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辦教育,尤其基礎義務教育,追求全民教育機會均等是天責,今天的教育專家、學者對國人教育的教育機會均等都付已無上的關心與追求,但筆者多看到教育專家、學者對教育機會均等的批評,但未提出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好方法,所以筆者不避淺陋,提出讓國中學生的教育機會均等的方法---將目前實行的學測高分錄取法轉變成學測班級等第錄取法,筆者名之為「班級常態升學法」,筆者認為這是解決台灣國中教育亂象的唯一、且推行容易的方法。
在台灣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追求學生升學機會的平等,在民國50年代,創立了公平、公正的「聯考」制度,學生不須報考多所學校而費錢、費力,又不會高分低取或低分高就的升學情況發生,讓一地區所有小學畢業生參加統一的升學考試,依考分的高低排序,做為升入該地區十多所初級中學的排序依據。在中國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重視子女讀書、求學的民性下,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優勢,小學漸漸開始了補習、由本來老師的熱心、家長的關心,演變到老師的私心,收補習費,補到很晚,由晚上六點逐漸延長到七點、八點,甚而九、十點,由本來到六年級才開始補習,演變到五年級,甚至於四年級十歲的小孩就為升學要補習,致使孩子身體越來越弱、視力越來越差,為了扼止補習歪風,當時報紙上天天都報導教育局、部派人抓補習老師、補習的學校,抓不勝抓,台灣當局才排出萬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事實上,九年義務教育並不是減收學、雜費的問題,而是將初中一元化,打破各地國小升學率不同的問題,讓國小畢業生就近直升初中,小學畢業生不再有升學考試,小學的惡補問題自然消失,自此台灣的國民小學教學恢復正常,沒有全班惡補的問題,搶救了國小學生學習的正常及身體的健康,但在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當局沒有思考到小學為什麼要「惡補」,沒幾年就讓「惡補」在國中(初中) 死灰復燃,不但死灰復燃,且愈演愈巨,不但全班收費補習,早上、晚上加上補習課,而且為了增加學校的升學聲望,將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分班,有了所謂的「升學班」、「放牛班」(參考為陳水扁所寫的台灣之子一書),各國中漸漸出現升學優劣的不同,造成了學校的有了城、鄉差距,學生開始越區到升學率高的學校就讀,惡性循環,升學率高的學校、教師水漲船高,學生入學、分班越來越不平等,學校、班級的升學率差距越來越大,使得台灣國中教育越來越惡質,致使引發一些社會菁英在十多年前推動教育改革,由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主導。
針對早年的聯考缺失,十年的教改結果是締造了兩次的「國中學測」成績做為升學依據,代替教改前的「聯考」。但如眾所周知,這樣的「教改」,不但沒有讓台灣的國中教育有任何起色,反而越來越糟,年年學生、家長、國中(初中)老師怨聲不絕,原因是;台灣的教改人士只看到「台灣升學聯考」的「錯誤」,沒有抓到造成「台灣升學聯考」錯誤的「原因」,其實「聯考」的考試、錄取方法,表面看,真的是很公正、公平,但是考前有隱藏的不公平,因為對未成年、可塑性很強的國小、國中的學生而言,老師、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絕對的影響,所以學生的「聯考」成績與老師、學校有關,把不同的老師、學校教育出的學生放在一起比,其實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就因為這點不公平,才造成台灣現今國中教育的亂象。
「聯考制度」及現今的「二次學測」的升學考試對教育造成的缺失至少有下列 十項:
一、一試定終身,考試失常沒有補救。教改將學測改為考兩次,依然也是兩次定終身。
