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五
神仙五
王次仲 墨子 劉政 孫博 天門子 玉子 茅濛 沈羲 陳安世
王次仲
王次仲者,古之神仙也。當周末戰國之時,合縱連衡之際,居大夏小夏山。以爲世之篆文,功多而用寡,難以速就。四海多事,筆扎所先。乃變篆籀之體爲隸書。始皇既定天下,以其功利于人,征之入秦,不至。復命使召之,敕使者曰:「吾削平六合,一統天下,孰敢不賓者!次仲一書生而逆天子之命,若不起,當殺之,持其首來,以正風俗,無肆其悍慢也。」詔使至山致命,次仲化爲大鳥,振翼而飛。使者驚拜曰:「無以復命,亦恐見殺,惟神人憫之。」鳥徘徊空中,故墮三翮,使者得之以進。始皇素好神仙之道,聞其變化,頗有悔恨。今謂之落翮山,在幽州界,鄉里祠之不絕。(出《仙傳拾遺》)
【譯文】
王次仲是古時的神仙。那時正是周朝末年戰國時代,各國正互相紛爭征伐,策士們到處游說「合縱連橫」策略的時候,王次仲正住在大夏山小夏山中。他認爲當時通行的篆體字,寫起來很費事而用處不廣,而且人們很難在短時期內學會使用篆字。現在天下這麽紛亂,事情繁雜,文字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王次仲就把篆體、籀體字變化成隸書,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認爲王次仲改革文字爲統一大業立下了功勛,就請他到秦國來作官,但王次仲拒絕了。秦始皇很生氣,又派了使者去傳詔讓王次仲入秦,並對使者說:「我征服了各諸侯國,統一了天下,誰敢不臣服我!王次仲不過是一個書生,竟敢違抗天子的聖命,何等狂妄。這次你去召他,他如果再不來,就殺掉他,提他的頭來見我,以正法紀,讓他這種人再不敢傲慢抗上!」使者到了山裏見到王次仲,宣示了秦始皇的詔命,王次仲立刻變成一隻大鳥振翅飛去。使者又驚又怕跪在地上不住的磕頭哀求說,「您這樣作,叫我怎麽回去向皇上交差啊,皇上非殺了我不可。請大仙可憐可憐我吧!」那大鳥在空中盤旋了半天,故意落下三根翎毛,使者只好拿著這三支羽毛回去向秦始皇復命。秦始皇向來愛好修道求仙的事,聽使者說王次仲已經變成了神仙,挺悔恨的。王次仲變大鳥的地方叫「落翮山」,在現在的河北(古幽州),老百姓一直在祭祀他。
墨子
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仕宋爲大夫。外治經典,內修道術,著書十篇,號爲墨子。
世多學者,與儒家分途,務尚儉約,頗毀孔子。
有公輸般者,爲楚造云梯之械以攻宋。墨子聞之,往詣楚。脚壞,裂裳裹足,七日七夜到。見公輸般而說之曰:「子爲云梯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强。」公輸般曰:「吾不可以已,言于王矣。」
墨子見王曰:「于今有人,舍其文軒,鄰有一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綉,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也?」
王曰:「若然也,必有狂疾。」
翟曰:「楚有云夢之麋鹿,江漢之魚龜,爲天下富,宋無雉兔鮒魚,猶梁肉與糟糠也。楚有杞梓豫章,宋無數丈之木,此猶錦綉之與短褐也。臣聞大王更議攻宋,有與此同。」
王曰:「善哉,然公輸盤已爲云梯,謂必取宋。」于是見公輸般。
