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詩與美的對話
市長:映彤  副市長: 淘氣麗莎翎翎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同人創作【詩與美的對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閱讀心得徵文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建築不思議
 瀏覽1,870|回應3推薦2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木棉紅
映彤

閱讀書籍:台灣建築不思議
作者:李清志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17日 

閱讀心得:
 
 
這是一本讀起來較為輕鬆的書,作者以台灣人的眼光,放大了「台灣建築不思議」的空間,並提出台灣建築另類角度的觀察,此為本書最令人感到興趣的所在。
 
對於台灣的建築,一般人少有關懷,主要的原因是近百年來,長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一般多侷限在台灣古建築的探源(多為日據時代所建造),很少去發掘現代的、本土建築的文化,有什麼特色?這塊生長土地上的各種景觀蘊涵了怎樣的民情文化與時代意義?換言之,由於學校教育的輕忽,導致台灣人的建築美學品味一直很缺乏(p34),民間也未發展出屬於自己文化特色的建築美學。
 
著名建築家梁思成說:「建築反映生活,有地方性與民族性的問題...,這點建築和服裝有很多相同之點。」見《凝動的音樂
李乾朗在中也說:「建築物有如一面鏡子,反映不同階段的文化發展面貌。」見《20世紀台灣建築
 
建築在西洋的歷史裡,很早就被劃歸為藝術的領域。故欣賞建築,除歷史文化外,也許還要有更多技術層面與審美方面的知識。
 
本人對於建築的關心,始於多年前到芝加哥旅遊,面對城市裡一棟棟宏偉的建築時,除了驚嘆外,心中有種強烈的心虛與的無力感;所有的美術館、博物館、教堂廟宇、花園別墅,只流於走馬看花,絲毫找不到欣賞的著力點。後來又在西班牙,認識了高第的建築,才慢慢地對建築有了一些概念。
 
英國哲學藝評家John Ruskin說:「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教人行善,同時也教人從事物中發現喜悅」,透過本書,讓人們發現台灣這塊土地人民的生活態度、居住哲學和空間文化,是我選讀這本書的主要動機。
 
近年來台灣的建築師,在空間美學上,也投注了相當的心力,走在城市的街道,會發現一些設計感很強的建築物;同是也可看到一些具有特色的公共建築如橋樑、車站捷運站等。
 
李清志的《台灣建築不思議》,從「城市異象」、「公路驚嘆」、「鄉野傳奇」三大部份,來說明台灣建築種種「不思議」的現象。書中的探討雖然簡明扼要,但有許多值得思考與討論的空間;而它所延伸的閱讀也涵蓋了建築、空間藝術、美學、心理、社會學與台灣歷史文化各方面相關的範疇。使人感到閱讀這本書,往往開啟了更多的知識管道;
 
例如伊東豐雄是位怎樣的建築大師?他的風格如何?什麼是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建築?何謂普普建築(Pop Architecture)? 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的特徵是什麼?
安藤忠雄的建築風格是什麼?什麼是未來派代謝論為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所提出,黑川紀章的主張是什麼?...等等問題;皆有助於我們對建築藝術的欣賞與理解。
 
而最重要的是,李清志教授,以偵探式的手法,對台灣的建築空間,提出的許多想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卻又是我們平日所視而不見的;簡單的說,它是一部從建築的角度,看台灣社會現象的縮影版;從這本書出發,讓我們更加關懷這塊土地,進而激發我們對空間美學的敏感度,提昇我們對建築的欣賞力。
 
 

 
延伸閱讀:《凝動的音樂》梁思成著
     《20世紀台灣建築》李乾朗著
     《建築變成明信片》陳世良著
     《建築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著

千峰映月竟無言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033503
 回應文章
關於建築美學
推薦2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木棉紅
映彤

在建築美學上而言,「美的感覺來自人體的比例」,「堅固的建築,都有它合於美的秩序」,「力學等於美學」...,因之看待建築,不妨從適用、堅固、美觀三方面來了解,就比較容易明白,美感在建築上,是包括在實用裡的;

透過它的立體和平面圖,運用線、面和體積各部份的比例,如平衡,對稱,對比,韻律、節奏、色彩,質感而形成視覺上的舒適感,這都反映了文化與生活。

建築真的和穿衣服很像,在實用,合身之外,也能引起人們的感情反應;

建築是工程又是藝術,似乎是雙重性的;建築是實際的,但它的藝術性脫離不了實用的基礎;如門窗的比例,柱子與牆面的比例,寬各高,深度和厚度,虛與實...等;

尤其一個建築群,在街道上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都會有美感的問題;所以建築被劃為藝術的範疇,應該是本質上的因素,一棟實用性高,而沒有美感的建築物,也許就只能稱它是蓋房子,而不叫建築。 

沒有美感的建築物,也許就只能稱它是蓋房子,而不叫建築。

在此本人做一點補充,其實這句話應該說,不把建築放在美學的角度上來建造;就像寫毛筆字,跟寫〈書法〉,是有差別的,毛筆字就只是用毛筆寫字,不能涵蓋書法;書法是具有美感原理,足以自成一格的毛筆字。
但就建築技巧上來看,建築貝有輪廓、比例、足度,以及節奏和韻律感的基本美感,最後才是色彩和裝飾;

住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與食、衣、行相同,都是先得滿足現實需要後,再講究進一步的美觀與風格,所以,吃東西跟美食文化之間,住房子與住別墅之間,是有一些層次上的差別的;

所以說蓋房子,也許不必考究裝飾,或美感的問題,但要考慮安全與氣候的因素,尤其是經濟的問題;事實上,建築在一開始時,是為經濟服務的,而且關係了經濟的繁榮與蕭條。 


附註:什麼是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Modernism)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敘事成規,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033531
路思義教堂
推薦2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木棉紅
映彤

路思義教堂,被稱為東海大學校園內「祈禱的雙手」;有種虔誠而神聖的感覺。

真誠是藝術最基本的品德之一,所以經得起時間,
並隨時間而增添光輝,路思義便有樣的元素,所以很早就成為世界級的建築。

它的屋頂與牆合而為一,貼的是一種菱形的金黃色面磚;具有中國古建築形式的語彚,設計創意至今仍感歷久彌新。

教堂的內部的氣氛更美,使人感受到空間結構與光線交織的美感;尤其三角形的大玻璃窗,所投射的光從上而來;與歐州哥德式的大教堂,在光源的手法和象徵性上相同。

這座教堂在設計上結合了東、西方建築的特色,是它迷人的地方。也是當時天主、基督教對台灣本土文化融合的呈現。

形式與內容融合是藝術的完美要求,這固然關鍵於設計大師陳其寬、張肇康與貝聿銘的理念,也與當時台灣的營造技術的水準,息息相關。

建築藝術和戲劇相同,屬於綜合藝術,不是一個人所能成就。

以上就個人所知,分享給大家  

千峰映月竟無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033517
關於伊東豐雄
推薦2


映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木棉紅
映彤

關於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TOYO
ITO)(p22~p25)

以其獨特的創新實驗性與敏銳的設計構想,多變而流動的空間創意為其特色。深受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遵從「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築美學觀,追尋純淨的造形美感表現。近期以其豐沛的創造能量,連續在台灣奪得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世運會場的國際競圖首獎。是當今日本建築界乃至世界建築領域一位非常活躍、影響很大的建築師,2002年威尼斯雙年展,獲終身成就獎。
2005年獲英國皇家建築協會建築金獎(RIBA)。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299&aid=403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