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商务区,位于主岛中部,重点布局发展高端商务、行政办公、金融保险、高尚居住及旅游服务。包括:(1)岚城组团,规划面积约11.5平方公里;(2)竹屿组团,规划面积约18.2平方公里,这两个组团定位发展商务会展、金融保险、行政办公、酒店餐饮、购物休闲、生活居住等。(3)潭城组团,即现有老城区,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重点改造提升城区市政设施,定位为发展商贸服务、教育医疗、生活居住、旅游服务等功能。
2、港口经贸区,位于主岛西南、东南部,充分利用未来陆海空交通便捷及两岸人员、货物、资金高效流动的优势,建设具有特色、功能完备的现代港口经贸区。包括:(1)金井湾组团,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台湾购物街、台湾精品免税街、台湾饮食街及景观商务区、水景住宅等,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高品质滨海商贸区。(2)吉钓港组团,位于吉钓岛及周边区域,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以对台深水货运码头为依托,规划设立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港口航运、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运代理、转口贸易等,着力提高产业附加值。(3)澳前组团,位于主岛东部澳前区域,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以对台客运码头、中心渔港为依托,主要发展综合商贸、水产品深加工及台湾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争取近期开辟两岸海上直航快捷通道,未来与拟规划建设的支线机场相结合,将有利于形成陆海空一体化便捷交通。
3、科技文教区,位于主岛中北部,布局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低碳科技、文化教育和产业研发服务设施,建设两岸合作的低碳科技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文化教育合作区。包括:(1)中原组团,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洁能源、高端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强的绿色低碳产业基地。(2)平洋组团,位于幸福洋中北部,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产业研发等,成为两岸合作的文化教育基地和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基地。(3)幸福洋组团,位于幸福洋围垦区,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体现“智能”特色、“智能”经济的滨海新区,构建智慧住宅、智慧节能、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两岸合作的“低碳智慧”示范城市。
4、旅游休闲区,主要位于主岛东南部海岸及邻近岛礁和海域,着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建设山海融合、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用地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3平方公里)。包括:(1)坛南湾组团,位于主岛东南部的坛南湾、山岐澳一带,开发建设高水平国际旅游精品及观光休闲养生景区,布局发展高品质度假酒店、国际养生村、沙滩俱乐部、海洋主题公园、休闲度假乐园等,打造高端国际养生度假区。(2)海坛湾组团,位于主岛东部海坛湾一带,依托天然海滨沙滩、国家级森林公园,主要发展海滨观光产品和海上休闲运动,打造高层次的海滨观光胜地和公众休闲活动区。
(二)离岛(小岛)开发
屿头岛初步定位发展高尚住宅区及生态国际村;
大练岛初步定位发展船舶产业岛;
东庠岛初步定位发展海洋牧场岛;
草屿岛初步定位发展海上补给基地;
塘屿岛初步定位发展高端国际度假岛。
八、产业发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机械装备、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水产加工、精致农渔业、特色船舶修造。
(三)旅游业。重点发展滨海渡假、文化旅游、旅游购物、休闲养生等。
(四)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研发会展等服务业。
九、综合交通
(一)对外交通
1、重点建设渔(溪)平(潭)高速、平潭海峡大桥(含复桥)、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和福(州)平(潭)高速铁路。
2、规划主岛港口主要布局在金井-吉钓岸段和澳前南部岸段,依托金井-吉钓港口建设吉钓保税物流港区;依托东澳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集两岸海产品集散、旅游免税购物为一体的澳前综合商贸服务区。远景在流水湾岸段规划预留大型港区。
3、规划在实验区设置支线机场,初步选定澳前镇东侧为备选场址,具体选址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程序报批。
(二)内部交通
1、总体形成“一环两纵三横”的主干路网骨架,“一环”为环岛路,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两纵”为南北向的坛东、坛西大道;“三横”分别为渔平大道、苏平大道和福平大道。“两纵三横”规划为城市快速路。
2、构建低碳化的轨道交通系统。主岛内中远期规划轨道交通系统,串联城市各片区及相关组团。
十、市政基础设施
(一)供水
近期规划从已建的福清闽江调水工程龙高支线东林水库取水,首期规模为4.11万立方米/日,二期规模为7.32万立方米/日;中远期考虑从闽江大樟溪古城村取水,经过长乐三溪水库或福清东张水库分水后,供应给实验区的水量最终规模为51.8万立方米/日。主岛规划两座自来水厂。一座在三十六脚湖附近的原北楼山自来水厂厂址上扩建;另一座位于主岛北部的中楼村附近。
(二)供电
规划期内主岛设置1座500千伏变电站,5-6座22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网架以500千伏平潭变电站为中心,形成两个双环网网架。同时由主岛引2回与福清华塘变电站连接。
(三)污水处理
主岛规划4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中原、岚城、吉钓及坛南湾组团,远期污水处理总量为4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100%。重视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规划期内城市污水回用率不低于70%。
(四)垃圾处理
主岛规划建设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厂址位于北厝镇澳仔山谷垃圾堆放场西侧,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600吨/日,远期达到900吨/日。规划将现有垃圾堆埋场改造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配套建设炉渣及固化飞灰安全填埋场。
十一、社会事业
(一)教育
重点建设平洋组团海峡教育园区,布局两岸合作联办大学,培养高端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依托潭城、金井湾、幸福洋和岚城组团等,布局职业教育设施。规划期末小学约77所,初中约26所,高中约22所。
(二)医疗卫生
规划设置三级综合医院4所,分别位于幸福洋、竹屿、潭城、金井湾组团;二级医院6所,一级医院结合各组团内社区、乡镇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结合实验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在坛南湾组团依山、临海区域适当布置建设高端疗养、美容、保健、养生度假设施。
(三)文化体育
依托中岚、岚城组团和西海岸滨海地区设置文艺展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电影院、剧院等。初步规划集中布局文化中心4处,分别位于竹屿、潭城、幸福洋、金井湾4个城市组团的中心地区。结合各社区及中心乡镇配建文化活动馆与老年活动馆。
规划在主岛中部地区预留设置大型体育中心,服务全岛及中北部区域;金井湾组团设置片区级体育中心1处,服务主岛南部地区。社区级体育设施用地按照国家标准设置。