墨子解帶爲城,以襆爲械,公輸般乃設攻城之機。九變而墨子九拒之,公輸之攻城械盡,而墨子之守有餘也。公輸般曰:「吾知所以攻子矣,吾不言。」墨子曰:「吾知子所以攻我,我亦不言。」
王問其故。
墨子曰:「公輸之意,不過殺臣,謂宋莫能守耳。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操臣守禦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乃止,不復攻宋。
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嘆曰:「世事已可知,榮位非常保,將委流俗,以從赤松子游耳。」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于是數聞左右山間,有誦書聲者,墨子臥後,又有人來,以衣覆足。墨子乃伺之,忽見一人,乃起問之曰:「君豈非山岳之靈氣乎,將度世之神仙乎?願且少留,誨以道要。」
神人曰:「知子有志好道,故來相候。子欲何求?」
墨子曰:「願得長生,與天地相畢耳。」
于是神人授以素書,朱英丸方,道靈教戒,五行變化,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聰明,得此便成,不復須師。」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驗,乃撰集其要,以爲《五行記》。乃得地仙,隱居以避戰國。
至漢武帝時,遣使者楊違,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視其顔色,常如五十許人。周游五岳,不止一處。(出《神仙傳》)
【譯文】
墨子名叫翟,是戰國時代宋國人,任宋國的大夫。他平時編撰著述經學典籍,更勤于道家方術的修煉,曾著了十篇文章,號稱墨子。世上很多人學習他的理論,他的論點和孔、孟的儒家分歧很大,提倡勤儉節約,對孔子的學說提出不少批評。
有位能工巧匠公輸般爲楚國造了攻城用的云梯,幫助楚國攻宋國。墨子聽說後就急忙往楚國趕,路上脚磨破了,就把衣裳撕下來包上脚,七天七夜終于到了楚國。墨子見了公輸般後勸說道:「你爲楚國造了云梯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麽罪過呢?楚國土地廣闊肥沃,宋國的老百姓却沒有足够的地種,索取宋國的不足去增加富裕的楚國,這是不聰明的作法。宋國沒有罪你却要去攻打它,這是不仁義的作法。你明明知道這種作法不對而不去向楚王勸告和他爭辯,這是你對楚王不忠誠。爭辯了却沒有收效,說明你的態度還不堅定,沒有很强的說服力。」
公輸般說,「攻宋的事已經定了,由不得我,我已經對楚王說過同意他攻宋的話,我沒法改口了。」
墨子就直接去見楚王,對楚王說:「現在有這麽一個人,扔掉自己華麗的馬車却要去偷鄰居的一輛破車;放著自己的錦鍛袍服不穿,却要去盜取鄰居一件短衫;放著自己家的魚肉不吃,却要去偷鄰居的粗糠野菜,大王您說這是個什麽人呢?」
楚王說,「要真有這麽個人,我看他一定是個瘋子。」
墨子說:「楚國有湖北湖南云夢澤盛産的麋鹿,有長江漢水盛産的魚、龜,是天下最富足的國家。而宋國連山鶏、鮒魚和野兔都沒有,這就像把魚肉和糠菜相比一樣。楚國盛産杞樹、桑樹、梓樹和豫章樹,而宋國連幾丈高的樹都沒有,這就像錦鍛袍服和短衫相比一樣。我聽說大王打算攻打宋國,這不和您說的那個瘋子一樣了嗎?」
楚王說:「你說得很好。但是公輸般已經爲我造好了云梯,他說一定能攻下宋國。」
