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詩與美的對話
市長:映彤  副市長: 淘氣麗莎翎翎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同人創作【詩與美的對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每月主題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2年7月份閱讀主題書-《臺灣重遊》
 瀏覽1,203|回應6推薦10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0)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翎翎
拙斌
淘氣麗莎
■♀醫楊曉萍
桑妮絲 Sunniss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西映
映彤
文達



跨越記憶的邊界-《臺灣重遊》

繼舒國治的《水城台北》之後,我再一次的從他的記憶中,重遊了今日的台灣,也喚醒了某些已經絕版的臺灣風景。

人們常說物是人非,指人事的變遷無常,殊不知物換星移的速度,真的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台灣這幾年的日新月異,已經跨越時光所能變遷的想像,許多的風土,景色真的是今非昔比;而「今」「昔」之間,也不過五年十年的反差。只能說時代進步得太快,記憶與感情也很難生根;所以讀舒國治的《重遊台灣》或《水城台北》,都像進入時光隧道一般,跟著他筆下的風景想像,神遊,其實不過是五十多年的光景罷了,今日台灣各地的景色,早已嗅不出書中記述中的那份古早味。

作者對於寶島的知解體認,也是臺灣大多數民眾心中所烙印的景點如:阿里山、日月潭、鳥來瀑布、台中公園、太魯閣,陽明山,鵝巒鼻...等地。這些地方都值得看看遊遊,也是學生時代畢業旅行的最佳去處。

常常想,小小的一個臺灣,尚且有那麼多的風土人情可以探索,更何況其他面積比台灣大出百倍千倍的地方。因此喜灣不但適合重遊,更能一遊再遊,或一次全島的深度之旅。

居住在臺灣這塊土地,最為了解熟悉的,照理說還是自身朝夕生活的所在;然而據個人經驗,還是未必都能瞭如指掌,對於名勝古蹟也所知有限,或許對臺灣本島太過熟悉,每次遊玩,多屬走馬看花,不會去留意喜灣城市術景的風格特色,也不會注意城鄉的地標,以及較為文化走向的層面。

但在《臺灣重遊》這本書中,會使人深切而具體的看到臺灣不曾被發現的一些現象,如臺灣的城鄉界限模糊,娛樂城郊化;臺灣公路的路標不清楚,也沒有地圖可循,遊人尋找目的地,往往要靠不斷地問路。這在我去埔里「紙教堂」時,體會最為深刻。

另外「泡沫紅茶」,竟是台中的發明,有西式雞尾酒的概念,用Shaker來撞擊紅茶和冰塊,製造出泡沫的效果的一種飲料,而在本島蔚然成風,並發揚成各種口味,再加些牛奶粉圓,而成珍珠奶茶;還有「檳榔西施」、某些族群的穿戴形制,彷若約定俗成,變成臺灣的風格文化之一。

至於市鎮的路名,也有其特色:台北市以大陸各地城市為街名,路名,高雄以一至十之吉祥概念為街名,也可從城鎮的命名,得知該市鎮昔的形勢來揣想。

開車遊台灣,方便又舒適,兩天一夜的行程,便可玩遍半個台灣,經濟實惠;去年夏天與家人至中部遊玩,早上從台北出發,中午就到埔里,下午已進駐日月潭旅館,遊湖逛街,從容夜遊享用美食大餐,還玩了周邊好些個景點,台灣風光秀麗,到處四通八達,真的是開車的天堂。

提及臺灣的小吃,從早年的夜市小吃發展成為餐館美食,是本人重遊台南的觀感,但見餐廳外大排滿長龍,餐廳內三層樓,座無虛席,我們在四樓用餐,乃事先預定,所有的各種台南的小吃,在這襲家餐館一一吃遍,奇怪的是感覺卻不如多年前遊台南時,在夜市的小吃美味。

