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卷一【譯文】
周易 乾卦
【題解】《周易》是我國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關於「周」的解釋,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中,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著作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有關學者認為,「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的。
據說,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絶」。黃帝時代的易學是《歸藏易》,首先以「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但東漢的大儒鄭玄則認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殷代的易學是《歸藏》。
當然,周代的易學便是《周易》了。《周易》首先以「乾卦」開始,乾象徵天,天始創萬物,故乾卦代表一種剛健進取的精神。對於「易」的解釋,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說文》:「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即「易」為蜥蜴之類,主
取「變」之義。《說文》又引秘書說「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二、《繫辭傳》說:「生生之謂易。」《溫公易說》序言中說:「易者道也。」
「易」即是「道」,即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恒常的道不會變化。
三、「易」也有變易、變化的意思。《周易程氏傳》的序言中說:「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這幾種說法都各有道理,並不矛盾,說明《周易》是一本教人順從大道、適應變化之書。《周易》的內容包括經、傳兩個部分。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一卦由卦名、卦畫、卦辭、爻辭組成。每個卦畫都有六爻,爻又分為陽爻和陰爻。陽性稱為「九」,用「—」表示,陰性稱為「六」,用「- -」表示。爻從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個卦畫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的。
最初經和傳是分開的。東漢鄭玄將《彖》和《象》分附到相關各卦下,魏王弼又將《文言》分附到乾、坤二卦下,南宋朱熹《周易本義》恢復鄭玄以前的經、傳分開的原始排序,明代官方刊行時再次採用用鄭玄和王弼的方法,只將《繫辭》《說卦》《雜卦》和《序卦》四篇單列。
魏征等人在編纂《群書治要》時,節録了《周易》的精華內容,主要著眼于修德。如節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君子以多識前往,以畜其德」「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無所容也」「君子進德修業」等均說明德為人之本。實際上,《周易》六十四卦,均是教人進德修業,正如孔穎達《周易正義》所云:「六十四卦悉為修德防患之事。」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中說:「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意思是說,易學這類書是乾什麼的呢?一言以蔽之,都是通過探索推演大自然運行變化的客觀規律,從而讓人明白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生存變化的規律。而近代大德印光法師更是指出:「一部《易經》,無非示人趨吉避凶、戰兢惕勵、克念修持之道」。可見,《易經》的主旨,在於讓人明瞭天道、修德防患、趨吉避凶。從《群書治要》整體的節選思路不難看出,魏征等人將「德」視為治國最重要的因素。不僅君主要以修德為本,臣子、民眾也要以修德為本。國家以倫理道德教化民眾,萬民以修德進業為本,國家纔能大治。
唐太宗讀《易經》後,頗有收穫。貞觀八年,他引用《周易》的話向侍臣說:
「言語者,君子之樞機。一言不善,則人記之,成其恥累。」從隋煬帝命令群眾捉螢火蟲給宮中照夜的故事中,太宗領悟到「萬乘之主,出言不可有所乖失」的有益教訓。事實上,《周易》這些理論,此後就成為魏征輔佐唐太宗創建「貞觀」盛世政治主張的總綱領。
作為「群經之首」,《周易》的思想在中華典籍中隨處可見。在《群書治要》其他各卷,也有多處引用《周易》的內容。《群書治要》節録的《周易》內容,堪稱《周易》之精華,為領導乾部和普通讀者學習《周易》提供了方便,並能讓人明瞭《周易》的要旨。
【作者介紹】對於《周易》的成書和作者,《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曆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裏,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歎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
明代著名的高僧藕益大師在《周易禪解》裏則認為:「六十四卦皆伏羲所畫。夏經以艮居首,名曰連山。商經以坤居首,名曰歸藏。各有繇(爻)辭以斷吉凶。文王囚羑裏時,系今彖辭,以乾坤二卦居首,名之曰《易》。周公被流言時,複系爻辭,孔子又為之傳以輔翊之,故名《周易》。」
伏羲,伏羲氏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瞭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歷史上也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周文王(西元前一一五二年—西元前一〇五六年):即殷商西伯,又稱周侯,周季曆(周朝建立後,尊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傳在羑裏(今河南境內)根據伏羲氏的研究成果繼續演繹易經八卦。
周公,姓姬名旦(約西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孔子,名丘(西元前五五一年—西元前四七九年) ,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乾卦
【卦旨】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一卦。這個卦是同卦相疊(下乾上乾)。象征天,喻龍(有德才的君子),又象徵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盛強健。乾卦是根據萬物變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貞」為卦辭,來說明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勉勵人要效法天道,自強不息,努力向上。
1【原文】乾。元亨利貞。文言備也。
【譯文】乾卦象徵著天:具有元始、通達、和諧有利、貞正堅固的德性(《文言》中有詳細的說明。)。
2【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象傳》說:(乾卦象)天道運行不息,君子應該效法天道,努力自強,不停止地追求進步,永不止息地去努力。
3【原文】九三。君子②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處下體之極。居上體之下。純修下道。則居上之德廢。純修上道。則處下之禮曠。故終日乾乾。至於夕。惕猶若厲也。