于是墨子又要求公輸般來見。墨子解下自己的衣帶放在桌上假設是宋國的都城,又摘下頭巾假設是宋國守城的士兵和武器,公輸般就擺布他攻城的武器和戰術。公輸般攻城的戰術變化了九次,都被墨子擋住了。公輸般攻城的武器戰法都用盡了,而墨子防守的策略還綽綽有餘。
公輸般說:「現在我已經知道怎麽攻破你了,但是我不說。」墨子說:「我也知道你將用什麽方法攻我,我也不說。」楚王問是怎麽回事,墨子說,「公輸般的意思是只要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了。然而他不知道,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就帶著我布置的守城武器和戰術在宋國都城上等待楚國的進攻呢。就是把我殺了,宋國的防禦武器和戰術仍然存在,楚國也不可能取勝!」楚王只好改弦易轍,不再攻打宋國。
墨子活到八十二歲那一年,自己感嘆地說:「世間的事我已經全經歷過,也全知道了,一個人的福祿、榮譽和官位不是永遠不變的,我已看透了世間的一切,將離開紛雜的塵世,去追隨能吞云吐霧呼石成羊的神仙赤松子漫游去了!」
後來墨子就進了周狄山,專心致志于道術的修煉,一心想得道成仙。他經常聽到有讀書的聲音,有一次他睡下以後,有一個人到他跟前來,脫下衣服替他蓋上脚。墨子就偷偷看,發現身邊有一個人,就立刻起來問那人:「您是不是這山岳中的神靈,特意來超度我成仙的呢?如果是,那就請您等一會兒,對我教誨傳授一些修道的訣竅吧!」
那位神仙說:「我知道你誠心修道,所以特地來見你。你有什麽要求呢?」
墨子說:「我想長生不老,壽命和天地相同。」于是那位神仙就授給他寫著修道要訣的絹書和用朱草的花配製藥丸的秘方,以及道教的法則戒律和陰陽五行變化的經書,一共二十五篇,並對墨子說:「你本來就有仙風道骨,又聰慧通靈,得到我給你的這些東西後就能成仙,不需要再拜師學道了。」
墨子拜謝接受了神仙的授予並按經卷上的要求去作,得到了具體的驗證,就根據體會把那二十五篇經卷的要點編撰成書,書名叫「五行記」。墨子修成了地上的神仙,隱居起來避開了戰國時代的紛爭混亂。
漢武帝時,皇帝劉徹派了楊違作使者,帶著白玉和錦緞去聘請墨子,墨子堅拒不出山。使者看墨子的容顔,仍然像五十來歲的人。
劉政
劉政者,沛人也。高才博物,學無不覽。以爲世之榮貴,乃須臾耳,不如學道,可得長生。乃絕進趨之路,求養生之術。勤尋異聞,不遠千里。苟有勝己,雖奴客必師事之。復治墨子五行記,兼服朱英丸,年百八十餘歲,色如童子。能變化隱形,以一人分作百人,百人作千人,千人作萬人。又能隱三軍之衆,使成一叢林木,亦能使成鳥獸;試取他人器物,易置其處,人不知覺。又能種五果,立使華實可食。坐致行厨,飯膳俱數百人。又能吹氣爲風,飛砂揚石。以手指屋宇山陵壺器,便欲頽壞;復指之,即還如故。又能化生美女之形,及作水火。又能一日之中,行數千里。能噓水興云,奮手起霧,聚土成山,刺地成淵。能忽老忽少,乍大乍小,入水不沾,步行水上,召江海中魚鱉蛟龍黿鼉,即皆登岸。又口吐五色之氣,方廣十里,直上連天,又能躍上。下去地數百丈。後去不知所在。(出《神仙傳》)
【譯文】
