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華黃埔論壇
市長:Abr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華黃埔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小兵到大將的孫連仲 張醇言
2008/07/10 13:46 瀏覽1,041|回應0推薦0

Ab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孫連仲之出身背景

  孫連仲(1894--1990)原名席儒,從軍後改名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籍,18942 3 日生。七歲入私塾讀書,寒暑不輟,後入保定舊制學堂,用心精勤,成績名列前茅。

  19112月,陸軍第二鎮統王占元部到雄縣招兵,孫連仲應募入伍,1914年馮玉祥部隊在保定整編為第十六混成旅,馮成立「模範連」,培養統兵、練兵之幹部,孫連仲被選抜到模範連當學兵,受訓期間對馮玉祥旅長制訂的「精神訓話」五十條,倒背如流,解答清楚明確,博得全旅官兵讚佩及馮旅長的激賞表揚,也因此機緣,促成馮玉祥爾後對孫的栽培與抜擢,成為馮委予重任之得力左右手,西北軍的一顆軍事慧星。

    推翻張勳擁溥復辟

  191771日,張勳偕陸軍總長王士珍、步兵統領江朝宗、警察總監吳炳湘等人,宣佈擁清帝宣統復辟,全國各界憤慨,一致讉責。

  孫連仲時任連長駐防河北廊坊,當時旅長及團、營長幹部不在營房,於是主動聯絡孫良誠、韓復榘、石友三、劉汝明、閰承烈、韓多峰、佟麟閣、韓占元、王長清、葛金章、過之綱等十二位連長,自77日向張勳部隊發起猛攻,於12日引導各連隊奮勇將張勳皖軍擊潰,攻入北京城,復辟一幕,終告終結。

    戰功卓著長官拔擢

  1922418日,馮玉祥率軍出潼關入洛陽參加「助直戰奉」之役,孫連仲因勇作戰升任砲兵團長。同年十月馮玉祥調任陸軍檢閱使,成立「高級戰術教導團」,孫帶職受訓一年。受訓期間,專心潛研兵,奠定爾後擔任高級將領,指揮大兵團作戰,運籌帷幄,克敵制勝之軍事才能。

  19241022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陣前倒戈,發動「首都革命」,孫連仲時任警衛旅長,率部首先衝進北京,控制總統府,將曹琨囚於延慶樓。馮對孫處理危急事件所表現的膽識和機智,給予表揚與奬勵。192513日,奉馮玉祥之命至北京協和醫院問候住院療病的孫中山先生,備受嘉勉,並承宋慶齡、戴季陶、宋子文等人接見。是年111日,孫連仲時年33歲,因連年征戰,功績卓著,馮玉祥以「寛厚忠誠、智勇兼備」之考評,獲晉升為騎兵第二師中將師長。

    參加北伐封疆青甘

  192715日,馮玉祥任國民聯軍總司令,配合中央北伐,孫連仲調升為國民聯軍第十四軍總司令,率軍在豫西勇擊敗吳佩孚部隊。當時吳困於南陽,孫致函吳氏請以國家為重,順應時代潮流,迅即通電下野。吳佩孚回書說明決心下野,絕不妨礙國民革命北伐行動。

  5月奉軍突襲北伐軍,引發「彰德大戰」,孫連仲親臨前線督導部隊浴血奮戰26天,獲得勝利,迫使東北軍全線潰退。192862日北伐軍攻克保定,收復滄縣,張作霖見大勢己去,專車回奉,行至皇姑屯被日寇設計炸死。此時關內奉軍清除,直魯反抗軍亦被殲滅,馮王祥西北軍立即進北京,至此北伐完成,軍事行動遂告結束。

  19287月,孫連仲奉命援甘,迅速消滅馬廷勳回部之亂。95日,國民政府建立青海省,並於924日發布孫連仲為青海省政府主席。19298月又奉命接替劉郁芬為甘肅省政府主席。在主政兩省期間,與回民相處融洽,調訓地方宗教「阿訇」教導三民主義建國理念,成立回教促進會,推行改土歸流,開渠蓄水,放領農地,取消低價購糧制度,提高「大青鹽」產量。改善人民生活,維護地方治安。在青、甘兩省任內,政績著越。

