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詩與美的對話
市長:
映彤
副市長:
淘氣麗莎
、
翎翎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文學創作
/
同人創作
/
【詩與美的對話】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悅讀書房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瀏覽
5,784
|回應
3
|
推薦
2
映彤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文達
關於《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什麼!原來是這樣……
「滑稽」原來是一種酒器
「骯髒」原來是讚美的詞
「翡翠」原來是一種鳥
「楷模」原來是兩棵樹
「門外漢」原來是指蘇東坡
「風調雨順」原來是四大金剛
「感冒」原來是官場用語
「縣官」原來是稱呼皇帝
原來,這些日常用語的古今用法竟如此大不同!
讓國學行家帶你重回語文的歷史現場,
一次看完近兩百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
又如何演變成今日的用法,
既長見識又長知識。
原來,語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看完本書,你再也不會誤用、錯用跟濫用中文了!
千峰映月竟無言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598567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行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推薦
2
映彤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達
翎翎
「行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行李是出門時所攜帶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叫「行李」呢?「李」字是什麼意思?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
原來,「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理」。《左傳‧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杜預注:「行理,使人通聘問者。」出使的使者被稱為「行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均設有「行人」一職,乃是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員,後來就和「行理」一樣用作使者的通稱。《國語‧周語》:「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韋昭注:「理,吏也;逆,迎也,執瑞節為信而迎之。行理,小行人也。」按照韋昭的解釋,「理」應該是「吏」字,「行理」應該寫作「行吏」,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行吏」即出使的官吏。但是還有人認為「理」和「李」是通假字,章炳麟的《官制索隱》就持此說。唐人李濟翁的《資暇集》認為「李」是「使」的訛誤,「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使」,即出行的使者。
《左傳‧僖公三十年》最早使用「行李」一詞:「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注:「行李,使人。」清人郝懿行在《證俗文》中解釋得最為明白:「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
除了使者的意思,「行李」還可以用作動詞,即出使。《魏書‧宗欽傳》:「頃因行李,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宋人葉適《送戴料院》:「世路豈雲極,念子行李頻。」這裡的「行李」都是出使的意思。
漢唐以後,「行李」開始指行旅,有時也指行旅之人。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中寫道:「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杜甫《贈蘇四徯》:「別離已五年,尚在行李中。」這裡的「行李」指行旅。元人傅若金《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海》:「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問京華。」惕微《光復湯邑小史》:「舟行兩日,遂抵蘭溪,行李往還,此為通道。」這裡的「行李」則指行旅之人。
大約從明朝起,「行李」開始演變為出門旅行所攜帶的東西,這個意思就此固定了下來,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千峰映月竟無言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601255
「客氣」是如何變成客套話的?
推薦
3
映彤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翎翎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文達
「客氣」是如何變成客套話的?
「客氣」這句俗語來源於春秋時期的一場戰爭。據《左傳‧定公八年》記載,魯定公八年的春天,魯國以陽虎為大將侵略齊國,在廩丘這座城的外城,兩軍發生了激戰,魯軍猛攻城牆,守衛的齊軍則用火焚燒攻城的戰車。眼看戰車陷入了敵軍的火攻陣,魯軍中有聰明人想出了一個主意,把粗布衣服浸濕用來滅火。這一招果然奏效,魯軍很快攻破了廩丘外城。不料,守衛內城的齊國守軍一看再無退路,背水一戰,反而從內城裡殺將出來,魯軍阻擋不住拚了命的齊軍,只好撤退。陽虎著了急,急中生智,假裝沒有看見本國最有名的勇士冉猛就在軍中,自言自語地大聲說道:「假如冉猛在這裡,一定可以打敗齊軍!」這招激將法果然激勵了冉猛,只見他駕著戰車,哇哇暴叫著就向齊軍衝了過去。還沒有衝到一半,冉猛回頭一看,卻發現沒有一個人跟上來,心裡一下就膽怯了,趕緊假裝沒站穩,從戰車上摔了下來,一瘸一拐地回來了。陽虎遙遙望見這一幕,不由得說道:「盡客氣也!」
對陽虎口中的「客氣」一詞,西晉軍事家杜預解釋說:「言皆客氣,非勇。」楊伯峻解釋說:「客氣者,言非出於衷心。」本軍戰敗,身為有名的勇士,冉猛本來就該奮不顧身地上前衝鋒,可是冉猛沒有,而是很「客氣」地待在軍中。直到陽虎點名激將,為了維護勇士的名譽,冉猛才不得不衝上前去;哪知發現沒有跟隨者之後,冉猛心生膽怯,上演了一齣「假摔」的鬧劇,最終還是灰頭土臉地回來了。因此,陽虎評價他「盡客氣也」,是說冉猛兩次都不是出於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行動,只不過「客氣」一下、應付一下而已,哪裡稱得上勇士?
