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好風如水
市長:景寔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詩詞【好風如水】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學評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文心雕龍】38 事類
 瀏覽1,157|回應1推薦0

景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事類第三十八 劉勰

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濟九三,遠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書箕子之貞;斯略舉人事,以徵義者也。至若胤徵羲和,陳政典之訓;盤庚誥民,敘遲任之言;此全引成辭,以明理者也。然則明理引乎成辭,徵義舉乎人事,迺聖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亦有包於文矣。

  觀夫屈宋屬篇,號依詩人,雖引古事而莫取舊辭。唯賈誼鵩賦,始用鶡冠之說;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書;此萬分之一會也。及揚雄百官箴,頗酌於詩書;劉歆遂初賦,歷敘於紀傳;漸漸綜採矣。至於崔班張蔡,遂捃摭經史,華實布濩,因書立功,皆後人之範式也。

  夫薑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學,能在天資。才自內發,學以外成,有學飽而才餒,有才富而學貧。學貧者,迍邅於事義;才餒者,劬勞於辭情;此內外之殊分也。是以屬意立文,心與筆謀,才為盟主,學為輔佐,主佐合德,文采必覇,才學褊狹,雖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學,及觀書石室,乃成鴻采。表裏相資,古今一也。故魏武稱張子之文為拙,然學問膚淺,所見不博,專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難,難便不知所出,斯則寡聞之病也。夫經典沈深,載籍浩瀚,實群言之奧區,而才思之神皋也。揚班以下,莫不取資,任力耕耨,縱意漁獵,操刀能割,必列膏腴,是以將贍才力,務在博見,狐腋非一皮能溫,雞蹠必數千而飽矣。是以綜學在博,取事貴約,校練務精,捃理須覈,眾美輻輳,表裏發揮。劉劭趙都賦云:「公子之客,叱勁楚令歃盟;管庫隸臣,呵強秦使鼓缶。」用事如斯,可稱理得而義要矣。故事得其要,雖小成績,譬寸轄制輪,尺樞運關也。或微言美事,置於閑散,是綴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凡用舊合機,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謬,雖千載而為瑕。

  陳思,群才之英也。報孔璋書云:「葛天氏之樂,千人唱,萬人和,聽者因以蔑韶夏矣。」此引事之實謬也。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聽葛天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唱和千萬人,乃相如接人,然而濫侈葛天,推三成萬者,信賦妄書,致斯謬也。陸機園葵詩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異端。」夫葵能衛足,事譏鮑莊,葛藟庇根,辭自樂豫;若譬葛為葵,則引事為謬;若謂庇勝衛,則改事失真;斯又不精之患。夫以子建明練,士衡沈密,而不免於謬。曹仁之謬高唐,又曷足以嘲哉!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

  贊曰:經籍深富,辭理遐亙。皜如江海,鬱若崑鄧。文梓共採,瓊珠交贈。用人若己,古來無懵。

【譯文】

文章中的事例,是文章在達意抒情之外,援用事例來證明文義,引用古事、古語來論證今義。從前周文王解釋《周易》的卦辭和爻辭,分別每卦六爻的位置,《既濟》卦的第三個陽爻,在爻辭裏引用了古遠的殷高宗征伐鬼方三年取得勝利的事,在《明夷》卦的第五個陰爻,在爻辭裏記載近時箕子的堅貞受到殷紂王傷害的事:這是約略引用事例,用來證明含義的。至於像胤國君主去征討羲、和,引用了《政典》裏的教訓;殷帝王盤庚告誡臣民,敍述了史官遲任的言論,這都是引用現成的辭語來說明道理的。然則說明某一道理引用現成的辭語,證論某一意義引用有關的事義例舉人事,乃是聖人賢人的大文章,經書通用的規範了。《周易•大畜》卦的象辭說:「君子要多記識從前的言論和過去的行狀。」這句話也包括到文辭寫作了。

試看屈原、宋玉的創作,稱仿照《詩經》的作者,雖然引用古代的事例,卻沒有採用原文。只有到了賈誼的《鵩鳥賦》,才開始引用《鶡冠子》裏的說法,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摘引李斯的《諫逐客書》中的話。這種情況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等到揚雄作《百官箴》,頗多地採用《詩經》、《尚書》中的話;劉歆的《遂初賦》,則按次敍述了本于史書中的紀傳,漸漸綜合採用古籍中的成語和人事了。至於崔駰、班固、張衡、蔡邕這些人,就注意廣為採摘拾取經書史籍中的成語故事,使得他們的作品寫得好像樹上佈滿花果,這是依靠從古籍中的成語典故中採摘而收到的成效,這些都成為後來人寫作的榜樣。

薑和桂在地裡生長,它們的辛辣味是它們本性具有的;文章需要學問,才能卻在於先天的資質。才能從本性出發,學問靠向外吸取,有的人學識飽滿淵博而缺少才能,有的富有才能卻缺少學問。缺少學問的在創作中引事明義感到很困難,缺少才能的在驅情遣辭上感到很勞累。這就是內在的才能和外在的學識的不同。因此命意作文的時候,用心思來驅使文筆,才能是主宰,學識是輔佐,主宰和輔佐配合得好,作品一定有文采必定能夠稱雄一時;才能和學問都不夠,文辭雖美也很少有成功的作品。以揚雄那樣的才華,還自稱沒有學問,後來在皇家的藏書室裏讀了大量的書籍,才構成了作品豐富的文采。學問的外表和才能的內裏相輔相成,這個道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所以魏武帝曹操認為張子的文章是拙劣的,因為他學問淺薄,所見所識不廣博,專門拾取崔、杜兩人小文裏的話來寫作,所寫的東西經不起一一去考問,一考問便不知道出處,這是淺見寡聞的毛病。

