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華黃埔論壇
市長:Abr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華黃埔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領袖訓詞 黃埔精神
2008/06/30 14:24 瀏覽755|回應0推薦0

Ab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六月十六日主持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三十五週年校慶紀念會講

犠牲的精神、團結的精神、負責的精神

 

  今天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建校三十五週年紀念。黃埔建校的校史和意義,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今天言一個繼往開來光榮紀念的日子裏,我覺得還是有其重新出來說明的必要。

 

   大家知道,本黨在民國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因為陳烔明在廣州叛變,砲轟觀音山,  總理訧是這一天脫險到長堤,從海珠乘楚豫艦直抵黃埔,宣佈其戡亂討逆的決心,民國十三年黃埔軍校成立,而其時陳逆烔明尚負嵎東江,窺視廣州,意圖再逞,所以我們特地選定  總理在觀音山蒙難的這一天為黃埔軍校建校的紀念亦就是三十五年前的今天,舉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當時就是以消滅陳逆,湔雪黨恥的口號,來表現全校生和全黨同志,毋忘日的意志,要在本校  總理領導之下,以「親愛精誠」相勉,團結奮鬥,討逆雪恥,來擔負其實現三民主義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

 

   國父在黃埔開學的時候說..「今天開辦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又說..「從今天起……要用這個學校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學生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有了這種好的骨幹,成了革命軍,我們革命的事業,使可以成。」其後不到半年工夫(民國十三年十一月十二),  總理啓程北,道經黃埔,蒞校巡視,  總理看到了黃埔學生,均能忍苦耐勞,就嘆息地..「在校學生能這檥地忍苦耐勞,努力奮鬥,必能繼續我之生命,實行本黨主義。」由這兩點不但說明了總理對本校的期望,是要以本校作根本,來成立革命軍,  總理更是把的精神、生命、主義,都完全「血肉相連」的交給了本本校全體師生,要以本校來作為  總理精神生命的延續,這是  總理給我們沉重的付託,也是我們時刻不能忘懷以期毋負於  總理的詔示,毋負於  總理的重託與厚望。

 

   我們黃埔軍校在建校以後,不過半年時間,也就確實承擔了東征陳逆(烔明)的任務,國民革命軍在十四年春初第一次東征,不及二月,即連續攻克了東莞、石龍、平湖、淡水、潮洲、汕頭、棉湖,其時革命軍的鋒刃,真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只有惠州一城,恃險頑抗,負嵎待下,因為當時滇軍楊希閔、桂軍震寰在廣州謀叛,校軍乃不得不回師廣州,討平楊、。到了平亂以後,復於是年十月,又作第二次東征,乃即克復惠州,陳逆殘,悉數就殲,於是東江大定,而南路瓊州,亦相繼敉平,綜計我們校軍自誓師東征日起,先後不到一年工夫,不僅完成了討逆雪恥的任務,而且統一了兩廣革命根據地,這是本校輝的第一頁革命史蹟。隨後國民革命軍繼承  總理遺志,決於十五年七月九日誓師北伐,連續收復了湖南全境,再向北挺進,克復了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漢三鎮,十一月復了九江、南,同時還規復了漳州、泉州、褔州。十二月又佔領衢州、嚴州到十六年春,我軍復續克杭州、蘇州、上海、南京國民政府並即於四月十八日宣佈定都南京,迨十七年春繼續第二次北伐,革命復向長江以北津浦與平漢兩路,節節進,軍行所至,劫如破竹,不到半年,就克復了北京,並改名北平,完成了北伐的大業。在這兩年之中。自州誓師出發以後,我們雖然遭受了寧漢的內憂,和南京(英艦砲擊南京)、濟南(日軍製造五三慘案)的外患,但我們軍校生皆能始終一貫,同心一德,百折不回,完成北伐,終於没有辜負  總理的期望和付託,在先後不到四年工夫裏,很快的就逹成了  總理交給我們東征和北伐的兩大任務,這實在是本校同學先烈捨生取義、團結奮鬥所到的無上的光榮!

