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獲一位旅加朋友文章,甚喜:她以流暢的文筆、寬闊的角度
生動感人筆觸,持平地為我們疏通那個"我們曾經、不曾經"走過"
[聽說的]年代,以及"共同與不共同"的記憶。以完全的國際視野,
輕鬆活潑隱喻,引我們認識不同的世界,從而能從[國際觀]的角度
評鑑思考臺灣整體政治經濟所面臨的考驗。與大家分享全文「特長」
請耐心看完,期能有一番緬懷與深思。轉載"我相信,大家都愛她"
雖然暫居國外,從郭教授談反課綱,時代主權維護到羅部長,都沒少
PO給我,台灣;親愛的故鄉,相信,大家都是愛她的。先談一下認同
有次跟我九十一歲的老師,聊到這個話題,老先生二十歲二次大戰,
入英國海軍,參加諾曼底登陸,二十四歲和太太移民加拿大,我問他:
「你認為自己是英國人還是加拿大人?」他說:「我現在用加拿大護照」
我「換一個情境,像世界盃女排球賽,英國、加拿大爭冠亞軍,你幫誰
加油」老先生側頭,微微笑說:「那要看哪一隊身材好囉」談一下看看
中國,我們可不可以,把中國人民和中共政權分開來看。雖然;我不喜歡
萬惡的馬英九、貪污的陳水扁、可惡的李登輝,但是在台灣,很多東西我
是相信的…我相信大學聯考是公平的,台大,只要我能考上,不會有人冒名
頂替我去錄取、上學、甚至就業。但是在強國,當我發現後,還被嗆,你死
心吧!你告不蠃的。唉!我還真的告不贏。我相信高普考是公平的,以前我
以為:依分數高低,選擇自己想去的職缺,是理所當然的,後來才發現,有些
國家考公務員資格像考駕照一樣,考上了能不能有缺給,那就各憑本事囉。
今年春節去了一趟古巴,飯店裡没網路,電視都講西班牙文,聽不懂,忽然
轉到一個播放春晚的頻道,很開心,看到一群人,穿著美麗的衣裳,還在唱"
沒有XX黨就沒有新中國"雖然飯店好無聊,無事可做,我還是把電視關了。
那就聊聊網路,我相信網路言論自由,只要不觸及法律人身攻擊就受保護,
現在才知道,有的地方,保護得非常厲害,有些微信上的朋友,別人傳給
他的訊息,有些他是看不見的。對許多無法理解的事,我相信只有一個道理,
某些政權體制,就好像是進了後宮,就掉進了甄嬛傳,想善良都不行。出去玩,
遇到強國亂成一團的隊伍,有時也有可愛的場景,當看到白人或其他人種,
不知道該怎麼辦站旁邊的時候,大媽會自動變成糾察隊指揮,並叫著:「排隊、
排隊」年輕時,我搶公車、火車座位可厲害。讀大學時,娘到台北來找我,
一起等公車,遠遠看到公車進站,馬上跑過去,貼著公車前門,配合著公車
速度跑,公車一停下,我一定是第一個上車,沒辦法;資源少,我可以站,
娘不行。我記得高三那年要聯考,頂著大太陽在國父紀念館排一天的隊,
就為了看一眼,蔣中正躺在棺木𥚃的遺容。如果那時,我有美國朋友,
希望他不要笑我,因為我出生的環境相對封閉,也常被洗腦,希望他能跟
我分享外面的世界,對我的羨慕,能有一份尊敬。談一下日本和數典忘祖
有一次課堂上,老師給每個人二十分鐘,用power point介紹,自己出生地
和國家,同學可以提問 ,我介紹完後,一位博學多聞的伊朗老先生提問,
他說:「你們在聯合國沒有席位,也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你們國家跟
日本維持關係不錯,談談你的看法」當我說到,幾年前日本大地震海嘯,
台灣的捐款,所有國家的第一位,而且超越第二位很多,全班都很驚訝,
全世界歷史上,被殖民國家人民,對曾經殖民國,都是痛恨和不滿的…
白人對非洲對美洲原住民的傷害,加拿大原住民,自殺率高到要跟政府
求救,都很難彌補。馬來西亞,我拜訪過殖民時代,英國總督和官員,
美輪美奐的渡假莊園,只有英國人可以去。我參觀過阿里山賓館,日治
時代高官的club,台灣人不能進,英國馬來西亞蓋鐵路,把大量資源運
回英國,日本用阿里山鐵路,大神木都運到日本,台灣人奴性不記仇?