經書的內容深厚,書籍的數量眾多,它們確實是記載眾多言論的寶庫,表現才智文思神奇的世界。揚雄、班固以下,作者沒有不從中吸取採用的,在這裏,像農夫一樣任憑氣力努力耕種耘耨,像漁人獵戶一樣縱情稱意地捕魚打獵,如果握著刀子能夠割,就一定去揀肥美的割。因此要豐富作家的才力,務必在博見多聞上下工夫,用狐狸夾肢窩裏的皮毛制裘不是一張皮子就能夠做出來的,雞腳掌上的肉必須要數千個才能讓人吃飽。因此,綜合的學識在於淵博,而選取事例成辭則重在精簡,考核提煉務求精當,採摘義理必須抓住核心,把各種優點都彙集起來,使所具有的學問和才識都發揮長處。三國時魏劉劭的《趙都賦》說:「平原君的食客毛遂,叱責強大楚國的國王,使他和趙國歃血為盟;繆賢手下的庫房小臣藺相如,呵斥強大的秦王,使其為趙王鼓敲瓦盆為樂。」這樣用事用典,可以說既合理又抓住要點了。所以引用事例只要抓住要點,雖然是小事也能顯現出它的效果,好比車軸頭上寸把長的鍵能夠管制車輪,門上一尺長的樞軸可以轉動大門一樣。有的人把微妙的成語和美好的典故,放在無關緊要的場合,這豈不是把金玉翡翠綴掛在腳頸上,把鉛粉黛色搽抹到胸脯上嗎?

一切引用故事或舊聞用得適當,跟從作者的口裏說出來的沒有什麼兩樣;如果引用成語典故不當,即使傳了千百年也還是瑕疵缺點。曹植,是許多人才中的傑出人才,他的《報孔璋書》中說:「古代葛天氏的音樂,千人唱,萬人跟著唱,聽的人因此蔑視舜的韶樂和禹的夏樂。」這樣引用故事,實在是錯誤的。考查葛天氏的歌,唱與和的只不過有三人罷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說:「演奏陶唐氏的舞樂,聽著葛天氏的歌曲,千人唱,萬人跟著和。」唱與應和的有成千成萬人,乃是司馬相如誇大的說法;但是把葛天氏的音樂隨便寫的這樣浮誇,把三人誇大成成千上萬人,乃是因為司馬相如沒有根據地亂寫,信手隨便作賦,以致才造成這樣的錯誤。陸機《園葵》詩說:「雖然在庇護足跟上具有同樣的智慧,在生理上該是各不相同。」這是孔子譏笑鮑莊子不能保衛他的腳,說「葵尚且能夠衛護自己的腳跟」;說「葛藟能夠庇護根本」,這句話是樂豫諫止宋昭公趕走公族的話。假如把葛藟比譬為向日葵,那應該說「葛藟能夠庇護本根」,如果說成「葵能夠衛護腳跟」,那麼就是引用事實錯誤;假如說「庇」字比「衛」字好,那就是改變了事情失去了真實:這是粗枝大葉的毛病。以曹植那樣的高明老練,陸機那樣的深沉細密,卻不免有引事用典上的謬誤;那麼曹洪在給曹丕的信裏,把高唐地方的歌手綿駒錯成王豹,又哪里值得嘲笑呢?山中的樹木為優秀的木匠所度量,經書為文人學士所采擇;可是木料的美好決定于匠人手中的斧頭的加工,事義的美好決定于文人手中的筆桿。精於運思的人,要在古代的名匠匠石一點也不慚愧了。

總結地說:經典理論宏富精深,文辭情理有著永恆的意義。浩浩廣大有如長江大海,鬱鬱繁盛似若昆侖桃林。優質的梓木可供共同採取,美好的瓊玉珠寶都能交相贈送。運用別人的話如自口出,古往以來在此點上是做得不含糊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872&aid=5318353
 回應文章
《事類》大意
推薦0


景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事類》大意

《事類》的「事」是舊有的事例或典故,「類」是類此。「事類」即據事以類義,根據舊有的事例或者典故來類比說明所要講的義理。但劉勰的事類,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學作品中引用前人有關事例或史實,一是引證前人或古書中的言辭。這比通常所說「典故」範圍要大得多。本篇論述詩文中引用有關事類的問題。全篇分三部分:一、講事類的含義、作用及古代用事類的概貌。二、講才、學的關係進而論述廣博學識的必要。三、講魏、晉文人用事類的缺點和錯誤,以說明用典引文必須準確得當而如自出其口。劉勰對事類在創作中運用的基本要求:一是準確貼切,二是自然,使引用的事和言與文章融為一體,三是抓住最精要的東西。劉勰認為事類的運用,涉及作者的才、學問題,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有運用知識的能力,即兼備才、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872&aid=531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