 

   不但如此,我們國民革命軍,從東征、北伐,以玉抗戰、戡亂---此三十五年之間,一直到現在的反共抗俄戰爭,都是由這國民革命軍他的骨幹在擔任著「挽救中國危亡」的責任,而我們軍校同學,也一直是這一支革命軍中的骨幹。但是軍校同學和國民革命軍所憑藉的什麼呢?我以為我們所憑藉的,就是這個革命的黃埔精神,其革命的中心信仰。大家須知凡是一個革命軍人必須有中心信仰,否則就不成其為革命軍人了,而其革命的行動,必須要有一個中心目,和一領導革命的中心組織。特別是我身為  總理的革命信徒,更要有一估中心信---就是三民主義的信仰;要有一個中心目---標就是國民革命的任務,即當前反共抗俄的目標;而且必須要有一個中心領導的組織---這個組織,就是  總理所創立的中國國民黨。惟有服從這樣一個領導中心的組織,大家方能在這中心組織領導之下,共同努力,實現這個主義,逹成這個目標。

 

   所謂「黃埔精神」是什麼?黃埔精神就是「犠牲的精神」、「團結的精神」和「負責的精神」,這三暂乃是相互關連,綜合成為整個的革命精神,就是有主義、有思想、有組織、有紀律、有領導中心,而又能百折不回、奮中到底的革命精神。

 

   總理在開學的時候,他期勉大家,要以先烈做模範,來捨身流血,他說..「先烈的行為,没有別的長處,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為國家來奮鬥。」又說..「我敢說革命黨的精神没有別的祕訣,祕訣就是在不怕死。…..敵人的觀念,要『生』才以為是享幸福;我們的觀念,要『死』才以為享幸福,一死便得其所。生死的觀念,在敵我兩方面的精神過於懸殊,自然不能敵,自然是我們有勝無敗。」所以  總理主張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有一百個人打一萬個人,這種以一敵百,「樂死的性質」,就是我們「犠牲精神」的根源。

 

  什麼是「團結精神」呢?  總理當日在校中所頒給我們就是「親愛精誠」的校訓,亦是當時所唱的校歌中「莘莘學生,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典型」,「同學同道,以學以教,始終生死,毋忘今日本校」。這「親愛精誠」的精神,就是我們「團結精神」的根源。大家知道,凡屬革命軍人,不但事業是整個的,榮譽是整個的,而其生命、歷史都是整個的,所以同學之間不僅是要義共患難,而且是志同生死,這就是由「親愛精誠」所發揚出來的「團結精神」。

 

   其次講到「負責精神」,  總理在當時除了開訓詞之外,特又頒給全校師生的一個手諭,這手諭就成了今日的黨歌和國歌,其中所指示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以及「咨爾多士,為民前鋒」----這就是我們黃埔同學為主義、為民國、為領導人民作前鋒的責任。而其「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那就是要我們黃埔同學對於實現主義,對於保衛民國,對於領導人民的責任,必須始終一致、貫徹到底的道理。再明確些說,我們革命軍人的責任,就是「以建民國」的責任,「為民前鋒」的責任,亦就是「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的實現主義的責任,而且對這些責任,必須一心一德,貫徹始終,不到成功,決不中止。

 

   從以上所說黃埔精神的體悟裏,就可以認識我們革命軍人是對革命領導者中國國民的  總理負責,對主義負責,對革命負責,也就是要為  總理、為主義、為革命,而團結,而犠牲的。由於這黃埔精神的手立,我們才獲得了東征的勝利,,北伐的成功,和八年抗戰偉大的光榮勝!這是大家在今日紀念我們建校的校慶,對於本校同學先烈所犠牲而建立的黃埔精神,應該特別紀念和特別寳愛珍重的。希望今日在座的同學,必須繼承這個偉大的光榮,更要使這黃埔精神因大家繼續奮鬥犠牲,而發揚光大。

 

   自從民國十三年開辦黃軍校起,到民國二十一年以後,就陸成立了空軍官校、海軍官校,這三個軍事學校校長,後來都是由我兼任的,而其教育,亦都接受黃埔精神的薰陶,所以今天的紀念,不只是陸軍官校的紀念,而以海軍空軍學校來說,也是有其同樣重大的意義的。因為大家都在中國革命正統歷史之,且都是接受  總理革命精神的感召,共同集石在三民主的旗幟之下,所培植出來的革命軍人----亦就是國民革命的繼起者,因為我們陸海空三軍官校所畢業出來的學生,其責任是整個的,而其精神,亦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國民革命軍,不論是陸軍、海軍、空軍,乃是三軍一家,親愛精誠,如手如足,一心一,都是要為主義、為國家、為革命領袖與革命歷史,負責到底!務望大家今後更要秉持這黃埔的革命傳統精神,堅持這個中心信仰,認定這個中心目,擁護這個中心領導的組織,徹始徹終,奮鬥到底,來消滅這萬惡奸匪朱毛,完成我們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使命,這樣,才能毋負於  總理建立黃埔軍校創造國民革命軍的期許!亦庶不愧為  總理的革命信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321&aid=292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