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執行的第二天--廢物利用創造春天
由廚餘桶製作出來的第一個可利用物是液肥,液肥有臭味,如果不是馬上要用,或者要把多餘的液肥儲存起來當然需要容器,這容器必須有蓋。起初,我們用寶特瓶,光是自己家裡寶特瓶還不足以應付,就到外面去找,但是當廚餘桶增加到九個時,光寶特瓶量太多,占據空間,所以後來找到飲品店裝糖水用的塑膠桶,堅固耐用容量大;儲存液肥和蓄水都很好用。


另外,大型的保麗龍盒子也非常實用,有兩款,一種是魚店大號的保麗龍盒,深度廣度都夠,用來種菜,一盒剛好一餐用量;另外一種是裝富士蘋果的保麗龍盒,因為乾淨而且密封度好,可用來製作土壤和儲存物品。

還有,市場中時常有試吃的飲品,那些用過即丟的塑膠杯其實另有用途,杯底鑽孔,就是很好的育苗缽;先生曾在外面找到一張丟棄的竹蓆,他把它拆成一枝枝,用來搭棚固定植物,長短適中又有彈性;還有一些頂樓用櫃子、盒子都是撿拾人家的丟棄物。又,如果需要其他物品,例如裝種子的小罐子、攪拌肥料的勺子、授粉用的水彩筆等,最佳去處就是十元店,常常可以找到另類用途的工具。
再者,常常研究廢棄物再利用,於是稻殼、蔗渣(圖)

蝦頭、花生殼等等,就成了廚餘桶的添加物,一度市場裡剝蝕的菜葉也是廚餘桶貴賓,後來想到也許有些餘農藥殘餘而作罷;咖啡渣在某些地方也被鼓勵用來作為肥料,但是只限於嗜酸性植物,花卉居多,蔬菜則不宜。
於是女兒眼中有個多變的媽,白天一襲套裝,工作風範;圍起圍裙是家庭主婦;晚上一變而為園丁工友兼撿破爛,個人覺得好像是教育的典範,就不知他人作如何想了。
液肥之使用,是以約一比十加水稀釋,不能不稀釋,否則會產生『肥傷』。施肥必須伴著澆水,之前或之後無所謂,一方面稀釋,一方面沖淡液肥的味道。伺候液肥,倒是要做好保護措施。在製作/收集/施用液肥時,除了盡可能長袖長褲外帶遮陽帽之外,最好使用手套,我通常先套一雙棉質手套,再加一雙塑膠手套,密不通風,酸鹼不侵,絕不沾臭味。

很多人退休後的願望都是找一塊地,種花種菜種果樹,享受反璞歸真的田園生活。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已經把我的退休生活一起過完了?畢竟老來體力差,面對一大片土地(即使有),農夫生涯沒有理想中這麼浪漫,倒是都市裡,頂樓所用大約三分之一的面積,不單具體而微的享受了農夫生活,同時訴說不盡的好處接踵而來,與其夢想未來,不如起而行,既然把幻夢現實化,那麼是否也可以不必退休,當有薪工作終止,接著做無薪的義工,終身工作伴隨終身娛樂?

請投我一票 http://act.udn.com/ACT/coolseven/vote.jsp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