乾乾惕厲之義焉。
【譯文】乾卦的第三爻九三,象徵著一個才德出眾的君子,應當自強自立,勇猛精進,終日不懈,連到了夜晚,也要和白天一樣警醒自己。假如能夠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哪怕遇到危難,最終也會沒有災禍和過失(這是說九三處在下卦的最高處,又在上卦之下,君子悟此卦象,如果純粹只修習居下位之道,則居上位的德行就會廢除,如果純粹只修習居上位之道,則居下位的禮節就會荒廢。因此終日不懈,連到了夜晚,也要和白天一樣警醒自己。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4【原文】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②。不行不躍。而在乎天。故曰飛龍也。龍德在天。則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興。德以位敘。以至德而處盛位。萬物之睹。不亦宜乎。
【譯文】乾卦的第六爻上九,象徵著處在極高點的龍,知進而忘退,就會有悔悶的後果。
5【原文】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②。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大明乎終始之道。故六位不失其時而成也。升降無常。隨時而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故曰時乘六龍也。保合大和。乃利貞。不和而剛暴也。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萬物所以寧。各以有君也。
【譯文】《彖傳》說:偉大的乾卦啊!萬物資之于它而生髮,它把天地萬物的規律全包括了。雲彩運行後,雨水普施大地,萬事萬物都不斷變化出各種形狀。徹底明瞭萬事萬物的終始之道,就會明白六位無一不是應時而成,不論開始和結束,都要依靠六爻的時勢,這就是天的運行之道。明白這一道理後,就要駕馭乾之道,推行於人事。
乾道逐漸變化,從漸變到質變,萬物都開始走向成熟,各自有各自的性命、各自有各自的價值、各自有各自的位置,各得其正(意思是說聖人徹底明瞭宇宙萬物周而復始的變化真相,無非是一理以貫之,然後按照萬物的不同,因緣時節而成就萬事萬物。升降無常變化,只是隨著萬事萬物的因緣變化而妙用。潛伏的時候就乘潛龍,出來的時候則乘飛龍,所以稱「時乘六龍」。)。萬事萬物如果能夠保持它的太和之氣不斷地運行,永遠融洽無偏,就能實現最終的和諧貞正(如果沒有和順,純陽剛暴,那麼萬物就會失去其利,不得其正。)。聖人從普通的百姓中首先顯現出來,而不自為天下人之首,讓天下萬國各得其所,各安其事,這樣(依乾道而行)萬國自然和諧相安,無侵無爭,都得到了安寧(萬物都能得到安寧,在於各自有賢德的人來擔任領導之位。聖人效法乾德,生養萬物,作為萬物之尊,分別任命賢德之君引領萬國,所以萬
國皆得安寧也。)!
6【原文】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②。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乾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乾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譯文】《文言傳》說:元始,是眾善的初發;通達,是美好的會聚;有利,是事物的和諧;正固,是辦事的根本。君子以仁心為本體,就足以領導眾人,尋求美好的事物就會處處合乎禮,施利於他物就會處處合乎眾義,堅守正道就可以辦好事情。君子就是能夠施行此四種德行的人,所以說:「乾卦,象徵元始、通達、和諧有利、貞正堅固。」
7【原文】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②。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居下體之上。在上體之下。明夫終敝。故不驕也。知夫至至。故不憂也。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惕。怵惕之謂也。
【譯文】君子應當自強自立,勇猛精進,終日不懈,連到了夜晚,也要和白天一樣警醒自己。假如能夠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稍懈,哪怕遇到危難,最終也不會有災禍和過失。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孔子說:這是君子修德立業的根本道理啊。推忠於人,以信待物,德行就能夠得到提升。修理文教,內心誠實,就是立業的根基。處在上位的時候不敢心懷驕慢,處在下位的時候心也不會憂悶(三爻處在下卦之最上,在上群書治要譯注卷一 周易一九卦之下,比喻君子處於人臣之極,已經明顯地顯示出君主的美德,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增進自己的道德和修養,他明白萬事萬物都會有終點和衰敗,所以不會驕慢;知道事物圓滿的結局即將到來,所以不會憂悶。)。能夠終日自強不息,隨時警惕謹行,即使面臨危機,也就不會有什麼過失和患難了。(惕,戒懼、驚懼的意思。)。
8【原文】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譯文】乾卦第五爻,象徵飛在天空中的龍,可以見到有君德又居於君位的聖人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孔子說:這是比喻同樣的聲音能夠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水總是流到濕地上,火總是先燒乾燥處,龍吟然後景雲就會騰升,穀風隨著虎嘯之處就會穀風相隨,聖人興起,萬民都來仰望他、親近他,接受他的引導和教
化。
9【原文】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下無陰也。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賢人雖在下而當位。不為之助。是以動而有悔也。
【譯文】乾卦第六爻,象徵著處在極高點的龍,就會有悔悶的後果。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這是比喻某種人尊貴失正而沒有實位,居高而無民(指乾卦第六爻下無陰爻,五個爻都是陽爻,代表沒有人民,沒有人輔助。),賢明的人處在下位而沒有人輔助他(賢明的人雖然處在下位,也不去輔助他。),這種人一旦輕舉妄動,就會有悔悶的後果。
10【原文】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以君德而處下體。資納於物者。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通過學習來蓄養其德行,學習後還有不明了的,就詳細地詢問考究來明辨決疑(有君主的美德而處在下位,在萬事萬物之中積蓄學養和德行。),以寬厚的態度來對
待他人,以仁愛之心來行事接物。
11【原文】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②。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譯文】九五爻辭所說的「大人」,聖明德備,他的道德和天地一樣覆載萬物,他的聖明如同日月一樣普照萬物,他施理政事像四時一樣井然有序,他示人的吉凶禍福如同鬼神一樣奧妙無窮。他若在天時之前行事,天不違背他,若在天時之後行事,也能奉順天道運行的規律。天都不會違背他,何況人呢?何況鬼神呢?
12【原文】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譯文】上九爻辭所說的「亢」,是講某種人只知道進取而不懂得引退,只知道現在的存在而不懂得現在的存在必將衰亡,只知道獲得利益而不明白有所得必有所失。
只有聖人的才德和智慧,纔能深知進取與引退、生存和滅亡的道理,行為不偏失正道。大概只有聖人纔能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