    中原大戰歸順中央

  1030310日,西北王馮玉祥宣布對中央用兵,電令孫連仲動員一切力量,準備作戰。51 日「中原大戰」爆發,中央軍與馮軍雙方動員兵力超六十萬人,在津浦、隴海各線進行大規模戰鬥。歷經五個月,雙方傷亡慘重。至918日張學良通電主和,投效中央,並派奉軍入關,因而戰局急轉直下,最後馮軍官兵厭戰,士氣低落,全線潰敗,鏖戰五個月的「中原大戰」,蔣中正領導的中央軍獲得勝。

  中原大戰結束後,馮玉祥自豫北出走山西。孫連仲聯絡鹿鐘麟、劉郁芬、宋哲元、孫殿英、龐炳勳等西北高級將領,通電退兵休戰,擁護政府,投效中央,接受改編,孫連仲被政府任命為第廿十六路軍指揮。名聞中外,驍勇善戰,成軍廿年的西北軍,至此宣告終結,走入歷史。

    江西剿共寧都兵變

  1931111日,蔣中正委派孫連仲為江西清鄉督辦,進剿共軍林彪部隊。孫將部隊整訓半年後,於71日參加國軍對共軍第三次圍剿。戰場上,孫連仲指揮若定,將士用命,一鼓作氣擊潰敵軍,攻克寧都,進佔黃石地區,防堵共軍東竄。

  由於馮玉祥在五原組國民聯軍時,任用中共黨員劉伯堅擔任政治主任,以致孫的部隊中有很多身居要職的共產黨員,他們經常利用職務之便,控制官兵思想,灌輸共產主義。蔣委員長深感事態嚴重,採取清黨措施。共黨人員雖經遺散或自

動離去,然長期潛伏在孫連仲部隊之中共地下黨員隨時伺機活動,並在軍中成立「中共特別支部」,吸收官兵入黨,積極展開兵運工作。

  1952114日,孫連仲因病奉准赴上海治療,共產黨幹部趁機煽動廿六路軍參謀長趙博生、旅長董振堂、季振同等將領叛變,並挾持其他旅、團長脅迫部隊進入共區,此一事件,即是國軍江西剿共戰史上,轟動中外的「寧都兵變」。

  兵變發生後,孫連仲身心深受創傷,在謁見蔣中正時,心懷愧疚,坦承自己統御無能,愧對國家與蔣委員長,不願再返回部隊。蔣中正告之「只要部隊有一個兵,就有你指揮幹!」孫深為蔣誠摯的信任和器重所感動,決心返回防地,竭盡心力整頓部隊,待機報效國家,孫的幹部認為,這是孫追隨蔣公終生的關鍵。

  19323月,孫率軍大敗林彪部隊。51日,第廿六路軍參加新淦、永豐地區第四次圍剿作戰,成功肅清宜黃地區盤據之共軍。

      西安事變廬山訓練

  1936年孫連仲因整訓部隊及剿共戰事成效卓著,國民政府特於是年1116日晉升孫為陸軍二級上將。

  此時日本圖謀侵略中國益急,華北風雲日緊,北方人心惶惶,東北軍及陝西部隊,持「團結內部,一致攘外」之說,反對蔣中正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安內必先剿匪」之政策,誤會蔣不願積極抗日,終於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張學良與陝西綏靖主任楊虎臣二人,於1212日發動叛變,劫持蔣委員長,通電全國,主張和平團結,共禦外侮,16日中央下令討逆令,任命何應欽為討逆總司令,劉峙、顧祝同分任東.西路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為預備軍司令,25日討逆軍於進軍西安途中,因獲悉張學良已護送蔣中正安抵洛陽而停止討逆行動。

193774日,盧山暑期訓團第一期開訓,蔣委員長任團長,陳誠任教育長,孫連仲任團附兼第一總隊長,黃紹竑任第二總隊長,薛岳、胡宗南、吳奇偉、萬耀煌、朱懷冰、劉茂恩、馮治安、羅卓央、李服膺等九人,分任大隊長,調訓學員包括軍官、警官、軍訓教官、黨工人員等,總數一萬四千餘人,分三期召集訓練。

八年抗戰榮獲勳章

  193777日,盧溝橋日本駐軍河邊旅團,非法演習,藉口日兵一名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內搜尋,時在夜晚11 40分,經我軍拒絕,日兵乃砲擊宛平縣城,我駐守宛平之第廿九軍三十七師馮治安部,吉星文團長立即指部隊奮起迎戰,至此,我中華民族偉大神聖的對日戰爭,揭開序幕。