這就是「客氣」這句俗語的來源和本義。陽虎為什麼會想到使用這個詞呢?我想也許跟他的親身經歷有關。陽虎是魯國權臣季氏的家臣,肯定深諳為「客」之道,也肯定見慣了數不清的門客、客人的嘴臉。本來周禮對主客之道有詳細的規定,客人上門只需按照禮節即可,但到了春秋亂世,禮崩樂壞,主客之道早就變得不倫不類了,因此很多客人養成了非常不好的壞習慣,包括反覆無常、言行虛誇、謙讓過度等。客人的這種習氣給人們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因此除了陽虎口中的「客氣」之外,中醫也把侵入人體的邪氣稱作「客氣」。人們還用「客」來命名新發現的星或者彗星,這就是「客星」一詞的由來:「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無恒時,其居也無定所,忽見忽沒,或行或止,不可推算,寓於星辰之間,如客,故謂之客星。」這段解釋「客星」的話,倒非常像是對反覆無常的客人的描述。
今天「客氣」這個詞已經變成了一個中性詞,含有彬彬有禮、謙讓之意,只有在說「您千萬別過分客氣了」的場合,才含有一絲貶義,指光講場面話,不吐真言。同義詞「客套」就說得更加明白了:「客」的全是套話,沒有一句真心實意的話!這個時候就需要灌上二兩老酒,看你怎麼客氣!
************
千峰映月竟無言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598597
「別來無恙」是怎麼變成問候語的?
推薦
2
映彤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翎翎
文達
「別來無恙」是怎麼變成問候語的?
「別來無恙」是舊時通行的問候語,朋友們相見或者寫信時通常總會來上一句「別來無恙」,表示問候。人人都知道「恙」是疾病,但是「恙」到底是什麼病,為什麼古人見面時都要問一句「別來無恙」?
戰國時期的《易傳》一書如此解釋「無恙」:「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蟲也,善食人心,故俗相勞問者云無恙,非為病也。」按照《易傳》的說法,「恙」是一種在草叢中聚居的蟲子,這種蟲子的特點是「善食人心」,簡直像食人蟲,而不是一種疾病。
《易傳》的說法過於聳人聽聞。從醫學上來說,「恙」其實就是恙蟲,又稱恙蟎,可引起恙蟎皮炎,傳播疾病。恙蟲病就是感染後的恙蟎幼蟲叮咬人體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病急驟、持續高熱、皮疹、皮膚受刺叮處有焦痂和潰瘍、局部或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等。恙蟎寄生的地方通常是雜草叢生的野外環境,上古時期衛生條件差,人們露宿野外,因此常常會患上恙蟲病。
恙蟲病既然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古人見面的時候,生怕傳染給自己,於是先互相問一句「別來無恙?」——親愛的,您身上到底有沒有恙蟲啊?如果有的話可得說實話,千萬別傳染給我啊!久而久之,「別來無恙」失去了最原始的含義,由生怕傳染的擔心變成了一句透著親熱和關切的問候語。
************
千峰映月竟無言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59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