臺灣的美是逐漸發展出來的;而非制定,一窩風的流行與約定俗成式的食衣住行,沒有文化的文化,如相似的老街,夜市,公園,建築,走到哪兒都是大同小異南北通。

唯有天然景觀,原住民的特色,稍有不同,以及山中的古道,可資探索外,海洋則是未加利用的大好天然資源,真的有些可惜

其次是離島的觀光價值,在本書中並未提及,也是臺灣旅遊,逐漸興起開發的景點;如綠島、龜山島,是目前很多民眾所選擇的新景點。

《台灣重遊》於1997年出版,絕版十年後再推出新版,書中鄭在東的插畫,還蠻引人的,與作者的遊記相得益彰,這是我喜讀此書的因素之一。

再者,本人生長於斯,竟對臺灣各個市鎮,知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此書提供了許多過去遊而不見不知的種種線索,讓讀者再遊舊地時,會有不同而深入的感知;由臺灣人的眼光重遊現在的臺灣,讓讀者看到過去和記憶中臺灣,是我喜「悅」此書最大的收獲。

 

2012/7/1  映彤悅讀札記
千峰映月竟無言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841454
 回應文章
喜歡台灣美食
推薦2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映彤
文達

我喜歡台灣各地的美食
每到一處都會去嚐嚐當地有名的小吃
雖然有些食物,我叫不出名字,
但是那些美食令我感到台灣真好~

苗栗的米食和陳年蘿蔔乾,有記憶中的味道~
新竹的米粉,北埔的板條.台南小吃
台東糖廠的米糕冰棒,岡山的眷村臘肉,豆瓣醬
淡水的糕餅,魚丸,澎湖的花生,海鮮...不勝枚舉。

吃在台灣,口福的天堂~~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853989
我喜歡問路
    回應給: 映彤(breeze30) 推薦3


翎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映彤
文達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遊台灣
愈來愈多人用一台GPS就搞定
但我還是喜歡用
一張地圖+一張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853585
台灣生活
推薦3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文達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翎翎

近一兩年來,因常至台灣各地旅遊,才逐漸發現台灣的景色,並不遜色國外風景。
由於人親土親,遊玩起來,特別暢懷,更足以忘憂!

以食衣住行而言,個人以為台灣生活的快樂指數蠻高。但其方面,如就業,升學,教育,個人發展,及人文風氣...;在各行各業,各個層面來看;也許就沒有那麼盡如人意。

個人較為看重的是社會的公平性;在台灣,可以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一個有抱負,有理想,有才華而肯努力的年輕人;就業,發展的路子很窄,也難有出頭的機會;
在台灣,擁有自主的選擇,實在不多,每個人從小的價值觀,都被固定,僵化...,按步就班。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853296
好巧昨天我的 文章也如此的觀感
推薦3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映彤
文達

其實很多訊息也是看了一本新書(我忘記他的書名:三十分鐘認識台灣?)

介紹台灣我才對臺灣生動起來

因為沒有歷史的 臺灣很樸實

不會想太多議題

因為忙

因為生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841473
本書摘要
推薦6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翎翎
桑妮絲 Sunniss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文達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映彤

臺灣
◎這個臺灣,其實很大;這個臺灣,其實很偏僻;這個臺灣,也其實常常令我遺忘;然它始終是我的後院。好像我知道我就快要去了。(摘自〈緣起〉)

◎然而我們會期待那不經意之後的驚喜。進入小鎮總想多旁繞幾條路,期待出現一幢更老的磚宅、一座更老的寺廟、一攤更顯好吃的小吃。見了一所國小,總要進去窺看一眼,直到找上一棵老榕樹或什麼的才肯罷休。公路邊一座冷橋,總會考慮要不要跨過去瞧個究竟。(摘自〈緣起〉)

◎這是臺灣人的可愛一面。也因此臺灣沒有因階級而區隔的消費場所。最有錢的人可以和最窮的人在同一家餐廳吃飯,並且沒有非得穿西裝打領帶著皮鞋才能進的店。(摘自〈源於土地之本色〉)

◎臺灣的好處是,還有很多荒可以拓。(摘自〈源於土地之本色〉)

◎臺灣風格,外觀即使浪漫,本質必然實用。(摘自〈臺灣風格〉)