抗戰爆發後,蔣中正召見孫連仲,令其立即率軍進軍河北省,抗戰初期,由於我武器落後,尤以戰車,重砲現代化兵器缺乏,難以抵擋日軍猛烈攻勢,因而戰事節節失利,孫到河北房山.良鄉戰地後,為鼓舞士氣,召集全軍高級軍官,說明日寇侵華國家危難己到最後關頭,我軍必須奮勇作戰,以盡軍人天職,全體軍官深受感動,孫指揮二十路軍與敵接戰後,官兵奮勇作戰,捷報頻傳,我軍除正規戰外,因正值秋收之際,配合夜間及遍地高梁作掩護,出沒無常,造成日軍人員與物資重大損傷….後因保定棄守,劉峙被撤職,孫因戰功升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由於華北日軍不斷增強兵力,發動猛攻,國軍各部隊在平漢路北段戰場失利,第二集團軍奉命脫離河北戰場,轉進山西平定縣娘子關。自19371010日至10 29日,兩個多星期內,第二集團軍將士死守娘子關,擊退日軍連續攻擊,造成敵八千餘人慘重傷亡,孫連仲部隊在抗戰初期重挫日寇的優異戰績,振奮了全國軍民士氣。

  1938324日,日寇第五、第十兩個師團,附野砲三百門,戰車六十輛,從臨城、棗莊、嶧縣、韓莊等地結集後,對台兒莊發起攻擊,負責台兒莊的國軍,是孫指揮的第二集團軍第三十軍第三十一師,台兒莊戰役是抗戰期間,敵我雙方拼戰最慘烈,官兵傷亡最慘重,也是國軍殲滅日寇最輝煌的一次勝仗,李宗仁回憶錄中敘述了台兒莊戰場上,孫連仲部隊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浴血殺敵之慘烈悲壯景況.. 324日敵開始猛烈砲擊我防禦工事,我第二集團軍陣地每日落彈六、七千發,砲擊後敵乃以戰車為前導,向我猛衝,將我台兒莊外圍陣地工事摧毀後,敵步兵乃躍入據點步步向前推進,我軍只有以血肉之軀與敵方砲火及坦克相搏鬥,至死不退,敵人猛攻三晝夜,才衝入台兒莊,與我軍發生激烈巷戰,第二集團軍至此己死亡過半….」。

  日軍勁旅板垣及磯谷兩個師團,在軍機、重砲、坦克、毒瓦斯強大火力支援下,進軍台兒莊,孫連仲部隊與敵血戰二十天,在戰鬥最慘烈的緊要關頭,陣地內落彈如雨,血流成河,屍骨堆積如山,孫的愛將三十一師池峰城師長部下傷亡殆盡,請求不到一營的官兵撤出陣地,命他說..「士兵打完了,你自已上前填進去,你填過,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退過運河者,殺無赦!」

  孫的部隊上下一心,死守不退,在短兵白刃的浴血拼戰,重挫日寇,最後敵在二萬餘人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丟棄三千餘具屍體及大批武器裝備而狼狽潰逃。

  台兒莊大捷,震驚中外,當時新華日報記者陸詒、美國合眾社記者愛潑斯、荷蘭記錄片導演喬利斯及剛從五台山八路軍參觀回來的美軍伊萬斯上校等人,都趕到台兒莊實地採訪,他們對孫連仲指揮的部隊英勇血抗敵,重挫日軍的優異戰力表現。咸表敬佩和讚揚,同時在延安的毛澤東及朱德,都分別致賀電給孫連仲致敬。

  台兒莊戰役結束後,國府特於510日,將軍人最崇高戰功的「青天白日勳章」頒授給孫連仲。

  19436月至10月間,孫連仲擔任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日軍二度強力向第六戰區進犯,孫率軍沉著應戰,贏得石牌與常德兩次大捷,因戰功真除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日寇投降中共叛亂

  19458月上旬,抗戰勝利前夕,蔣委員長任命孫連仲為河北省政府土席,並擔任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

  是年8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後,舉國歡騰,不料,中共趁政府歷經艱困八年苦戰,筋疲力竭之際,武力奪權,內戰因此而起。

