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如何培養美感》(聯經出版)
寫過《漢寶德談美》、《談美感》等著作,做過多場有關美學的演講,這回漢寶德挑戰更高層級,處理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最難的問題:如何培養美感?
坊間以knowhow為訴求的出版品琳琅滿目,從股票操作、插花、經穴按摩到追求異性、寵物訓練,無所不包。既抽象且不實用的美感培養,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難在它不像一般技術操作手冊,stepby step就一手搞定。它首先要定義,什麼是美?所幸漢寶德四兩撥千斤,定位明確,一開講就強調共識,取其最大公約數,排除「逐臭之夫」的特例,並以對美感的共通經驗值為出發點,不必強加術語解釋,以免嚇跑讀者。
然而就算有共識,美醜仍有高低層次之分,而美醜是主觀、抽象的。美,如何美?哪裡美?怎樣叫作不美?又為何不美?解說者必須藉由文字和圖片,深入淺出,調和理性與感性,交代清楚,這部分誠非易事。更何況他要面對的,是美感基本面不太理想的台灣社會。
台灣人的成長環境缺乏美的成分,放眼街道,建築物牆面斑駁、騎樓堆積物品、廣告招牌紊亂、鐵窗和違建比比皆是,一切但求實用,美觀毋論。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視醜物為自然,對美便不會有什麼追尋。建築科系出身的漢寶德,對此感慨尤深。他在一場座談會中嘆道:「這不是建築界的問題,而是國民的素養問題,因為大家都不在乎,就會產生這樣的亂象。我認為,民眾若有一定的美學素養,只要抬頭一看自己的家怎麼會是這樣,必定不能接受,這個問題已解決一大半,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不在乎。」
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不在乎,那麼解決之道就是未來讓大家在乎。漢寶德多年來呼籲政府、學校重視美育,可惜成效不彰。漢寶德急了,他領悟到,不如自力救濟,從民間基層救起,透過國民教育,讓美進入生活周遭。雖然品味養成是緩慢的,不可能一蹴可幾,但至少可以縮短美學入門的流程。於是他寫了這本《如何培養美感》,希望拋磚引玉,作為美育的推薦教材、美學的教本。
此書開宗明義強調,美,是天性的一部分,只不過需要培養。作者建議,就從生活最容易接觸、成本最小、門檻最低的公園看花開始。這不是忙碌現代人已經遺忘的悠閒嗎?而書裡介紹的減法美學、追求極簡風格,不也是我們亟待建立的生活價值觀?因此生活美學的精神,不止在美育,也在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