劉政是江蘇沛縣人,才華橫溢,博古通今。他認爲世上的榮華富貴都如過眼烟云,不如去學道,可以得到長生不老。于是他就自己斷絕了求官的門路,求索研究養生修煉的方木。只要聽到奇異的傳說,就不遠千里去瞭解。只要遇到比自己强的人,那怕他是奴僕門客,也要拜爲自己的老師向他們求教。他按照墨子的《五行記》去修身養性,還經常服用靈丹秘方「朱英丸」,活到一百八十多歲時容貌還像個少年人。他修煉得能變化和隱身,能把自己分成一百個人,再分成千人萬人。他還能把千軍萬馬隱蔽起來使他們變成一叢樹木,也能把三軍變成鳥獸。他可以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或轉移到別的地方而毫不被人發現。他還能種植各種果樹,種子落地後馬上就長大開花並結出能吃的果實。他不動地方就可以做飯炒菜,供幾百個人用餐。他並能吹氣成風,掀起飛砂走石,只要用手一指,被他指到的房屋、器具、山陵就立刻崩塌毀壞。再一指被他毀壞的東西又可以立刻復原如初。他能憑空變出來美麗的女子,還能興起水患和火灾。一天之內他可以奔走幾千里,還能用嘴噴水變云,手一揮就生起彌天大霧,把土聚成山岳,把地鑽成深潭。他能一會變成老人一會兒變成少年,一會兒身材高大無比一會兒又變得十分矮小。他涉水不濕鞋,能在水面上行走,能云集江河湖海中的龜鱉蝦蟹和蛟龍,使它們都上岸聚集。他能够口吐五色云氣覆蓋十里地,云氣直沖青天,和天空溶爲一體,他只要一跳,就可上天和入地好幾百丈。後來也不知道這個劉政究竟去了什麽地方。
孫博
孫博者,河東人也。有清才,能屬文,著書百餘篇,誦經數十萬言。晚乃好道,治墨子之術。能令草木金石皆爲火,光照數裏;亦能使身成火,口中吐火,指大樹生草則焦枯,更指還如故。又有人亡奴,藏匿軍中者,捕之不得。博語奴主曰:「吾爲卿燒其營舍,奴必走出,卿但諦伺捉之。」于是博以一赤丸子,擲軍門,須臾火起燭天,奴果走出,乃得之。博乃復以一青丸子擲之,火即滅,屋舍百物,如故不損。博每作火有所燒,他人以水灌之,終不可滅,須臾自止之,方止。行水火中不沾灼,亦能使千百人從己蹈之,俱不沾灼,又與人往水上,布席而坐,飲食作樂,使衆人舞于水上。又山間石壁,地上磐石,博入其中,漸見背及兩耳,良久都沒。又能吞刀劍數千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能引鏡爲刀,屈刀爲鏡,可積時不改,須博指之,乃復如故。後入林慮山,服神丹而仙去。(出《神仙傳》)
【譯文】
孫博是山西河東郡人,很有才華,善作文章,曾寫文章一百多篇,背誦經書幾十萬字。晚年時孫博愛好道家學問,研究墨子關于道學的論述。他能讓草木、金屬、石頭著起火來,燃燒的火光照亮好幾裏地,他自己也能起火燃燒,從嘴裏噴出火來,用手一指大樹草叢,立刻就變得焦黃枯死。再一指,大樹和草叢就又恢復原狀。有一次,有個人的奴僕逃跑後藏在軍營裏,抓不到他。孫博就對奴僕的主人說:「我可以爲你發火焚燒營房,那時你的奴僕一定會從營房裏跑出來,你就等著抓他吧。“于是孫博就把一枚紅色的丸子扔到軍營門裏,片刻之間燃起熊熊烈火,那奴僕果然跑出營房,被他的主人抓住。孫博又用一枚黑色的丸子扔進營門,火立刻就滅了,軍營中的房舍和所有的東西像沒著火時一樣毫無損壞。當孫博作法興火燒什麽的時候,別人用水澆火,火始終不滅,必須過一陣由孫博發令讓火停止燃燒火才能熄滅。孫博在水裏走身上不濕,在火裏鑽身上不燃,他還能讓千百個人跟著他在水裏鑽火裏走,所有的人都不沾水不被火燒。他能在水面上鋪開席褥,請大家坐在上面飲酒作樂,還能讓大家在水面上跳舞而不濕不沉。孫博能鑽進山間的石壁和地上的石板裏去,起初還能看見石壁裏有他的後背和兩隻耳朵,過了半天就消失在石壁裏了。他還能吞下幾千把刀劍,能自由地出入于墻壁裏,好像墻壁原來就有洞似的。他能把銅鏡扯拉成刀劍,又能把刀劍團弄成鏡子,變形之後就定了形,只有他用手指一下,才能恢復原形。後來,孫博進到林慮山中,服用了神丹靈藥,成仙西去。
