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個人各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縱然閱讀一本書,也不見得要全盤認同作者的言論。不妨站在宏觀的立場,看待世上的人事物,以包容善解的心態,發掘瞭解別人的思想和世界,以拓展自己人生的視野。
內容
第19封信『問題意識』
探討年輕人對人性的關懷程度。
第20封信『在一個沒有咖啡館的城市裡』、第21封信『沒逗留哪來文化?』、第22封信『誰說香港沒文化?』
由不同的角度感受香港的文化氣息,瞭解香港人的生活形態。
第23封信『缺席的大學生』和第24封信『下午茶式的教養』
反應當今教育體制只管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人格的培養和思想的建立。
第25封信『裝馬鈴薯的麻布袋』
兒子試著說服母親,嘗試接受新的事物,進而更瞭解他。
第26封信『孩子,你喝哪瓶奶?』
南轅北轍的年代,迥然不同的成長環境,造成天壤之別的品味。
第27封信『二十一歲的世界觀』
透過問題的提出和回覆,瞭解母子間的觀念和看法,更貼近對方的內心世界。
心得
即使生長在同一時代,同一家庭,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允許接納和自己不同想法看法的人,才能讓自己活得快樂自在些。
事實上,除了當事人自己願意改變之外,其他人縱有通天的本領,也難以辦到。畢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透過言語文字的溝通,是促進彼此的瞭解,而不是改變對方的思想行為。
龍應台女士與其兒子之間的信札往返,是讓彼此有機會傾聽對方的心語,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和立場,重新檢視世界的林林總總,給自己有更寬闊的視野和不一樣的體認,提昇母子的親密情感。
所以,放下個人的成見,真誠地打開雙向溝通之門,站在欣賞的角度和立場,重新認識對方,接納包容對方的想法,彼此互相尊重,良好的關係必能維繫。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