可是,有些東西被殖民時,台灣有,馬來西亞却沒有,比如;義務教育
(日治時代要讀小學)衛生醫療支持系統(許多偏鄉還有衛生所)
城市規劃及地下排水系統建置(台北的下水道系統,當時就有建置),
差別在哪裡?對自己家的孩子,才會關心他,需要讀書,需要看病,
好的生活條件。日本對國土有大列島思想,認為上天原本就要給
日本國土列島,包括沖繩、台灣、釣魚台,拿回台灣,就像收回了養子
雖然跟親生兒子有差別,但戶口裡的福利條件是有的。日本更強大後,
想得更多殖民土地,台灣是她第一個殖民樣本,sample總要做好一點嘛。
不管動機如何,當時,他對這個養子,還可以。那你說日本很好囉,NO!
去看她對朝鮮統治,韓國人稱為"日帝黑暗時期"去看看南京大屠殺。
多年一帆風順,日本己成為軍國主義國家,心存驕傲的,只有掠奪
沒有恩慈。在深圳一輛TOYOTA車主,怕被砸車,在後窗上貼標語寫著"
本人買車在前,小日本犯賤在後,本人堅決主張,釣魚台是中國的"嗯,
好笑,可以理解。今天住在別人的地方,主流的語言、社會系統運作,
不熟悉,我是非主流,可以理解,可以接受。試想,如果在一個從小
生長的地方,語言、社會系統運作,熟悉,也是依靠,我是主流。
變天,一切都變,連主流的語言,我都不熟悉,不會講,什麼樣的心情?
小時候父親同學會或拜把兄弟會,會把我們帶上,大人喝了酒就開始
說日本話,打節拍唱幾首日本歌,以前那日子很美好,真那麼喜歡日本嗎?
也未必,小時老一輩常把日本走、國民政府來,說是"狗換豬",日本是狗。
有一天唱卡拉OK時,我明白了,也對小時候父輩的行為能理解,我懷念我那
蔣經國時代的青春一樣,但他們多一份失落。有一天聽到我唱"龍的傳人"
長江黃河的水呀什麼的,跟中國真沒有什麼關係,只在追憶那逝去的青春罷了。
聊228和些老故事(如果KANO和軍中樂園,能讓柯P和姚立明,明白對方為什麼哭)
說族群,記得小時候,一個叔婆,非常不喜歡她的的大媳婦,只因她是泉州人
(早年唐山過台灣的先祖,常搗漳、泉械鬥)這應該算是當時的藍綠!台灣日治
的前30年,是日本蒸蒸日上,想對世界證明自己的時候,被殖民的台灣人,相較
於日本人,當然是二等公民,心中也有矛盾和委屈。日本戰敗,台灣回歸祖國,
台灣人民是充滿期待,何況是同文同種呢!我很喜歡聽老一輩口述歷史,我是
基隆人,聽母親說,戰敗後,許多日本人放棄了在台灣的資產,帶著簡單的行李,
扶老攜幼,在港邊,等待回日本的船,茫茫細雨中,低聲啜泣,有次序的排隊,
不發一語(想像一下,福島大地震後的日本人)台灣老鄰居,還做飯盒送過去。
日本人走後,台灣有六個月是無政府,社會一切運作如常,連小偷、竊盜都很少。
16歲的母親,當年在基隆第一首富"顏家"工作,她記得:國民政府接收部隊,
第一天到達的早上,老闆和基隆地方仕紳們,早已穿好長袍馬褂,備鑼鼓獅陣,
等在基隆港邊,準備迎接…但下午回來時,却不斷搖頭嘆氣,迎接到的是
挑著扁擔,毫無軍容、軍紀的部隊。從歷史看來,五十年太平的台灣,
在許多經濟、制度、思想,是高於當時戰亂的中國。更何況語言不通,又有
五十年的隔閡。抗戰勝利後,台灣當然也不在蔣介石分功論賞的前位,
當年接收的長官陳儀,更是用一種傲慢、征服者的姿態來治理,終於導致了
二二八。母親回憶,二二八期間,有天軍隊闖入抓人,老闆躲到天花板,
那是個很大,很漂亮的日本房子,我小時候常去玩,房與房院落間,都是
精緻的日式花園,養著許多小鳥,聽說早年還養過一隻駱駝。軍隊隊長
問老闆在那裡?老闆娘說還沒回家,隊長不相信說:為什麼兩個人吃飯,
卻有三副碗筷,就叫軍隊搜,最後沒找到人。但老闆娘放在餐桌上的
金耳掏子不見了,懷疑是軍隊拿的,隊長只好叫隊兵站一排,讓每個人
把口袋翻開來,金掏子沒找到,倒是翻出一口袋,一口袋的小魚干、
醃菜脯等(戰爭期間,怕食物配給不夠,有錢人都會偷醃一罈罈食物,
放在日本房下)。但是母親說,三十九年過來的那批人是很大不同的
(蔣介石率200萬精英撤台),水準髙有禮貌,當時,社會還不穩定,大批