天門子
天門子者,姓王名綱,尤明補養之道。故其經曰:“陽生立于寅,純木之精;陰生立于申,純金之精。天以木投金,無往不傷,故陰能疲陽也。陰人所以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注意,精其微妙,審其盛衰。我行青龍,彼行白虎,取彼朱雀,煎我玄武,不死之道也。又陰人之情也,每急于求陽,然而外自收(收原作戕,據明抄本改)抑,不肯請陽者,明金不爲木屈也。陽性氣剛躁,志節疏略。至于游宴,言和氣柔,詞語卑下,明木之畏于金也。」天門子既行此道,年二百八十歲,猶有童子之色。乃服珠醴得仙,入玄洲山去也。(出《神仙傳》)
【譯文】
天門子原名叫王綱,非常精通陰陽互補互養的學問。在他所著的關于修煉的著作中說,「陽剛之氣發生在天亮前的寅時,是屬陰陽五行中『木』的精華。而陰柔之氣生在申時,是陰陽五行中『金』的精華。『金』位在西方屬秋,所以『金』有肅殺之氣。上天把木投于金,木就會被金克傷,所以陰氣能損傷陽氣。女子屬陰,她們在臉上抹粉塗脂,就是本能地學『金』那種耀眼的光彩。所以凡是修煉的道家真人,對女人的陰柔之氣特別小心留神,研究陰陽相生相剋的道理,注意陰陽的盛衰變化。修道者仰仗于東方的青龍星,而女人則屬于西方的白虎星,用南方屬陰的朱雀星來鎮服北方屬陽的玄武星,就能得到長生的道術。此外,女人在情感上有强烈的欲望,常常急切地追求男人,但表面上又故作控制壓抑,不肯主動表現出追求男人的欲望,表現出了不肯向男子屈服的姿態。男子性情剛烈暴躁,節操志氣比較堅定。平時在游玩宴飲時,男子對女人却又十分溫柔和柔順,言談話語中表現出討好和追求,這說明木怕金,陽懼陰的道理。」天門子由于按這些道理去修身養性。所以活到二百八十歲面貌仍然像童子少年。後來他常服用珍珠泡的酒,終于得道成仙,進了北海中玄洲山裏去了。
玉子
玉子者,姓韋(明抄本韋作章)名震,南郡人也。少好學衆經,周幽王征之不出。乃嘆曰:「人生世間,日失一日,去生轉遠,去死轉近。而但貪富貴,不知養性命,命盡氣絕則死,位爲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獨有神仙度世,可以無窮耳。乃師長桑子,具受衆術。乃別造一家之法,著道書百餘篇。其術以務魁爲主,而精于五行之意,演其微妙,以養性治病,消灾散禍。能起飄風,髮屋折木,作雷雨云霧。能以木瓦石爲六畜龍虎立成,能分形爲百千人。能涉江海。含水噴之,皆成珠玉,亦不變。或時閉氣不息,舉之不起,推之不動,屈之不曲,伸之不直,或百日數十日乃起。每與子弟行,各丸泥爲馬與之,皆令閉目,須臾成大馬,乘之日行千里。又能吐氣五色,起數丈,見飛鳥過,指之即墮。臨淵投符,召魚鱉之屬,悉來上岸。能令弟子舉眼見千裏外物,亦不能久也。其務魁時,以器盛水著兩肘之間,噓之,水上立有赤光,輝輝起一丈。以此水治病,病在內飲之,在外者洗之,皆立愈。後入崆峒山合丹,白日升天而去。(出《神仙傳》)
【譯文】
玉子原名叫韋震,是南郡人,他少年時就愛讀各種經書,周幽王曾召他作官,他不願出山。他常常感嘆說:“人生在世上,過一天少一天,離生越遠,離死却越來越近。有的人貪圖榮華富貴,却不知道修身養性,大限臨頭就會氣絕身亡。人死了,雖然位居王侯,金玉珍寶聚斂如山,其實和糞土有什麽不同呢?看來只有得道成仙,才可以使生命無窮無盡。于是他拜道學家桑子爲師,學習了很多道家的法術。並把各種道家理論融匯貫通,自成一家,寫了論述道術的文章一百多篇。