二、為了各校升學的公平性,教科書要一樣,無法開放民間版本後,使教科書多元化。今天教科書開放了,因升學方法換湯沒換藥,又有人主張統一教科書。
三、為了各校升學的公平性,考試題目不得超過課本內容,限制了學生的學習。
四、老師教學目標鎖定在聯考科目,且對每一學生只有聯考科目之考高分的要求,不論學生資質高、低都要求達到一樣的目標,造成不管學生資質如何,考試只要少一分,就要打一板的惡現象。
五、學校為提高升學率,為提高教學效果而能力分班,造成升學班、牛頭班的惡質分班現象。
六、家長為小孩升學而選讀升學率較高的學校,造成明星國中,造成城、鄉國中之差距。此種差距最後使城鄉之間的學校的學生流失最多,學生程度最差。
七、學校老師為求自己班級升學好,造成學校老師教學成就之競爭,教升學班與非升學班之差別,影響同仁之和諧。使大多數老師的教學沒有成就,教學生涯沒有希望,無法享受百年樹人的期待。(這是老師退休潮的原因之一。)
八、能力分班使資質高的學生在同一班,成績競爭大,造成對考試成績的焦慮,戁以建立良好的同學友誼。長大成人之後,無法溶入多元化的社會人情。
九、能力分班使資質差的學生在同一班,內心不平,將為社會帶來隱憂。對高智力、高成就的社會領導階層沒有認同、分享,只有不平。
十、學生考得的高分除學生資質之外,尚有老師的教學功力及學校的升學策略,老師的教學功力及學校的升學策略絕對影響學生的考試分數,因此只見小利的學校、老師將教學鎖定在升學考試的題目上,造成其學生升學的優勢,顧不到生活教育。逐漸的演變,使得所謂的好老師就是使學生考上第一志願學校最多的老師,老師每年都生活在學生升學率的魔掌陰影之下,緊張渡口,不再有得天下英才教育之的「人師」之快樂。
以上這些缺失只有靠「常態升學」才能導正國中教育的缺失,要解除此一亂象,「常態升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學生的升學責任由學生自己擔負,讓「學校」、「老師」的辦學與教學與學生的升學無關,讓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讓每個學生經過九年正常的學習後,再透過公正的、嚴謹的、客觀的升學考試(聯考或現行之國中學力能力測驗),但要將測驗成績轉換成班級等第,排列出每班的名次,依每個學生在他班上的名次做為他選高中的先、後次序,讓每班第一名第一選他要讀的高中,第一名選完第二名再選,如此讓每校、每班的升學機會相同,這種升學法可稱之謂「學力測驗班級等分第升學法」,筆者稱之謂「常態升學」。
學力測驗班級等分第升學法(常態升學)的好處有:
一、徹底解決城鄉差距問題: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升學機會均等,居民自會就近讀自己地區的國小、國中,
在正常入學、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城鄉差距一定消泯,雖不能使每一個學生一樣
好(人類生來資質不同,要每一個學生一樣好是違反遺傳學原理的), 但一定讓每
一所國中一樣好,每一班級一樣好,每一班的學生都有同等的升學機會。
二、確保落實「常態分班」,「能力分班」不會死灰復燃:
能力分班是教改前各國中最大問題,而教改的主要目標也是消泯能力分班,追求分班常態,十年教改如果說有一點點成就的話,也只有在國中的分班的問題上有一些改善,但在現行全部學生一起比考試高分的升學制度下,還能維持多久是值得觀察的!以推行常態分班最努力的高雄市教育局來說,已經有允許英、數分組教學的計畫,如果單以英、數分組,又要常態分班,學校行政、老師教學如何配合?而且臨近高雄縣、屏東、台南各校學生升學的競爭,只有高雄市要強制常態分班是很難讓家長接受的。只有打破班級與班級的升學競爭,才能落實常態分班,只有常態分班,才有理想的國中教育。若實施「常態分班」,因每校、每班常態升學,必定落實常態分班,常態分班之後,依遺傳、教育、心理、人類、社會等學科專家的研究,人類智力也成常態分布,常態分班後,資質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班,成績自然不同,故同學學習成就的競爭小,建立良好的同班同學情誼,將來長大成人有社會各階層同學,對社會和諧是有助益的。
三、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可以班級為實驗、試教單位,做實驗性探討:
