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樹》/林海音 /重光文藝(1955)/純文學(1980)
/遊目族(2000) 圖/應鳳凰
《冬青樹》是林海音(一九一八~二○○一)剛到台灣幾年的文章合集,散文、小說都有,以家庭生活為主要題材。雖家常理短,不脫身邊人物故事,然而文筆簡潔明快,文氣順暢爽俐,早期來台知識分子克難生活躍然紙上。巧合的是,不凋的「冬青樹」形象,也象徵林海音一生文學事業,如她生前高舉的「純文學」理想,耐寒且美麗。
一九五五年前後的文學環境,經濟是物質匱乏,政治是戒嚴的時代,從北平攜兒帶女抵台不久的林海音,在動盪年月一邊趕緊把「家」建立起來,一邊先安置一張書桌伏筆寫作。她膝下三女一男,有這「一群小鴨」要餵養不說,新聞專科畢業的她,還進報社編副刊。管三餐的「一家之煮」,公務家務之餘,深夜還挑燈寫作。一來固然是興趣,二來稿費可補貼家用。用她的話,那是一段「窮開心」的日子。
既是任怨的家庭主婦,也是任勞的職業婦女。她後半生把家照顧得妥妥貼貼,出版社經營得有模有樣。小說《城南舊事》改編電影之後,聲名更流傳兩岸。若要為她在文學史上,找一個擬人化的具體形象,《冬青樹》最能象徵林海音半世紀以來,在台灣文壇的精神地位。
翻開《冬青樹》首頁,有丈夫何凡為她寫的序。文中說是:無前例可援「不知如何下筆」,但全文洋洋灑灑,風趣幽默且言之有物,本身已可作「如何為妻寫序」的範本。身為寫作人,林海音作品與外型同樣亮麗精彩,「軟體與硬體」事業,內外同樣成功。歷經五十年台灣政治經濟多少霜風雪雨,林海音立足文學本位的立場,堅持「純文學」的形象,正像一棵不凋於歲寒的「冬青樹」。作家生前身後,都是文學人心中「永遠的林海音」。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