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啟迪13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齊宣王問孟軻先生說:「周文王有一個私人動物園,七十平方里,有這樣的事嗎?」
孟軻先生說:「古書上是有這樣記載的。」
齊宣王問:「如果真是這樣,不是大得太過份嗎?」
孟軻先生說:「其實百姓覺得,還太小」。
齊宣王問說:「我的私人動物園,面積才四十平方里,那社會大眾還是覺得太大,是什麼道理呢?」
孟軻先生說:「周文王的動物園,七十平方里,但是,百姓可以自由地到裡頭割草、砍柴、打獵,文王跟百姓共同使用,所以,百姓認為太小,不也是應該嗎?
我剛開始到齊國的時候,在邊界打聽齊國最大的禁忌是什麼?然後才敢進來,我聽說交關那邊,有個四十平方裡的皇室私人動物園,如果有人在裡頭打獵、殺了麋鹿,他的罪責就跟殺人罪一樣,這一種情況就好像利用那四十平方里的土地,在國土中央挖了個大陷阱,來陷害百姓,所以百姓認為太大,不是很應該嗎?」
PS:囿,皇家動物園,是專用來給貴族打獵的場地。
心得感想︰
1. 孟子對齊宣王所說的內容,還是強調貴族的生活品質,應該跟百姓一樣。不是不可以過比較奢華的生活,而是要讓社會大眾的生活水準,提升到跟貴族一樣。
2. 權貴,經常不知民間疾苦。主要的原因是,權貴的生活範圍、生活習慣,跟一般百姓差別太大,這個不是作秀裝得出來的,不理解就是不理解,縱使每天早上喝豆漿、吃油條,也還是不理解社會大眾平常是怎麼過生活的。
3. 除了白手起家的權貴以外,權貴二代、三代絕對不可能了解中低收入戶的生活,除非你長時間超過三年,跟中低收入戶住在一起。
4. 國家的領導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一定也要想到,是不是每一個百姓都能過一樣的生活品質?
5. 生活品質包括:
1.受教育的機會。
2.醫療照顧。
3.乾淨安全的水、空氣與食物。
4.法律保障弱勢與人權。
5.言論自由。
6.充分的就業機會。
7.足夠的老年生活保障。
8.安全的公共工程。
9.治安良好。
10.充足的文化活動。等等。
6. 一個國家的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不是拚經濟,也不是經濟成長率。而生活品質的提升,也一定要建立在公平正義的社會與自然環境生態永續發展的基礎上,當這二個基礎做好,生活品質才會真正的提升,也才有發展觀光產業的利基,同時也能夠吸引國際性人才的移民。
7. 政客或司法官,如果講話都用文言文,是為了製造資訊的不平等?公家機關的公文書和國家的法令、法院的判決書,如果都用「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是為了陷害百姓誤蹈法網?
8. 政府機關所有的公文書,如果使用文言文,跟使用阿拉伯文、蘇美文、埃及文有什麼差別?監察院沒有糾正公家機關的公文書使用文言文,是一種失職;連大法官的釋憲文,都是用文言文,是要故意讓社會大眾看不懂?
9. 政府機關與司法機關都是公務員,公務人員是公僕,是為了服務百姓主人而存在的,他的語言表達有責任,要盡量讓所有的百姓聽得懂、看得懂。所以,法院的判決書使用文言文,侵害了百姓的基本人權,是違憲的做法,也是歧視弱勢,違背《世界人權宣言》。
10. 台灣有許多公家機關的福利,都只有政治權貴可以使用,一般社會大眾沒有資格也、沒有機會用,這違背了孟子的思想。例如,某市議會的游泳池,只有中央官員、總統、權貴有機會使用。公僕的享受比國家主人的福利還好,違反了民主精神,也違反憲法。這樣的公務員,最缺乏儒家思想,似乎都非常反對孟子!
11. 齊宣王,完全不了解百姓的需要與生活問題。許多政客,在選舉的時候找公關公司來寫稿,提出一些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政見、口號,違反學術理論的政見,電視廣告拍得很漂亮,可是政客只是照稿念,完全不了解裡面的意思,用這種卑鄙的方法,使用相當於詐騙集團的手法詐騙百姓的選票,品德比齊宣王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