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昨天宣佈了今年的萬安演習的計畫,台北地區實施的項目是晚上實施
半個小時的「燈火管制」,經過一天的社會輿論的反映,在今天下午表示取銷了這個節目,從善如流是值得肯定的,不過並未就作戰思維的落伍認錯及表示歉意仍然是令人遺憾的。
事實上今天國防部眾將官的作戰思維還不只是落伍,簡直就是陳腐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了。這幾天所謂「潛艦國造」的問題,再度的被國防部提出來了,在於給國人一個錯覺,就是如果美國不賣給我們潛艦,我們就自己造。反正台灣防衛作戰一定得有潛艦才行。
因為國防部在構想中共犯台的話,一定會對台灣實施封鎖作戰,而我們必須以反封鎖作戰因應時,就得有潛艦才行,所以我們要盡一切可能獲得潛艦。可是國防部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時空環境,想想吧,中共需要用潛艇才能封鎖台灣嗎?如果台灣被封鎖,美國會運送大量的戰備物資到台灣嗎?當然兩項的答案都將是不確定的。那國防部憑什麼認為是確定的,而進行下一步的因應措施呢?國防部所用的戰爭思維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思維,而大戰結束距今整整六十三年了。人類對戰爭的思維理則,往往是隨著武器的發明而進步的,戰略、戰術也必然隨著武器的改變而有所改變的,機關槍、坦克車、飛機都改變過戰爭的面貌,難道飛彈就不會改變戰爭的形態嗎?中共已經對台灣北部進行過飛彈試射,顥示其已有能力用飛彈封鎖台灣南北的港口,那又何必用六十年前的戰術、戰法呢?海峽兩岸如果開戰,中共會捨飛彈不用嗎?這才是國防部該考慮的問題。如何因應中共的飛彈攻擊,勝算如何?基於國防機密不可以告訢國人,那至少該向三軍統帥報告吧,好像國防部也没將實報告統帥,否則馬總統為什麼也還是抱二戰前期的用兵思維呢?
當前台灣國防安全所急需的是那些裝備,國防部應該是完全瞭解的。過去為了因應中共的東山島的軍演,國軍也舉行一連患的漢光演習,如果深入的觀察,誠實的省思,是會令人不寒而慄的。
首先高速公路仁德戰備道的飛機起降,有媒體報導認為是因應中共「斬首行動」後元首出亡的試驗,正確與否姑且不論,但其所顯示的內涵是,一旦開戰很快的全島的機場會被破壞殆盡,縱然還有少量戰機,已無基地可用而必須使用到高速公路的戰備道來起降了。演習的結差強人意,戰機順利的降落再起飛。不過國防部似乎有兩點未能考慮到的,其一是機場會遭到攻擊破壊,難道戰備道就不會遭到攻擊破壊。其二是在台灣遭到空襲後,高速公路的狀況會是怎樣的,如果是塞滿了車輛,戰備道又要如何能整備到能供戰機來使用,高速公路戰備道的構想是不錯的,但是不夠實際的,演習作秀是可以的。真到用時可能性不高了。
其次是聯興演習,當年準備反攻大陸的年代,採購了不少兩棲登陸作戰的裝備,直到現在每年還得試用一下,怪異的是多年以來演習的方式還紿終不變,結果還是登陸軍成功登陸。殊不知演習的結果早就該改成反登陸勝利,才符合當前的情況的。看來國防部的高級將領及幕僚們還真是有些不知今夕何夕的時間落差,所以也難怪要買五○年代的潛艇了。
再下來的演習就有些荒謬了,把陸軍的野戰榴彈砲拉到海邊,以陸軍砲兵的戰法轟擊水面目標,還自認為威力強大,好像足以對付中共來犯的艦艇。再加上攻擊直升機大有必勝的味道,但是就內行人看來,這才是十足荒謬的事。没有射控系統的野戰砲要想擊中移動的水面目標,和有射控系統的艦砲想要擊中固定的陸上目標,前者的命中率是根本無法和後者作比較的,現代化戰爭中正常的指揮官是不可能用陸軍野戰砲來轟水面目標的。
看來國防部當前的問題不在於「軍購」,而在於作戰思維跟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