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華黃埔論壇
市長:Abr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華黃埔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蔣公對日抗戰的戰爭指導 李啓明
2008/07/08 09:20 瀏覽940|回應0推薦0

Ab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戰爭指導,依軍語詞典所下之定義是「對戰爭準備、和戰抉擇、戰爭遂行與終戰,所下之重要決策與指示。」它是一個家的領袖人物,無可旁貸的職責。決策過程中雖說可以運用幕僚,由智囊團協助選擇至當之決策方案,但最後的決心,必須國家領導人獨自為。這時候的國家領導者,是最感無助、無告的寂寞與孤獨。無論你的決策正確與否,無論全國軍民是否認同,你都萬斤重擔一肩挑,勇敢負起戰爭勝負的全部責任。尤其當你以超人的戰略眼光,力排眾議,選擇了你認為至當的決策,而付諸推動執行時,必然招致若干指責、批評、誣  、漫駡等等惡劣反應,且都一一集中指向你這位領導者。甚至更嚴重的造成部分部屬為反對你的決策而叛離,或倒戈相向。

  我們看蔣公日抗戰的戰爭指導,首先是戰爭準與各戰抉擇;日本軍閥早於民國十七年為阻撓北伐,派兵進駐濟南,造成「五三慘案」;民國二十年,日本乘我剿共,困於內亂之時,導演九一八事變,侵佔東三省,成立偽滿州國;民國二十一年發動「一二八」淞滬戰役;民國二十二年一月陷我榆關,三月攻佔承德,將我熱河納入偽滿州國;更復窺伺察綏,南越長城,威脅平津。我全國軍民早己忍無可忍。但是蔣公當時深佑中國積弱不振,內亂未平,如立即導發戰爭,我無論在心理、物理任何一方面之力量,均不足以與日本抗爭。認為欲挽救民族危亡,期能在未來戢略指導上,必須先堅持貫澈三任務:一是在心理上喚起民眾;二是在物理上爭取戢爭準時間,俾依國家戢略逐步加強政、經、軍、心諸力量、尤其著重後勤潛力之培養,以能支持長期抗戰為目;三是貫徹「攘外必先安內」的決策,儘速肅清內亂,統一中國。

  要爭取戰爭準時間,就要忍辱負重。一方面要受日本軍閥加諸我國的奇恥大辱;另一方面還得忍受全國國民對政府「不抗日」的誤解與辱駡。中共最反對「攘外必先安」的政策。所以他利用張學良發動了「雙一二事變」。在西安挾持蔣公,要求立即放棄剿共(安內),一致抗日(攘外),終於瓦解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決策。導致中共乘抗日戰爭坐大的不局面。蔣公當時曾苦口婆心地告誡全國軍民:「圖報國仇,謀雪國恥,要使中國不受帝主義的欺侮,真正逹到獨立自由的目的,今天只有忍辱負重,卧薪嚐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效法往哲先賢的志節,深信失土必能收回,國恥必可洗雪。」為此,蔣公在「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決不放棄和平;犠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犠牲。」直到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挑起蘆溝橋事變,蔣公仍本和平交涉的初衷,循外交途徑交涉到七月二十六日,才認為和平已根本絕望,犠牲已到最後關頭方發動了全面抗戰。

 

   蔣公依孫子「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及「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得不戰」的慎戰指導,努力爭取來的戰爭準時間,其準備成困如何呢?茲英國史學家羅培士(P.M. ROXBY)在其著作中,對中國之備戢經過所述..「自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國民政府有過九年建設事業。其間雖不乏可以批評之處,但確實有甚大之成就,建立國家力量已 初步成功。將領中不乏厶忠體國之人。在行政、司法、金融諸方面,均有改革。頗有為西方專家贊許者。鉄路、公路、航空、航海線之開拓,於中樞行政工作甚有裨益。尤其四川的安定與建設奠立了抗戢的基礎。」羅培士的評論,可謂客觀而中肯。

 

  蔣公對抗日戰爭的遂行指導,乃依中日雙方之國力對,我國劣勢但有地大人多的優越條件,首先決定了以空間擙取時間的長期持久抗戰指導,並納入國家戰略指導構想。其構想是「中國以『抗戰建國』為目標。團結海內外全民族一切力量,並爭取與國支持援。運用廣大國土與人力,堅時洔久抗戰,創造有利之機勢,而謀救亡圖存,爭取最後勝。同時以三民主義為最高準繩,積極使抗戰與建國併行,培養國力,支持抗戰。並期在抗戰之後獲得長治久安。」

 

    對上述國家構想中之「爭取與國」,並依孫子「伐謀伐交」的戰,略理念,努力展為弱劫國家對抗強權的大戰略措施..「聯合世界上同情於我的國家及民族,制止日本侵略。結合歐美各國的利益,和目標相同的友邦,使中國由獨立抗日,發展為聯合同盟國家共同對軸心國作戰。堅時到與世界戰爭同時結束。」(見蔣緯國著「八年抗戰是怎樣打贏的」)李德哈逹認為大戰略的著眼是要超越地平線,看到後的永久和平。所以蔣公在開羅會議中不主張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而是求有條件媾和,並主動放棄賠款要求,以追求戰後永久和平。這也是孫子「戢爭與和平」哲學的終戰指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321&aid=293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