他主要是論述養神藏氣和修道的關係,對陰陽五行的道理也研究得很透徹,並運用五行的相生相剋的奧秘來養性治病,消灾免禍。他能興風掀毀房屋折斷樹木,也能興雷播雨散布云霧。他能把木頭瓦石作成活生生的龍、虎和牛、馬、羊、狗、猪、鶏,還能把自己分成千百個人。他能在江海上行走。嘴裏含著水噴出去就能變成珍珠,珍珠絕不會再變成水珠。有時他一運氣,可以不呼不吸,這時就舉不起他推不動他,不能使他身子彎屈,彎屈後又不能使他伸直,可以一次閉氣幾十天一百多天紋絲不動。有時他和弟子們出行,他就把泥團成馬,讓弟子們閉上眼睛,泥馬立刻變成高頭大馬,而且騎上就能日行千里。他還能口吐五色云氣,云氣有幾丈高。看見空中的飛鳥,他用手一指,鳥兒就立刻掉下來。他在深潭裏扔進一道神符就能把魚鱉之類召上岸來。他能讓弟子們抬眼看見千里之外的東西,但看的時間不太長。每當他進行藏神養氣的修煉時,就用器皿盛上水,放在兩肘之間,一吹氣,水上立刻發出紅色的光,光芒能升起一丈多高。用這施過法術的水治病,內臟的病喝它,外在的病用這水洗,都能馬上治好。後來進入洛陽崆峒山煉丹,白天升天成仙而去。
茅濛
茅濛,字初成,咸陽南關人也,即東卿司命君盈之高祖也。濛性慈憫,好行陰德,廉靜博學。逆睹周室將衰,不求進于諸侯。常嘆人生若電流,出處宜及其時。于是師北郭鬼谷先生,受長生之術,神丹之方。後入華山,靜齋絕塵,修道合藥,乘龍駕云,白日升天。先是其邑歌謠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秦始皇聞之,因改臘爲「嘉平」。(出《洞仙傳》)
【譯文】
茅濛字初成,是陝西咸陽南關人,是東卿茅君盈的高祖。茅濛性情慈悲良善,平日常積德行善,儉樸素淨,博學多聞。他預見周朝將越來越衰敗,所以從來不到諸侯那裏求官作。他常常感慨于人生轉眼即逝,要抓住適當的時機自己處理好自身的事。于是他拜北城鬼穀子爲師,跟他學習長生之術和仙丹秘方。後來他又進入華山,遠離塵世靜心修煉,修道煉丹,後來乘龍駕云,白日成仙升天。在他成仙之前都城裏就流傳著一首歌謠:「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嘉平是臘月的一種叫法)。」秦始皇聽說後,就把臘月改名叫「嘉平」了。
沈羲
沈羲者,吳郡人,學道于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濟百姓,不知服食藥物。功德感天,天神識之。羲與妻賈共載,詣子婦卓孔寧家還,逢白鹿車一乘,青龍車一乘,白虎車一乘,從者皆數十騎,皆朱衣,仗矛帶劍,輝赫滿道。問羲曰:「君是沈羲否?」羲愕然,不知何等,答曰:「是也。何爲問之?」騎人曰:「羲有功于民,心不忘道,自少小以來,履行無過。壽命不長,年壽將盡。黃老今遣仙官來下迎之。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是也;度世君司馬生,青龍車是也;迎使者徐福,白虎車是也。」須臾,有三仙人,羽衣持節,以白玉簡、青玉介丹玉字,授羲,羲不能識。遂載羲升天。升天之時,道間鋤耘人皆共見,不知何等。斯須大霧,霧解,失其所在,但見羲所乘車牛,在田食苗。或有識是羲車牛,以語羲家。弟子恐是邪鬼,將羲藏山谷間,乃分布于百里之內,求之不得。四百餘年,忽還鄉里,推求得數世孫,名懷喜。懷喜告曰:「聞先人說,家有先人仙去,久不歸也。」留數十日,說初上天時,云不得見帝,但見老君東向而坐。左右敕羲不得謝,但默坐而已。宮殿鬱鬱如云氣,五色玄黃,不可名狀。侍者數百人,多女少男。庭中有珠玉之樹,衆芝叢生,龍虎成群,游戲其間,聞琅琅如銅鐵之聲,不知何等。四壁熠熠,有符書著之。老君身形略長一丈,披發文衣,身體有光耀。須臾,數玉女持金按玉杯,來賜羲曰:「此是神丹,飲者不死。夫妻各一杯,壽萬歲。」乃告言:飲服畢,拜而勿謝。服藥後,賜棗二枚,大如鶏子,脯五寸,遺羲曰:「暫還人間,治百姓疾病。如欲上來,書此符,懸之杆稍,吾當迎汝。」乃以一符及仙方一首賜羲。羲奄忽如寐,已在地上。多得其符驗也。(出《神仙傳》)
