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云: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蔣捷的人生三境
一、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少年風流)
二、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壯年飄零)
三、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晚年孤寂)
禪宗到了宋代,將修行分為三個境界
一、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唐、韋應物〕
二、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宋、蘇軾〕
三、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宋、善能禪師〕
蘇東坡的參禪三境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皆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蘇東坡自此禪悟後,對佛法自視更高,聞荊南玉泉寺承皓禪師禪門高峻,機鋒難觸,心中甚為不服,因此微服求見,想要試一試承皓禪師的禪功如何?
初見面,蘇東坡說:「聞禪師禪悟功高,請問禪悟是什麼?」
承皓禪師不答反問道:「請問尊官貴姓?」
蘇東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長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禪師大喝一聲,說道:「請問這一喝有多少重?」
蘇東坡無以為對,遂禮拜而退。
青原禪師的三境
一、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三、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青原惟信禪師上堂說法: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此文節錄自釋永芸法師-〈文學行腳,人生三境〉
千峰映月竟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