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詩與美的對話
市長:映彤  副市長: 淘氣麗莎翎翎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同人創作【詩與美的對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每月主題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五月份閱讀-《孤獨六講》
2011/05/01 00:07 瀏覽1,764|回應7推薦8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嵩麟淵明
墨痕
Willtrue
寫字鐘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翎翎
星際微塵




相信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孤獨的感受。 
然而,我們如何面對孤獨,或是根本害怕孤獨,逃避孤獨呢?

孤獨是一種享受,我希望孤獨,所以我常常告訴自已,我是個孤獨的人。當我感覺孤獨的時候,我會與自己對話,而在人群中,我更感到孤獨如影隨形;

蔣勳說:「美學的本質或許是-孤獨。」

在詩詞文學,中我們讀到許多關於孤獨的意象,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詩句中有來自心底最深的孤獨,但卻呈現出一種美感,這就是孤獨的完成。
《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獨處的經驗,就不會慬得如何與別人相處。

從這句話可以了解孤獨是飽滿的,因為飽滿,則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與自然對話,是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與自我相依存的圓滿自足。因此也能與外界和諧共處。

其次孤獨與孤單、孤僻、孤寂,在意涵上有一些差別,孤獨指一種精神上的遺世獨立,一份對生命本質或真理的思辯,舉例來說,假設生命是沒有意義的,而一切終必成空,那麼你會好好地活著嗎?你還有追求的夢想嗎?

孤獨也是一種顛覆,不是外在的眾說紛云,而是面對內在心靈衝擊的省思。蔣勳在本書中,從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與倫理六個方向,來探討孤獨;並提出儒家文化對於特立獨行的壓制,基本上,中國文化精神的主流較重視人與群體的關係;一般人的價值觀、倫理觀,在本質上都受到幾千年來的儒家思想所影響。以致於西方文化的衝擊,有許多的情感,思想,沒有機會與自己對話,在道德禮教,外在的形式之下,產生了極大的孤獨感。

換句話說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與倫理這六種孤獨,乃是因為對抗群體文化之下所形成的產物;隨著個人意識的覺醒,心靈的思考啟發,人要找到特立獨行的存在價值,在面對這六件事而「仰天長嘯」的同時,自然能覺察感受到、「斯人獨憔悴」的孤獨感。

書中舉出了一些文學著作和歷史故事,如以《金瓶梅》說明情慾的孤獨;《水滸傳》和作者本人的小說《舌頭考》說明語言的孤獨;《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和革命先烈,說明革命的孤獨;魯迅的《狂人日記》和殺人犯陳進興,詮釋暴力的孤獨,《世說新語》中的竹林七賢、武俠小說...等,解釋思維、倫理的孤獨,但其間又相互閞連,讓讀者從各個角度去探討孤獨,而增加了孤獨在定義上的的深廣度。

六大孤獨中,因個人看待生命的價值態度,和生活的經驗環境,面對孤獨的感受,在深淺上,有所不同,而每一個時代各民族,都有新的,不同的價值與道德觀,我們很難說哪一種孤獨感最深重?但以我個人的體會,思維與語言,應該是最常見的孤獨感;或許有些人的孤獨,未必涵蓋在書中的六大類裡;那也無妨於孤獨的真諦。

重要的是孤獨到底為我們的人生,創造了多少價值?
為什麼人寧願孤獨的一個人活著,也不願屈從流俗,門庭若市。因為人只想做真正的自己,即便是很卑微,潦倒,卻是活出了自己的真實!

蔣勳在一開始就說,《孤獨六講》是他與自我的對話只是自己的獨白;或許正因為如此,讀者必須審視自已,與自己對話,人生百態,各人有個人的路,無論你選擇哪一條路,平坦也好,荊棘也好,都得靠自己去走,沒有人幫得上忙。

孤獨也意味著自我承擔,儘管冠蓋京華,一屋子的人,你還是你自己。孤獨是百分之零點一的異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樣的出走,需要智慧和勇氣!



2011/4/29  閱讀筆記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14980
 回應文章
因為失落
2011/05/29 20:49 推薦2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嵩麟淵明
翎翎

或許曾經擁有而失去,會讓人倍感寂寞!
原本就孤獨慣的人,對人事沒有期望,
即使寂寞,也不以為寂寞!

我家一對母子狗,飼養多年,
小狗天天跟母狗膩在一塊;
今天母狗死了,小狗頓失依靠,
幾度哀嚎,令人不忍!

想來今後小狗,要單獨的寂寞渡過餘生了;
孤獨是必然的,而寂寞卻使人無奈!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38708
孤獨與寂寞
2011/05/27 20:10 推薦1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翎翎

孤獨對某些人而言,等於寂寞;
而寂寞與孤獨似乎很難分得清;

我想人的本質,是孤獨.
只要內心沒有缺憾,即使孤獨,也不會感到寂寞!

而寂寞是心中的荒涼感;
那種明明熱鬧繁華之中的無以排解的落寞;
心與心的疏離,斷絕,即使在一起,也不相屬的感覺!

我喜歡孤獨,也能接受寂寞;
並希望超越寂寞.....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37114
感謝翎翎
    回應給: 翎翎(ling3050) 2011/05/27 20:03 推薦1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翎翎

感謝翎翎的協助,你真是值得信託的好夥伴;
讓我放心盡情的去玩,回來時看見城市比我在時還要精彩;
心中滿是感動,在此也要一併感謝支持城市的所有作家們。

這次到南疆,體驗不少美景,也有一些驚喜,(稍後會分享)
可是真的是很累,回來休息了兩天,也忙著處理堆積的事情;
所以未先向各位致謝,尚請諒解!