【譯文】
沈羲是吳郡人,曾在四川學道。他長期救濟百姓,不用服藥就能治好病人。他的功德感動了上天,天神都非常贊賞他。有一次,沈羲和妻子賈氏一同乘車到兒媳卓孔寧家串門,回來的路上,遇見白鹿、青龍和白虎駕的三輛車,每輛車都有幾十個騎馬的隨從,都穿著紅袍,持著長矛挂著刀劍,輝煌顯赫,堵塞了道路。這些人問沈羲「您是沈羲先生嗎!」沈羲非常吃驚,不知他們是什麽人,忙回答說:「我是沈羲。不知你們問我有什麽事?」騎馬的人說:「你爲老百姓立下功勞,心中不忘道家的經義,從你小時到現在沒有犯過什麽過錯。但你的壽命並不長,你的壽數快到頭了。現在黃帝、老子派了仙官到人間來迎接你。乘白鹿車的是侍郎薄延之,乘青龍車的是度世君司馬生,乘白虎車的是迎接你的使者徐福。」不一會兒,那三位神仙穿著羽衣持著旌節來到沈羲面前,把一隻白玉板、一塊刻在青玉上的證書和一塊刻著字的紅玉授給沈羲,沈羲不認識那些東西是什麽。三位神仙就用車載著沈羲夫婦升天而去。他們升天時,在田地裏耕作的人都看見了,不知他們是什麽人。當時天上突然大霧彌漫,等霧散之後,就不知他們到哪里去了,只看見沈羲曾坐過的牛車在路上停著,駕車的牛在田裏吃禾苗。有的人認識那車和牛是沈羲的,就跑去報告了沈羲家。沈羲的弟子擔心是鬼怪把沈羲抓到山谷裏藏起來了,就在周圍百里以內到處尋找,但沒找到。過了四百多年沈羲突然回來了,找到了他好多代之後的孫子,他叫沈懷喜。懷喜對沈羲說:「我聽祖上說家中有先人成了仙很久沒回來。」沈羲在家住了幾十天,據他說剛升天時並沒見到天帝,只看見太上老君面向東坐著,左右的人告訴沈羲不必跪拜,只默默坐著。宮殿裏云霧籠罩,不時涌起五色云或黃色黑色的云,說不清是怎麽回事。老君周圍有好幾百人侍從,女的多男的少。宮殿院中有結著珠玉的樹,到處生長著靈芝仙草,有很多龍虎在周圍游戲,還聽到叮叮噹當的銅鐵撞擊的聲音,也不知是怎麽回事。殿內四邊墻上閃閃發光,上面寫著神符。太上老君有一丈來高,披著長髮,穿著有花紋寫著文字的衣服,身體也發出閃光。不一會兒,有幾名玉女用金盤端著玉杯來賞賜沈羲說,「這玉杯裏是神丹,喝了可以長生。你們夫妻一人一杯,可以活一萬年。」玉女還告訴沈羲喝完後行個禮,但不用感謝。服了仙丹後又賜給兩枚棗子,像鶏蛋大,又賞給五寸大的一隻果脯並說:「你暫且回到人間,給百姓治病。如果想到天上來,可以照這符寫一道符挂在你家門外高竿上,我會去接你。」說罷把一張符和一張仙方給了沈羲。沈羲忽然昏昏睡去,醒時已在地上了。後來他多次使用那仙符都非常靈驗。
陳安世
陳安世,京兆人也,爲權叔本家傭賃。禀性慈仁,行見禽獸,常下道避之,不欲驚之,不踐生蟲,未嘗殺物。年十三四,叔本好道思神,有二仙人,托爲書生,從叔本游,以觀試之。而叔本不覺其仙人也,久而意轉怠。叔本在內,方作美食,而二仙復來詣門,問安世曰:「叔本在否?」答曰:「在耳。」入白叔本,叔本即欲出,其婦引還而止曰:「餓書生輩,復欲來飽腹耳。」于是叔本使安世出答:「言不在。」二人曰:「前者云在,旋言不在,何也?」答曰:「大家君教我云耳。」二人善其誠實,乃謂「叔本勤苦有年,今適值我二人,而乃懈怠,是其不遇,兒成而敗。」