以曾經最熱門話題--建構式數學教學法而言,當初為何不試則已,一試就試全台
灣的學生,原因就在於以後的升學要學校與學校比,班要與班比,因此沒有那
個學校、那個班要先試、或者不要試,要試就全體一起來,才造成今天的大問
題,甚至家長要求國賠,賠他的小孩錯過了好的學習時間,如果升學能以班級
為單位,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可以班級為實驗、試教單位,在不影響學生升學
權益的情況下,可做任何探討,讓教育更進步。
四、學校辦學、老師教學回歸教育本質,回復為教育而教育的尊嚴:
現行升學方式老師都要背負學生升學考試分數的責任,久而久之,好老師就變
成「升學考試高分製造者」,以升學考試的分數為教學唯一目標,前幾年筆者
與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偶遇閒談,國文老師說:「課都教完了,不知要做什?」
我說:「依課本內容講點做人道理、人生觀、宇宙觀都可以呀!」他回答說:
「那些聯考也不考,講那些沒人要聽!」記得以前我的國文老師常教我們一些
做「人」道理,要「學吃虧」,一講半節課就過了,現在老師為了拼學生聯考
高分數,與聯考無關的事,沒有老師願意講,也沒有學生願意聽,因此現在學
生考試的分數越考越高,但是品德越來越不見了。
五、學生的學習可以自主:
現行全體學生比高分的升學法,升學考試要與全國同學比,使學生只好考什麼
念什麼,不管學生是上智、下愚,都必須以考試範圍做全力的學習,一如聯考
時代,分數是越考越多,但知識是越來越少。如果將升學回歸給班級,升學目
標只是與同班同學的比較有關,學生自己可由學校裡的小考、大考中定位自己
的能力,家長也明白自己孩子的性向、本質,九年一貫教育學程完成後的升學
測驗、考試表現大多已有定數,所以學校功課表現好的可以再加深、加廣多學
一些,學不好的,可在學科之外另謀學習途徑。由國家提供一個公平、相同的
學習環境,讓每一國民依自己的學習能力、性向做自主的學習才是國家辦學校
教育的真正意義。現在,為什麼有些家長要孩子在家學習、為什麼要上森林小
學,主要原因是學校教育都在配合「聯考」教學,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自由。
六、解決教本不同的問題:
教科書開放民編,各書局所編之教科書大綱一樣但內容多樣,在這知識高度成
長及多元的時代本是一件好事,但牽涉到九年後要與其他學校、其他班級的學
生比升學考試的分數,必然產生困擾。若將升學依據回歸給班級,同一班依老
師的教學選擇任何一版本,因是同班之比,老師不用擔心自己的學生比不過別
班學生而增加很多補充資料,學生也不用怕別校、別班學生學得不同而去補習
班補習,如此教科書越多元、越多彩多姿,越有利於台灣教育之發展。只有將
升學依據回歸給班級,教科書的編寫、出版才不須走回頭路,再將教科書的編
輯權再繳回國立編譯館。
最近有台北市長建議台北市級台北縣基隆市所有國中統一教本,以減輕
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問題的突顯。
七、解決考試範圍、試題種類的問題:
如果延用現行全體學生一起比高分數的升學方式,為了全體學生的表面公平,試
題範圍必須不超出教科書範圍,試題形式必須採取可用電腦閱卷的測驗題,不能
考作文,不能考問答題。前者使學習力強的學生錯過三年的黃金學習時段,分數
越考越高,學識越來越少,後者造成台灣語文教育等的每況愈下。如果將升學依
據回歸給班級,試題就可不限範圍,試題形式可以自由,可以多元,同一班的學
生在相同老師教導下的學習成果由一相同試題,相同判分的裁判裁決,不管是什
麼考試內容、什麼題型都會是公平的。考試題目超不超過課本內容的影響減到最
小。甚至出題時可以出幾題超過課本內容的題目,讓可以「舉一反三」的才子、才女突顯出來,讓真的「資優學生」自然表現出來,進到「明星高中」。
八、「升學補習班」會自然消失:
雖然多次升學考後,一些出色的學生強調他不補習他考滿分,但那屬於十萬分
之一也不到的高智能學生,其餘十萬分之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以上的學生是可
借補習推手多考幾分甚至幾十分的,也因這幾分或幾十分之差進入不同的高
中、職校,所以關心子女教育、前程的家長能不想盡辦法讓孩子多考幾分嗎?