有一些沙漠和雪景的照片,會陸續貼在城市的相簿,
目前還在整理中,敬請稍待。


本文於 2011/05/27 20:05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37109
歡迎回來
    回應給: 映彤(breeze30) 2011/05/26 01:30 推薦1


翎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映彤

歡迎市長終於回來了
妳不在的10天
我一個人要管理這座城市
還真有點孤獨呢
哈哈

我不擅貼文
市長回來後
城市應該可以熱鬧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35565
關於孤獨
    回應給: 筠月H(cake663421) 2011/05/25 21:49 推薦1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翎翎

在閱讀蔣勳的《孤獨六講》之外,每個人的生命,
一定還有其他的孤獨,那一種沉藏在內心,永遠
只留與自己獨醉,獨觴,意會的情境。

讀這本書,讓我們對孤獨的定義與價值,有更寬廣而深入的理解。
其實,一個理念,或境遇,不為普世大眾所認同,或是從單一,
偏見指責時;心中還能有所堅持,這就是一種孤獨。

有時個人以為有一些的道德,戒律也是孤獨的。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35412
蔣勳聲音很有吸引力
    回應給: 映彤(breeze30) 2011/05/13 00:29 推薦4


cake66342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Willtrue
翎翎
映彤

不知映彤是否也有連同附贈的CD一塊兒聽?
蔣勳的聲音很迷人,當筠月聽完時,書也就擱著呵。

記得筠月閱讀時是高中,
那時什麼都忘記,只記得那時和蔣勳一樣,
是「叛逆」,關著房門自個兒體會孤獨。
裡頭說到六大孤獨,其中看到「革命」和「情慾」是筠月最不願放手的時候。
※〈情慾〉中就提到:「孤獨感就是生命對生命本身採取懷疑的態度。」
也就是這樣的懷疑,才會有存在主義出現。
也就是這樣自我剖視,才會有書寫文學創作出現吧?
文學本身不就是在關注探討人性嗎?
情慾也是人性最為無法擺脫的情感之一,大部分的人時常陷在情慾中無法自拔,而大多數的作品和最暢銷的,想必也是情感部分吧。

※以及〈革命〉中托爾斯泰:「革命是對自己的革命,所要顛覆的不是外在的體制或階級,而是顛覆內在的道德不安感。」
當我們處在抗爭自我階段時候,外在的環境和價值觀總會影響我們本身。這時我們該做的,並非去扭轉社會大眾想法,而是本身內在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去抵抗社會賦予給我們的所謂的「道德感」。
因為害怕眼光而造就不安定感,因為「害怕」使得自己無法對抗自己。

以上是筠月同在「叛逆」期而受到最大的思想改變。
而後來的《欲愛書》也同樣很精采。
其中一段話:「我不要在抽象的意義上愛你,我要一種實在的擁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轉貼文章
2011/05/10 21:21 推薦4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Willtrue
翎翎
映彤

轉貼-人間隨筆:必要孤獨

孤獨是人特有的感受,一棵樹或一隻鳥看似孤獨,也是觀看的這人賦與的,樹或是鳥自身不可能有這種意識。而這種感受恰恰來自這人獨處的時候,觸景生情,把對眼前的那鳥或那棵樹也同這人自己的處境聯繫起來,因而這種感受總帶有自我審視的意味,並非只是純然客觀的觀察。由此產生的孤獨感便成為一種審美,在觀察外界環境的同時也審視身在其中的自我,從而形成對自身價值的某種確認。

這種孤獨感以自戀為根據,也會喚起自憐,或導致自傲,也可能變成盲目的衝動,倘若喪失對外界的關注,渾渾然縈繞在心,執著而成為一種病痛,傲慢和偏執也由此而來。

要想從孤獨中得趣而不得病,條件便在於對外對內都加以觀審,也就是說,大千世界也好,內心世界也好,都用另一個眼光加以靜觀,能夠超越自身的局限的這第三隻眼便是所謂的意識,或稱之為智慧。而智慧或意識又來自距離,換句話說,先退後一步,對人和事的觀察都得有一定的距離才看得清楚,才有可能做出恰當的判斷。

孤獨感不僅是一種審美判斷,也還可以變成某種動力,在肯定個人自身的價值的前提下,推動這孤單的個人去克服困難,從事某個事業,且不說就一定有建樹。

孩子在獨處的時候才開始成人,一個人能夠獨處才得以成年。對成年人來說,這種孤獨感大有必要,有助於個人的獨立,至於人格的確立又當別論,還要取決更多的社會條件。

個人與他人之間如果沒有這種必要的距離,成日價碰撞,不管是在一個家庭裡還是某一個群體,都未必美妙。而人與人共處,需要的寬容與諒解,也恰恰靠內心相互有足夠的空間。

孤獨更是自由的一個必要的條件,而自由首先取決於能否自由思考,也正是在獨處時人才開始思考。
這世界不只有兩種模式:是與非,贊成與反對,革命與反動,進步與保守,以及政治正確與否。在做出選擇之前,不妨先遲疑一下,留出點獨立思考的餘地。當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思潮、一種時髦、一種狂熱鋪天蓋地而來,孤獨恰恰是對個人的自由的確認。

在這個喧鬧的世界上,大眾媒體的傳播無時無刻無所不在,一個人如果還想時不時傾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也靠這點孤獨感來得以支撐。只要孤獨尚未變成病痛,對一個人立身行事來說,也就還有其必要。

轉貼自人生閱讀筆記/讀冊人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2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