新凝聚國家的團結力量,讓國家得以走出虛耗,邁步前進,重振小龍光采,那將是台灣之幸、人民之福,也將是賴清德對台灣民主可以留下的最大貢獻。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