撤台的人,失業,就是被暫時隨便安置,上海保安警隊編到基隆水肥隊
(當年沒有抽水馬桶,居家的水肥,是政府水肥隊,一擔擔來挑走的)。
一、兩年後社會穩定了才另尋出路,離郷背井的他們是委屈的。當時台灣
的姑娘,對這群人是很有好感的,但精英家庭因為二二八的陰影,對兒女
喜歡外省人是極力反對的!母親說老闆日本留學回來的獨生女(記憶𥚃氣質
非常高貴的阿姨,我台銀的前輩是她基隆高女的同學曾提過,明仁天皇
當太子訪問台灣,在基隆下船時,是阿姨代表獻花的)。當時和基隆台電
的一個處長相戀,父親硬是拆散,並動手打了女兒。孫運璿時任台電總
經理,處長是當時麾下精英,阿姨後來的婚姻並不幸福,家道中落後,
更是晚景淒涼。倒是許多小門小戶的女孩,像母親的閨蜜,我的姑媽,
反嫁了學經歷,背景、甚至年齡層都大不同的外省老公。小時候母親
開裁縫店,店的閣樓上,租給一位隻身在台,在區公所上班的莊叔叔,
每到年節一聽他哭著唱"我的家在大陸上",母親也常跟著紅了眼眶。
幾年後;叔叔結婚了,也不唱了,慢慢認作他鄉是故鄉了。家裡附近,
有一個小診所,是一位退役軍醫開的,他的太太,胖胖的,中年頭髮
已經有些白了,還常綁著兩個辮子。我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弟弟半夜發
高燒,母親在成衣工廠加夜班,我陪著弟弟去診所敲門,醫師幫弟弟
吊上點滴,索性也不睡了,陪著我們,漫漫長夜,我有一搭沒一搭的,
隨意問到了他的故鄉,他陷入回憶的說,自己也有一個弟弟,他和大陸
的妻子是大學同學,妻子很漂亮,他們感情也很好,一畢業就結婚了,
沒想到自己出一趟差,就回不去了,那時候新婚才三個月⋯。寂靜長夜,
他娓娓道來,好像我們不存在,有時低下頭悲傷,有時乍現一抹微笑,
當第一道曙光,從窗戶透進來,他像醒過來一樣,有點尷尬地收拾東西
離開。那是一個很特別的記憶,一對夜半就醫的少年姊弟,觸動了一個中年
男子深深憂傷的思念。上一代,不論是回到祖國懷抱,卻認他鄕是故鄉,
都承受了許多苦難,却在苦難的磨合中,締造了曾經的台灣奇蹟,我尊敬
他們。再談國民黨之於台灣台灣很幸運,遇到蔣經國,噢不!應該說,剛好
遇到那時候的蔣經國。世界上,過去現在都有強人政治,蘇聯、中東、中亜、
西亞、南美等太多了,遠的說個窮古巴吧!二月份剛去哈瓦那,我問總統府
在哪裡?導遊說,古巴沒有總統府,卡斯楚沒有固定上班和住的地方,
因為做太多事,怕被暗殺。近的看看北韓吧,就不多說了,強人政治,
下台大多數因政變,能提昇國家經濟的還多一點,願意放棄權利,讓國家
走向真正民主的,就很難得了!台灣是世界上,極少的例子,蔣經國做到了,
令人敬佩。但強人政治仍然是不對。兩蔣父子丟了經營一生的中國,棄守小島
這是他們一生最重大的挫敗,人都會犯錯,挫折使人謙卑。台灣很幸運,迎來
人生遭受重大挫敗時的蔣經國,上天對善良勤勉台灣人,四佰年來所流眼淚
的補償,現在上帝還與我們同在否?聊聊歷史和沒有用日前看了個小品,
分享:話說台灣總統大選,強國中央電視台派記者來台採訪,記者沒舉手發問,
回去被K…領導問:「為什麼沒舉手?」,記者:「因為主持人說,本國媒體
先發問,沒舉手,是因為我想他不會叫我」領導又問:「那輪到外國媒體發問,
為什麼不舉手?」記者:「因為怕回來被K」唉!記者:「不過領導,我們倒是觀
察到一個特別的現象,叫蔣介石真沒用」喔!記者:「蔣介石曾孫,蔣萬安居然
為一張選票,在菜市場擺一個攤,還跟一位老太太鞠躬,你說老蔣家怎麼混到這樣,
真沒用」領導:「是啊我看美國總統歐巴馬,更沒用,那天外電報導,副總統拜登,
說要賣房子給兒子醫病,歐巴馬說要借他錢,你看,當個副總統要賣房子,當個總統,
這種費用都不能報銷,真是沒用。」是啊!我看歐巴馬是真沒用,台灣國會選院長,
都還懂得"上仰天意"他連一個槍械改革法案,搞八年,還沒輒!不過後來我發現,
西方四百年,付上血淚,爭取的民主,好像把大家搞得都沒用,哪個方法有用
(比如反課綱佔教育部,反服貿佔領立法院,還要靠那対己翻臉的好哥倆,協商說