◎我愈來愈發現,臺灣,是逐漸演變發展出來的,而不是規範定制出來的。人們用車如此,人們建屋、開山、挖田、攔車位、擺地攤皆如此。穿上拖鞋,拎個小包、握支大哥大,然後開部車,停在夜市攤前,吃點東西。他就是如此,而所有在南在北的臺灣人皆自然於如此。(摘自〈臺灣風格〉)

◎客運車站。我說了,市鎮的客運車站皆建成螺形。當然,為了轉一圈又開出的通暢。但客運車站的最大趣味,是像電影一般的畫面,即旅人的眾生相。學生、出外覓頭路的、軍人、探訪親戚的阿巴桑……等等,這些臨時演員,最是遊看臺灣時永遠不膩的好景。(摘自〈在市鎮〉)

北部
◎永和沒有鐵路,新店有。
永和是河邊沙洲,沒有山。新店是水邊水壁所夾之谷,開門見山。
兩者皆既沒有很重的本省農村地方色彩,也沒有極重的外省眷村川湘辛辣,是本省與外省自然相融的極好例子。(摘自〈三十年前永和與新店之比較〉)

中部
◎臺灣有許多設施,但不少東西經過歲月,顯出一種新面貌,有時我們赫然發現,它們原來﹁台中化﹂了。泡沫紅茶固不在話下;像西點麵包店有些麵包弄成花式,我直覺想到的字是:台中式的!(摘自〈台中市〉)

南部
◎也不曾看過什麼文章讀過什麼書籍特別談到這城市,但相信這裡昔人必頗有著墨。乃我那麼多次的粗略一瞥下所見的這城市顯然比太多的臺灣市鎮有味道。當可想像它在清末必已很有模樣(它的孔廟足與台南孔廟相垺,遠勝台北孔廟,只是近年之修整將十年前的古意盎然弄到不見矣)。亦可想像日據的後期可能已更豐富多樣(八卦山腳絕不會不覓一好所在建造神社。火車站必設計佳良)。又光復之初大約仍能看到很多,甚至三十年前我高中畢業後暑期環島旅行初見它時應也是極還可以徜徉賞看的一番形容才是。(〈摘自〈終也只是一瞥的彰化〉)

◎全臺灣最有意思的城市,有可能是嘉義。有意思,怎麼說呢?一來它自古(清朝末年。或日治中期)已是城市,但直到今日它在臺灣城市的排名居然只是第十三大,也就是說,是個頗小頗小的城市。這造成它可愛卻又宜人的尺寸……(〈摘自〈我在嘉義散步〉)

◎這便是美濃先天之至美,故我謂:美濃便只是看景。景以外,再不可更添雜項,如美濃粄條,如美濃油紙傘,如擂茶,如藍布衫等等,方不至辜負了體會美景之原旨。 〈摘自〈最美的家園——美濃〉)

東部
◎花蓮,對太多人而言,是一塊心中的後院。那塊地方遙遠,不緊貼你的呼吸;那塊地方緩慢,不催趕你的效率;但最主要的,那塊地方空淡。(〈摘自〈花蓮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841459
關於作者及繪者
推薦5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桑妮絲 Sunniss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文達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映彤

作者簡介

舒國治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七十年代以少少幾篇作品(如小說〈村人遇難記〉)嶄露頭角。原有意投身電影,終返寫作。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跡美國;一九九八獲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之〈遙遠的公路〉可為此期間生活與創作的寫照。

  一九九○冬返台後,頗能有一雙遠遊異國後的眼睛,窺看臺灣更是充滿奇趣。此書便是多次全島漫遊後隨手筆記之累集。

  著有《流浪集》、《理想的下午》、《台北小吃札記》、《門外漢的京都》等書。

繪者簡介

鄭在東

  畫家。一九五三年生於臺北。八十年代初首次個展於美國新聞處,備受藝壇矚目,遂成專業畫家,海內外畫展多次。

  近十年山水癖甚重,移居上海,遍遊中國名山,畫風亦趨傳統山水之趣。
繪畫之外,遊藝於攝影、電影,並且是出色的陶瓷鑒賞家。在朋友群中被詡?最懂生活的藝術家。

  個展有「北郊遊蹤」、「臺北遺忘」、「臺灣重遊」等,在九十年代奠定了他在臺灣重要畫家的基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84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