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話題: 道歉與原諒 凡讀過魯迅文章的人,一定對「阿Q正傳」及「狂人日記」印象深刻。
魯迅的小說多半籠罩在灰暗、沉重的氛圍之中,
他毫不留情的揭示社會真實的黑暗,就是要讀者正視中國社會的沉痾;
但高中國文選讀了他一篇名為「風箏」的散文,也很有意義。
魯迅的祖父做過縣官,在當時算是書香世家,
但有一次祖父為鄉友行賄主試官,遭到檢舉,不但入獄還被判了死刑。
家道中落之後,魯迅的父親也跟著一病不起,
家庭的重任一下子落在他的肩上,當時他也只有十三歲。
而家庭的變故和破敗,讓他嘗盡人情冷暖,
久而久之他就越來越憤世忌俗,充滿怨懟。
課文一開始,說到春天來的時候,是放風箏的好季節;
有一天魯迅的弟弟撿了個人家不要的破風箏,躲在閣樓裡修理風箏,
卻被他無意中發現,他毫不留情的奪過那個風箏,摔在地上踩爛它。
他覺得玩風箏,簡直是玩物喪志,卻忘了弟弟只有七八歲,
弟弟當時無力反抗,只能任由哥哥無理的踐踏,心碎而絕望。
爾後每當魯迅想起這件事的時候,都非常後悔,覺得自己既無情又野蠻;
幾十年過後,兩人皆已老邁,也在文學及科學的領域中各佔一席之地,
魯迅此時對弟弟提起這件往事,希望得到弟弟的諒解。
但弟弟的回答卻是 :「有這樣的事嗎 ?我不記得了!」
這樣的回應讓魯迅更痛苦,他希冀弟弟原諒他,
好讓自己從罪惡感的桎梏中解脫,但弟弟輕輕一句「忘了」,
卻重重的敲在他的心上,讓他無從解脫!永遠無法被原諒了!
不原諒就代表魯迅的痛苦及罪惡,永遠沒有辦法釋放了。
有時候道歉要及時,錯過了最佳時間,隨著歲月的消逝,負擔卻越來越沉重,
到底道歉是希望別人的原諒?或是讓自己卸下沉重的包袱˙˙˙˙
親愛的朋友:你有不被原諒的悲哀?還是有說不出口的歉意?
那絕對是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