以前各校統一一本國編教本,教學差別還小,所以只靠學校老師補就夠了;現
在教科書多種版本,多元化的教學使學校老師教學差距變大,所以現在變成只
靠學校老師補習不夠,須要補習班的名師補。如果學測維持現行辦法,只是想
一些如何讓考試時安全不出問題,只在題目的難易度上、生活化靈活度上打
轉,要不讓學生上補習班也難。如果現行的學測繼續下去,補習班對學生升學
影響力會逐漸擴大,讓國中教育更沒有功能,國中老師失去尊嚴,國中教育將
一敗塗地。要救國中教育,首先要讓國中的升學補習班消失,消失的唯一方法
是讓補習沒用,讓補習沒用的方法就是讓各校、各班的升學機會一樣,每班只
有一個「第一名」,補的分數再多也沒用,每班只有一個「第一名」。每班學
生的升學機會都一樣。升學責任回歸學生自身,專為升高中的補習班自然就會
消失。在教改口號下,為了學生受教的公平,教育當局要求常態分班、常態教
學,而升學方式仍換湯沒換藥,仍將全體學生一起比高分數做為升學依據,使
家長越來越不信任學校教學,紛紛將學生的升學委託給補習班,近兩年升學補
習班如雨後春筍,使人不得不反思國家幹麼還要辦學校,如果將升學依據回歸
給班級,補習班靠多教多考只能讓學生多考幾分,但決不能製造班級的第一
名,讓補習沒有升學效果,升學補習班自然消失。
九、確實執行鄉土教材、校外教學:
台灣雖小,但全台灣的學生也不可能有同樣的鄉土教材、校外教學,若教學內
容不同,依現行的升學方法就不能考,因為全台灣的國中生一起考、一起比誰
的分數高,考甲地,乙地學生覺得不公平,考乙地,甲地學生覺得不公平,為
了公平對待各地學生,只好不考,不考當然不教,教學就不能落實,所以國中
的鄉土教材、校外教學將與永遠是海市蜃樓,只有將升學依據回歸給班級等第
法,鄉土教材、校外教學才得以落實。
十、學生升學壓力減小:
以前「聯考」時代是五、六萬人在比,現在的「學測」對手有30萬人,但
「常態升學」將壓力減少為一班的30 ~ 40人,或有人說同班同學,九年
的相爭,又使人想起教改當初所實施之「自願就學方案」,其實「自願就
學方案」本是一真平等的升學法,錯在它要用國中全三年的成績做升學依
據,所以把「升學壓力」由兩天變成三年,又因為是學校老師給成績,變
成「教練」兼「裁判」,造成老師給分痛苦,家長又質疑公正性而失敗。
「常態升學」仍然維持客觀的兩天考試,與全班的30 ~ 40人決勝負,平
時班上的考試不影響升學,老師可以因人、因時、因情況、教學需要給
分,學校的成績只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學習能力、學習成果的參考,升學
考試時,是與相處多年的同窗老友比試,每人的分量如何?各人心理大多
有數,所以考試壓力會減少很多。
十一、老師教學目標可以不鎖定在聯考科目:
教師不須只要求學生聯考科目要考得高分,可以因才施教,學生資質好,要
求高一些,加深、加廣他的學習。學生資質不好,要求少一些,不會不管學
生資質如何,都要考到一定的分數才行。老師會允許、接納任何學不會的學
生,做到 孔夫子有教無類的理想境界。
十二、學生、老師在愉悅的環境下學與教:
學校老師不再為求自己班級升學好,與學校其他老師產生教學成就之競爭,教升學班與非升學班之差別,因為每班升學機會均等,老師之間沒有了升學成就的競爭而能和諧相處,而共享教學之樂。學生沒有能力分班,學生在九年的義務教育中,每一個人都受到同樣的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完成後,經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比出自己在班級的學習能力、成就的百分等第,依百分等第次序透明的選擇自己要讀的高中、職,這種選擇應是無怨無悔,使學習資質差的學生不會因教育的不公產生不平之心,為將來的社會帶來隱憂。
在學成績與升學無直接關係,所以學校老師對學生分數不用分分計較,家長也不須緊張,只要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成就,做為自己的讀書指標就行了。
十三、家長對自己孩有明確的認識:
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資質、特長借孩子在班上的表現能得到一明確、客觀的認
識,不會讓升學考試表現不好的學生家長怨懟學校不好,老師教學不力等。
十四、教師得到應有的獎賞,提升教師真正的學術地位:
如果老師的教學不再鎖定為學生升學考試的分數,教學只為學生的學習,他
就可因才施教,而且有教無類,對學習力強的加強、加廣教學,對學習力弱
者也會無限容忍,升學考試後,如果各校、各班成績有差異,可以考核成績
好的學校、班級之任課老師作示範教學,以提升全台的教育,嘉惠全台學
梓,而不僅僅是將老師的努力,讓少數學生得利,考上他不該考上的學校。
老師的教學功力不再獎勵在他教的學生身上,但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升學
考試中可以顯現,譬如某老師教的班級某科平均成績比其他班級都高,可追
