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當前經濟危機的建議:在全台灣廣設中華民國膳食服務站
作者:傌偀仇
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馬英九政府提出各種計畫,包含擴大內需、立即上工、發消費券、4年5000億建設、全民減稅、……,希望能增加工作機會、活絡經濟。幾百億、幾千億的錢這樣花下去,債留子孫,真的能提振經濟嗎?現在的情況是全世界信心崩潰,波及我們美麗的寶島台灣。倒閉潮即將來襲,大家都在想,如果今天少花100元,萬一被裁員了,就可以多吃一天飯撐過一天失業的日子,消費不振的惡性循環正在上演。也許面對這場世紀經濟災難,花再多錢也只是為尚未出生的子孫增加負擔而已。
這裡我們提出一個建議:在全台灣廣設中華民國膳食服務站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如果一樣是花錢製造工作機會,希望這些工作機會能夠讓人民吃飽飯,何不直接花錢讓人民吃飽飯,順便製造工作機會?只要把計畫中用來提振經濟的錢的一小部份改變用途,就可以在全台灣設立許多膳食服務站。讓台灣絕大多數人走路可到的範圍內,都有一處地點,每天有人會準備食物,12:00~2:00發送免費午餐,5:00~7:00發送免費晚餐,並提供乾淨飲水讓人用寶特瓶裝滿,來滿足那些沒錢吃飯的人基本的需求。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到膳食服務站又沒有東西吃的人,只要經由查核登記,每天有人負責送食物去。這些錢花下去進入經濟體系,一樣也能提振經濟並且增加工作機會。就算是給子孫留下將來要償還的債,這些將來要償還的錢也曾經確確實實地花在讓台灣人吃飯免於餓死的用途上。
政府可以用3年的時間,以每個月50~60個膳食服務站的速度來開辦,並隨時檢討改進。開始時的地點可選在閒置的場地(如蚊子館)以節約成本,或是地方政府推薦,如果在此設立膳食服務站,一定會有很多人走路或騎腳踏車過來領取免費食物的地點。最終在全台灣設立約2000個膳食服務站,每個中心約僱用50人負責煮食分配(有適當輪休),一年365天提供500~1000份免費的午餐和晚餐。視島內景氣情況,可能有少則100萬人,多則200萬人,要靠這個計畫來活下去。
這個行動將可直接製造約10萬個長期工作機會。這也是我們推薦採用辦伙煮大鍋飯的方式,而不是發食物券的原因。在當前的經濟情況,一個月20000包含免費的午餐和晚餐的工作,必然會搶破頭。這些工作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術,但以有炊事之經驗能力者為優先。每個膳食服務站也需安排一些人手派送熱騰騰的食物給有困難來膳食服務站的老人或身心障礙同胞。
這個計畫可以一直持續下去,成為中華民國社會福利方面的重要建設成就,以每年650億的預算維持(250億人事費用,300億食材,100億場地設備開銷)。如果有許多大額小額的捐款和義工服務來支持這個計畫,政府的負擔當可減輕,免費飲食的質量也可提高。這個愛心機制,也可以調節我們國內的農產品市場。如果豬肉生產過剩,就多採購豬肉來供應膳食服務站;如果某種水果生產過剩,就多採購那種水果來供應膳食服務站。
或許有人會擔憂這樣做會造成與民爭利,讓飲食業者收入減少,或使人不願工作的狀況。其實這些影響應該不會很大。在人力有限和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這種大鍋飯不可能很精緻很豐盛,一天兩餐的生活也不是人人追求的目標。有一般收入的人應該不會和沒有飯吃的人搶食物,而會在一般商家消費。想要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的基本需求,還是要有正當工作。
如果這個計畫真的實現,我們美麗的寶島台灣,將成為沒有人餓死的天堂。沒有餓哭的孩子,也沒有餓死的老人。街友和拾荒者都不必擔心下一餐在哪裡。許多失業者本來要自殺,有免費食物的供應,也有了活下去找機會的勇氣。國內治安會因而改善。某些社福照護機構能夠省下一些飲食方面的開銷。我們是一個農業進步、工業發達、商業繁榮的現代國家,政府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個願景。
倘若閣下也認可這個建議,並且從這個建議中看到中華民國的希望,請多多轉寄和轉貼這篇文章,讓當前執政的馬英九政府注意到這個建議,並完成這個夢想。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