乃問安世曰:「汝好游戲耶?」答曰:「不好也。」又曰:「汝好道乎?」答曰:「好,而無由知之。」二人曰:「汝審好道,明日早會道北大樹下。」安世承言,早往期處,到日西,不見一人,乃起欲去,曰:「書生定欺我耳。」二人已在其側,呼曰:「安世汝來何晚也?」答曰:「早來,但不見君耳。」二人曰:「吾端坐在汝邊耳。」頻三期之,而安世輒早至。知可教,乃以藥二丸與安世,誡之曰:「汝歸,勿復飲食,別止于一處。」安世承誡,二人常來往其處。叔本怪之曰:「安世處空室,何得有人語?」往輒不見。叔本曰:「向聞多人語聲,今不見一人,何也?」答曰:「我獨語耳。」叔本見安世不復食,但飲水,止息別位,疑非常人,自知失賢,乃嘆曰:「夫道尊德貴,不在年齒。父母生我,然非師則莫能使我長生。先聞道者,即爲師矣。」乃執弟子之禮,朝夕拜事之,爲之灑掃。安世道成。白日升天。臨去,遂以要道術授叔本,叔本後亦仙去矣。(出《神仙傳》)
【譯文】
陳安世是京城人,被權叔本家所雇傭,他爲人慈善厚道,走路時如果遇見禽獸,他就躲到道旁,不驚動它們,從來不踩死一隻小蟲,也從不殺生。陳安世十三歲時,他的主人權叔本非常愛好修道成仙的事,有兩位神仙假托爲書生,跟著叔本漫游各地以考察他,但叔本不知道兩位書生是神仙。時間長了,叔本對二位書生就有些怠慢了。有一次,叔本在家裏吃美味的食物。兩個書生來到門外,問陳安世叔本在不在家,安世說在家,就進去告訴叔本。叔本打算出門去迎接兩位書生,他老婆一把拉住他說:「兩個餓急了的書生,又要來咱家飽餐一頓,別理他們!」于是叔本就讓安世出門去對書生說自己不在家。兩位書生說:「你剛才說他在家,現在又說不在,這是怎麽回事呢?」陳安世說,「是主人讓我這樣說的。」兩位書生見安世這樣誠實,就說,「權叔本這人修道好多年都很勤奮,但我們兩人來考察他,他却懈怠了,這是他自己失去了得道的機會,快要成功時却失敗了。」接著就問陳安世:「你貪玩嗎?」安世說:「我不愛玩。」又問:「你喜歡修道嗎?」安世說:「我愛好道術,但是不知道該怎麽做。」兩位書生說:「你如果真的愛好道術,明天早晨在路北的大樹下等著我們。」安世記住了,第二天很早就到大樹下等著,一直等到太陽落山,也不見一個人來,就打算回去,說:「書生一定是欺騙我呢。」沒想到兩個書生突然出現在他身邊,喊他說:「你怎麽來得這麽晚呀?」安世說:「我早就來了,一直沒看見你們呀!」兩個書生說:「我們就坐在你身邊嘛。」兩位書生約會了安世三次,安世三次都是早早就來等著。二書生經過考驗,知道安世可以受教了,就給了安世兩枚藥丸,並告誡說:「你回去以後,不要再吃飯,睡覺也單個兒睡在另一個地方。」安世遵照二書生的話做了,二書生就常到安世住處來。權叔本奇怪地說:「安世一個人住在空屋子裏,怎麽常聽見他和別人說話的聲音呢?」權叔本一進他屋裏,看不見有什麽人在那裏。就問安世道:「我剛才聽見你屋裏有好幾個人說話,現在却看不見有人,是怎麽回事呢?」安世回答說,「是我在自言自語。」叔本發現安世不吃飯光喝水,而且獨自住在別處,疑心他不是個平凡的人,自己知道自己做錯了,失去了得道的機會,就感嘆地說:「一個人有無道德修行不在年紀大小。父母生了我,但沒有師長的指點我就不可能得道長生。先得到道術的,就是我的老師。」于是叔本心甘情願地給安世當徒弟,每天向安世跪拜求教,爲安世清理打掃房間。後來安世修煉成功,白日升天成了仙,臨升天之前,安世把修道的秘訣傳授給叔本,叔本也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