其原因,若教學方法確有特長,教育當局可以安排「示範教學」,以讓其他
老師改進教學法而嘉惠全台灣的學生,這才是對教學能力強的老師最好的獎
勵。
十五、解救針對一試定終身的問題:
針對考試失常,沒有補救的聯考,一試定終身的缺失,「常態升學」可以參考學
生三年在學成績,提出申訴,在差的離譜的情況下,給予合理補救。
所以國中學生還在可塑期,老師、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影響很大,教育環境無法給學生相同的老師及學校,教育當局就要反向思考,給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解除每一位國中老師對學生升學的不確定感,放心的去為「百年樹人」而努力。無論如何台灣有最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願意獻身教育的老師,足夠的學校,唯一是國民九年義務教育、中學教育(高中職)、大學三段教程的兩次人才分流考試有一些問題,如果將這問題解除,台灣教育將是世界各國教育的典範。筆者以為台灣教育在現有的基礎上,讓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基礎化、生活化,所以第一次的人才分流應是學習能力的分流,不是考學生知道什麼、記得多少,而是他的學習能力,所以應以班級為單位,讓在同一學習環境下的學生自己比,讓同一班的學生有同樣的升學機會,引導台灣的每一所國小、中義務教育教出的學生有相近的知識程度、人文關懷,沒有城鄉差距,但不同學習能力的先天資質自然表露、分流進入不同的高中、職。高中、職應適性化、多元化,有各式各樣的明星高中,讓同是一個班級、相同老師教學的學生依自己的學習成就,做適當的選擇,當學生進了他適性、合乎自己學習能力的高中、職時,各高中、職再給予適合其學習能力的教育,作為就業或進大學之準備。大學教育要實力化、發展化,想要什麼樣的學生先訂定標準,讓多元化高中、職的學生訂定學習目標,做適當的學習歸劃、人生歸劃,讓出生在台灣的
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最公平、最適性的教育,活出健康、快樂、完全的人生。
其實「聯考」也好,「多元入學方案」也好,其所以造成問題只在把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放在一起比,國家並沒有給每個學生相同的學校、相同的班級、相同老師,所以學習九年後,要所有學生一起比幾張考卷的分數多少,是不公平的,筆者服務南台灣最好的女子高中三十餘年,本校每年級二十餘班,採取常態編班,每次月考獎勵每班的第一名,配合班級數每次二十餘名,有幾年換了校長,新校長新辦法,變成比分數,全年級取分數最高的二十餘名,因為比分數,所以有些班會有二、三名,有些班會從缺,實施一段時間後,發現這非常不公平,且引起家長選老師,老師為爭取學生月考的高分產生很大壓力及不妥的教學,敝端很多,也並未因此提升了本校升學率,因此再改回每班一名後,恢復本校的正常教學,也平息了分班風波,因為只有在相同老師、相同學習的環境下「比」才真公平。由本校的例子可以看出國中升學的最大問題就是把全台灣30萬的考生一起「比」誰考的分數多。國中學生還在可塑期,老師、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影響很大,國家辦教育,無法給學生相同的老師及學校,教育當局就要反向思考,給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才是。有一次去參加已是國中老師的一位優秀學生的婚禮,跟他的學生聊天,問她們那一位將來會升上高雄女中成為她們老師的學妹,她們竟異口同聲說誰也不會,因為她們是------班。她們才國一,就沒有希望、憧憬,教改專家您不心疼嗎?給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老師的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應是教育當局應該努力的,這樣的要求好像很難,其實不然,方法很簡單,只要導因為果,讓每個學生經過九年正常的學習後,透過公正的、嚴謹的、客觀的升學考試如現行之國中學力能力測驗,只要將測驗成績轉換成班級等第,排列出每班的名次,依每個學生在他班上的名次做為他選高中的先、後次序,讓每班第一名第一選他要讀的高中,第一名選完第二名再選,如此每校、每班的升學機會相同(常態升學),當各校、各班升學機會公平沒有升學的競爭時,各校、各班的校長、老師就會回歸真正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的真教育,讓國中教育正常,每一個學生就都能接受相同好的國中教育了。只有讓每一國民在15歲以前,受同量,同質的教育,才是國家辦教育應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