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幅自己花錢訂製的髮繡工藝品時,我竟有著感動欲淚的感覺。
那年我奉派到福建廈門出差,參加一項國際商展,為我服務的單位在展覽會場做台灣外銷雜誌的發行工作。
展會最後一天,我的任務大抵完成,利用空檔到會場其他的展示攤位逛逛。看到許多精致商品,眼界大開,中國大陸幅員廣闊,能人何其多,他們製作出來的工藝品,真是精致到令人咋舌。
我逛著逛著,逛到一個令我著迷的攤位,是展示髮繡品的攤位。
刺繡,在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優秀的民間傳統工藝之一。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繡」的描繪。宋朝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刺繡工藝的發展,進而衍生出所謂中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粵繡的口碑來。
刺繡又稱絲繡,顧名思義,原本僅以絲線為材料,明代開始有人嚐試利用別的素材,於是有紙繡、髮繡、貼絨繡、平金繡等出現,用線多樣,大大擴張了刺繡藝術的範疇。 .
我參觀的這個以髮繡為主要展示品的攤位,是江蘇省一家工藝美術品公司所設的。攤位主人薛安宏先生向我解說一些髮繡的典故:髮繡起源於中國唐朝時代,其時佛教流行,民間的善男信女,一面焚香膜拜,一面剪下自己的頭髮,念經繡佛,描繡「如來」、「觀音」等佛像,以示虔誠。一直到清朝時代,皇家收藏的數百幅名貴繡品中,竟然沒有髮繡,這種特種工藝已瀕臨絕跡。然而,在英國的倫敦博物館倒珍藏了一幅中國南宋時代的「東方朔像」,另有一幅明代的彌勒佛像,卻珍藏在日本的正倉博物院,均成為傳世珍品,發源地中國竟未有類似珍藏,殊實可惜。
有鑑於此,該公司重新溯源而生,挖掘此一傳統工藝,妙用人髮的自然色彩,並將過去的墨色發展成多種暈色繡材,繡出的花鳥、人物、山水、樓閣等各種藝術形貌,無一不栩栩如繪。髮繡成了刺繡工藝中的一支奇葩珍寶,也可說是世界刺繡工藝中的一絕。
展會現場有一妙齡女子在現場秀手藝。只見她不停地穿針引「髮」,變換不同色澤的髮絲,精密無比的繡出每一針每一「髮」,那需要多大的耐心及好手藝啊!我一一仔細觀賞陳列在攤位上的繡品,那些用人髮繡成的藝品真是太精美了,看著看著又引發了我強烈的購買慾,我選購一幅有兩隻小松鼠在松樹上嬉遊的繡品。松鼠蓬蓬的毛,尤其是那根又長又蓬鬆的大尾巴,用毛髮繡出,更神似一隻活脫脫的松鼠,真是最逼真不過了。我還買了一幅觀音像的繡品,據薛先生說,繡觀音佛像,一定要由未出閣的黃花閨女,經過淨身茹素後,懷著最虔敬的心才能動手繡,而一幅A3尺寸大小的觀音像,需花上個把月的功夫始能完成。如此精品,怕也只有在工資較低廉的大陸生產,才能有些利頭了。
我另外又訂製一幅較大幅的花鳥圖髮繡,並請他們在作品上款繡上我及外子的名字。我把錢一次付清。我的同伴輕輕把我扯到一旁,悄聲的提醒我說:「可靠嗎?他們真的會把東西寄到台灣嗎?」(當年兩岸交流還在試溫階段)我笑笑說沒關係,我信得過他們。
返台約三個月後,我收到了從彼岸寄過來我所訂製的髮繡品,裡頭附有薛先生的手札,謂大陸冬天嚴寒,天氣相當冷,怕影響品質,無法趕在短期內完工裝裱,致耽誤了郵寄時日,為此表達歉意。
大概事忙,我其實沒有把此事太擱在心上,甚至有點忘了這碼子事了,「突然」收到這個郵件,才想起來還有件未完成的「交易」在。他們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我格外珍愛這幾幅髮繡品,除了它繡工精致外,它還摻著有兩岸間人民互信的情誼。
(原載 2005年6月23日 青年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