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呼籲馬政府「別讓政治扭曲油價」的新聞報導,禁不住要拿第10任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先生來與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做作比較。
1978年,蔣經國當選總統後拔擢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當時,安定了35年的中華民國經濟及國際情勢突然面臨空前衝擊。首先,初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必須克服美國片面與中華民國斷交所掀起的民心士氣瓦解危機。
臨危受命的孫運璿立刻推動愛國捐獻活動來化解民間對美國與政府的不滿,並宣佈開放國民自由出國觀光的政策如期施行,新竹科學園區也依照預定計畫,於中美斷交十日後如常開工,鼓舞了許多台灣旅外科技人士回國創業,及時挽回了國民對國家的信心。同時,孫運璿本人也運用他在美國及國際間所佈下的人脈維持住中美關係,並推動美國國會於1979年通過臺灣關係法,讓中美雙方在斷交後依然保持實質關係,鞏固住了千鈞一髮的國防。
隨後,1971年又發生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許多經貿合作受挫;尤其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機更加劇打擊了民眾對政府能否穩定台灣經濟的信心。
大智大勇的孫運璿,立刻率團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以互惠的經濟合作計畫換取穩定的中東油源。同時讓國內蠢蠢欲動的民生用品價格一次漲足,徹底消除預期心理。使得台灣的經濟不但沒有因為國家遭受橫逆及石油危機而崩盤,反而蒸蒸日上,外匯存底迅速累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1982年,孫運璿針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城鄉差距與貧富不均,要求內閣團隊推出「全面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以兩百億的資金,縮短農民與非農民所得的差距,並且加強農村福利設施,提高農民生活水準。期間,孫運璿經常輕車簡從,四處察看工程進度,台灣致而踏進了「均富」殿堂。
統而言之,在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的六年期間,台灣在貨幣穩定與通貨膨脹的雙重壓力下,國民所得從1977年的1182元,到1984年的3134元,提升將近三倍。此外,台灣因為此期間超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創下世界第一紀錄,而被國際譽為「台灣經濟奇蹟」,中華民國也同時躍居亞州四小龍之首。
反觀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只因為一個「國際金融風暴」就讓四年前向全民保證的「633」等經濟成長政見全成泡影,執政以來,國民貧富差距持續惡化,2011年竟然擴大到九十三.三五倍而絲毫不知愧疚!
如今,世界石油危機又來襲了,未來四年,在無智無勇又無能的馬英九繼續統領下,台灣的經濟何能維繫不墜?人民的生活何能衣食無虞?
為2300萬台灣鄉親計,為中華民國圖存計,謹以曾經行走五湖四海,征戰大江南北,近年數度穿梭陰陽兩界的特殊經歷,建議為圖選票而屢用政治扭曲油價的馬英九,務必在5月20日,緊接著宣誓連任就職儀式之後,率領全體內閣團隊,在總統府前每人焚香633柱,列隊向孫運璿先生遺像行633次三跪九叩禮,同時眾口一致的朗誦「乞求救亡機宜咒」633遍,凱達格蘭大道就會變成蘊藏有千萬倍於釣魚台列島石油的寶庫。則,世界石油危機化矣, 633謊言成真矣,人民對你的支持度瞬時鞏固矣。
切記!切記!擅用愚民手段謀權的馬英九,切切記!
劉兆玄:別讓政治扭曲油價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專訪】 2012.04.02 03:02 am
二○○八年一上任就宣布油價調漲的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政治不能扭曲油價,堅定做對的事,即使被罵臭頭也無悔」;可惜當初的堅持,卻在五都選舉前棄守,油價減半緩漲重回原點,讓他既感慨又無奈。
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凍漲油價,二○○八年總統大選結束,馬政府五月廿日就任,甫就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在五月廿七日宣布油價調漲。當時民眾大排長龍買油罵聲連連。
劉兆玄說,宣布油價調漲前,民眾已有預期心理,還拿著桶子去買油儲油,讓台灣陷入公共危險危機,因此他決定採取「突襲策略」,油價解凍比預期提早五天。他回憶:「漲價已經很不高興,突襲就讓民眾更不諒解,但我覺得是值得的,這一定要做的」。
劉兆玄強調,過去多年來為了照顧某些產業,油價已高度扭曲,如果還動輒以政治的方式凍漲,無疑更扭曲,這是非常不對的做法。
「可惜五都選舉之前又採取減半緩漲,這個犧牲後來就沒有價值了!」劉兆玄說,馬總統連任後,新內閣又面臨相同問題,「現在的場景讓我很感慨、很可惜!」
劉兆玄強調,台灣本土自產能源幾乎是零,能源價格會繼續上漲;台灣又要享用最低廉的能源價格,勢必要從別的地方補貼,這種做法不能再繼續。他指出:「用政治或選舉因素加深價格扭曲,永遠不能回到常態處理能源。」
劉兆玄呼籲馬政府,只有持續推動節能減碳的政府,才有說服力去告訴老百姓,能源價格為什麼要漲,並改變民眾使用能源的習慣,這比天天去吵能源價格更重要;台灣的寧靜革命必須堅持,「陣痛過了,如果不堅持、就忘掉,就要不斷的遇到同樣的事情」,政府必須堅定既有主張。
【2012/04/02 聯合報】
嘻笑怒罵皆文章!歡迎光臨「有無居」,敬請點個推薦或回應,滿足散客小小的虛榮心吧!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