了算,之類的)就打誰,哪個人有用(像尼克森想有用點,來個水門案)就揍誰。
我家附近有個皇后公園,是多倫多著名的抗議遊行聖地,遊行隊伍最後都會聚集在
公園里,你儘管唱歌,聊天、喝酒,沒人會跑出公園抗議,大家都知道,被打得
頭破血流,沒地方哭訴的。嗯!應該是:當大家都沒有用時,就可能很有用了。
台灣連著三位總統,都是法律高材生,対應該讓大家都變沒用,可第一個
忘了,想把自己變得很有用,慘了!} 第二個,比較有心想做,可是天然呆,
沒什麼幫手,最後真的搞到只有自己完全沒用。我讀歷史,是比較樂觀的,
君不見貞觀政要記,太宗得天下,秦王舊部,多有驕奢,太宗召集了大夥兒,老部下。
説:「我現在不是秦王府的秦王了,是天下的秦王,你們這樣,唉!」,最後,賜予
金帛,讓一些人告老還鄉,還重用了隱太子(他殺死的老哥)最重要的幕僚魏徵,
這歷史上最好的,換個位置就換腦袋的代表。現在革命已經成功,520快到了,
我們能不對第三位,寄予厚望嗎?聊聊打世界盃的台灣吧,有時;我總愛
胡思亂想,我想林書豪在尼克隊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大咖明星球員,排擠他
老是欺負他,跟教練說,如果林書豪要下場,只能先打二線,先在旁邊坐板凳,
否則不能下場,明星大咖太重要,教練也沒辦法,其他隊友也沒輒,到底林書豪
應該,為了打一線,先跟大咖吵個結果,還是先拿二線,先參賽?只有林書豪
會被大咖欺負嗎?小咖旁邊都是大咖,被欺負是免不了的,一個大咖,也會同時欺
負幾個小咖,但小咖只要有機會下場,那個年薪,還是挺令人羨慕的,不是嗎?
世界上有很多小國捱著大國,挺為難的,活得辛苦,但也有活了很久,活得好好的。
像加拿大捱著美國(美國曾經派兵想併吞加拿大,但打敗了),中國老想在湄公河、
湄南河上游建水壩,下游那些小咖,還真挺為難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高舉
中立國,一下就被德國納粹打趴,瑞士中立國,納粹却沒敢動她,他山之石,
可以研究研究。寫到這裡,對自己國家身處強國之側,我非但沒有悲情,
對那條黑水溝(台灣海峽)的感激之情,不覺油然而生。
2014韓國和加拿大,簽了關貿協定,現在都在球場裡了,電子、電器產品,
免7%關稅,加拿大大賣場裡充斥著韓國家電,連3C店裡,我想買htc,
都要找一下,嗯!球賽有點緊張。最後談一點,飲水思源,年輕時在
銀行坐櫃檯,政府開放大陸探親,我每天陪著來換美鈔回家鄉的老伯伯、
老媽媽哭,每個兌換,都有妻離子散的故事!老先生老淚縱橫:「小姐呀!
你知道嗎?兒子出生,我只看了一眼就走了,四十年了⋯。」故鄉,思念呀!
我的兄弟,台商幹部,半身戎馬在中國,兩國論,中國往台灣方向丟飛彈,
老板花錢,緊急將全部台籍員工,退到香港,準備撤回台灣。中國的同事問,
留下不是比較安全嗎?十分不理解。祖父三歲,跟著父親從福建漳州到台灣,
紀憶𥚃,他幾乎沒提過漳州,應該是却認他鄉是故鄉了。去年有個小聚會,
我用台灣帶來的龍眼乾,做一個甜點,龍眼乾米糕,有個朋友,抓著我的手,
說那就是她家鄉的味道,她離開漳州,讀北大、留學、移民很多年了,
因著"記憶裏有共同的口味",我們聊得很開心,但漳州対我就是個"源",
不會成為我故鄉。在這裡,遇到移民的2、3代,跟我聊台灣,大多談美食,
夜市、人情味,其他無感。OK,只要這個"源"有吸引力,人家自會去探索。
漳州這源,我沒飲過,實在不知如何思起。昨天在圖書館,發現有開一個課
(針對白人),只要給出姓氏,便可以追朔祖先,從歐洲的哪一個地區來,看到
有二十多個,很知性的市民參加。最近,報紙上対Dress Code ,倒是熱烈
的討論,就是老板、企業是否可以強制員工,穿指定服飾,比如女侍者一定要穿
裙子,Bar𥚃的,更被要求窄一點、短一點,這有沒有違反人權呢?.....何錦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