  109 日,孫奉命自新鄉飛抵北平,主持平、津地區日本投降大典。1010日雙十節,孫在北平太和殿受降,三十多萬北平市民齊集太和殿及天安門廣場觀禮。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根木博,率領重要幹部代表戰敗國的日本軍民,向孫連仲司令長官投降,呈遞降書,每人並繳獻最珍貴的武士刀一把,以示放下武器,解除武裝。北平市民目睹此一偉大歷史鏡頭,無不怠動的悲喜交集,這也是孫連仲一生事業最燦爛煇煌的時刻。

      調離戰區衛戌首都

    孫連仲接掌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後,竭力整軍經武,組訓地方保安團隊,積極進剿華北軍區羅榮臻部隊,並經常奉命派兵出關,支援東北友軍作戰。

  194734日,十一戰區奉命改編為「保定綏靖公署」,綏靖主任伋由孫連仲擔任。

  府於1947121 日,將保定與張垣兩個綏靖公署撤銷,成立了「華北剿匪總司部」,總司令一職,經孫連仲向蔣中正鼎力推荐,由傅作義出任。

  孫缷任後,國府於194811日發布孫擔任南京首都衛戌總司令,同年101日又奉調為統府參長,此其間,蔣總統終日為國事而憂鬱,落落寡言,孫每天與總統共同進餐,常伴其身旁,總是設法為蔣公排悶解愁,孫在其口述歷史中,有這麼一段話..「那時總統因剿匪軍事失利,精神不佳,林蔚對我,『你還好,常常在他(指總統)面前說笑話。』因此,在嚴肅之中,有時可以增加一些輕鬆氣氛。」

      總統引退神州淪陷

  1949120日,孫連仲與蔣總統進餐時,總統面告,決心引退,孫非常驚異,雖再三勸其不可自動引退,以免影響國家安全,也無法挽回蔣公引退決心。21日上什蔣公對國人發表引退文告,下午即離京飛杭,孫於赴機場送行後,決定與蔣公共進退,立即辭職赴上海定居。就在總統引退離京的當天,李宗仁發表文告,宣布就任代總統職務,李氏並派人請孫繼續留任參軍長,孫予以婉拒。

  是年二月,孫赴奉化溪口,伴隨蔣公小住十天,蔣氏告知陳儀因勾結中共,瓦解國軍,已被扣押;程潛在湖南叛變投降…..此際,國家正陷入風雨飄搖,人心浮動,軍民士氣極為低落之危境!

  1947127日,大陸淪陷,政府中心遷到台北。

     疾風勁草板蕩忠良

  孫連仲隨政府來台後,改調總統府戰略顧間,當時駐日本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元帥評估大陸雖失陷,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尚未赤化,因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應予堅守,麥帥於1949年底,特派兩名美軍上校持其親筆函來台會見孫連仲,擬請孫出馬協守海南島,並保証所需武器裝備等後勤支援,皆由美軍充分供應。

  但麥帥要求,此事必須秘密進行,絕不可告之蔣中正,孫認為茲事體大,去海南島必須經過國家元首蔣核准否則不能去,由於孫的堅持,美軍協防海南島的計劃,最後胎死腹中,無法實現。

  事件曝光後,各界欣佩孫不為權位所誘,而背棄國家和元首的節操。

      慧星隕落青史長留

  孫連仲身高82公分,身體健碩,喜愛運動。1953年至1959年間,為開拓國民外交,數度率領台灣綱球及高爾夫球隊前往日本、菲律賓參加國際友誼賽。1971年夏,孫突感身體不適,經檢查後証實羅患腦血管硬化症,自1973年病情加重。長年住中心診所療治,1990814日病逝台北享年九十八歲。

  我國自民初北洋建軍起,到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止。孫連仲可說是所有中國軍事將領中武德最完備的一位。

  孫連仲沒進過軍官學校,從一名小兵升到排、連、營、團、旅、師、軍長、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他出身西北軍,並非蔣系人馬,又能受到蔣公的信任重用,更在青海、甘肅、河北三省主席。政績卓著,地方安詳,真是文武並兼的名將。

       孫連仲將軍歷任軍職

軍職..集團軍總司令。

     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

     保定綏靖公署主任。

     南京首都衛戌司令。

     總統府參軍長。

文職..青海省政府主席(建省後第一任主席)

     甘肅省政府主席。

     河北省政府主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321&aid=2939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