(四)社会服务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各类养老、残疾人、精神卫生和儿童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服务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各类救助对象的救助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进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对婚姻、殡葬等各项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十二、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
(一)生态保护
1、建设涵盖城市水源、公共绿地及串连君山、坛南湾、竹屿湾、苏澳四大生态廊道,构建主岛的生态保护体系。
2、通过进一步完善防风固沙的防护林建设,在主岛主要五大风口布置建设阻风廊道,有效减缓东北季风影响,塑造岛内宜居环境。
3、在金井湾、竹屿、幸福洋组团预留布置大片绿地、湖面水体等,通过绿廊、水廊、路廊降温,作为城市降温廊道,营造舒适微气候系统的节能效果。
4、预留200-500米生态保护绿地,严格保护三十六脚湖、竹屿湖以及君山水源环境敏感区域。
5、保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二)环境保护
全区范围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应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台湾海峡、海坛海峡海域执行不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全区大气环境质量应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全区声环境质量应严格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全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达到国家相应污染控制标准。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水下文物、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特色民居)、特色地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十三、近期建设
规划近期(2015年)启动开发区域建设用地规模约20平方公里。近期启动开发区域涉及中岚、吉钓港、金井湾、澳前、中原、坛南湾等相关组团,主要是全面启动道路、供水、供电、码头、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为实验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及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近期工作
近期主要工作情况 实验区成立以来,按照福建省委“四求作为”的要求,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始终保持快速推进的态势,相关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在福建省加快平潭开放开发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下,福州市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实行与县政府“政区合一”的运作机制。
着手规划研究编制
福建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将提交福建省政府审定。总体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正在抓紧编制,邀请台湾、新加坡等规划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及评估论证工作。2009年10月29日,实验区与新加坡国有淡马锡控股公司独资拥有的星桥国际私人有限公司签署了规划合作备忘录,合作规划平潭国际旅游商贸城。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全面展开重大交通、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功能区布局。着手做好起步区和近期有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详规工作。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平潭海峡大桥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接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平潭海峡二桥、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在开展。按照滨海旅游道路标准规划建设近100公里的环岛公路,加快形成城市公路网络。加快景观大道和滨海新城Ⅰ区主干道路等市政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工;继续推进三十六脚湖保护和扩容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展第二水源地、岛外调水或海水淡化评估论证,筹建22万伏输变电工程。
落实优惠政策措施 福建省委、省政府本着突出对台、先行先试,体现倾斜、激励发展的原则,从支持平潭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加快先行先试、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赋予平潭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省财政10年内对平潭实行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的财政体制;2009年7月1日起平潭电价按福州市区电价标准执行;把平潭列为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实验区建设用地由省政府单列审批,等等。在相关政策的有力带动和有效运作下,目前投融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已有近10家银行累计向实验区提供授信额度120多亿元;实验区成立后已报批急需启动建设项目用地9200亩,确保实验区开发建设持续推进。
加强全方位招商引资 先后有200多家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港澳等一大批海内外知名企业和财团来岚考察,主要投资意向涉及旅游开发、星级酒店、房地产、新区规划设计、水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物流配送等十多个行业和领域,初步达成意向项目40多项,意向总投资达360多亿元。
扩大两岸交流合作
实验区成立以来,先后接待了台湾中华亚太中小企业经济合作促进会、台湾海峡农业基金会、台湾中华研究院、台湾妈祖联谊会等企业和相关机构,进一步深化了与台湾各界的沟通联络。10月30日,在平潭猴研山举行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距离点揭碑仪式(平潭猴研山与新竹南寮仅距68海里,为两岸最近点),台湾新竹市市长林政则率员参加。11月上旬以来,台湾金门县长李炷烽、马祖县长陈雪生分别率团来岚考察,双方在增进两岸交流合作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
积极争取国家赋予海关特殊监管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先后于6月中旬和9月下旬向国台办、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国家有关部委逐一专门汇报相关工作,省政府《关于请求将福州平潭岛列为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请示》(闽政文〔2009〕296号)已上报国务院。9月份以来,国台办、海关总署等有关部委领导相继到平潭实地调研,尤其是1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来岚考察,对实验区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加快实验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步入快车道 寻求新突破
六千多吨的高速客滚船“海峡号”从福建省平潭岛金井码头出发,劈波斩浪,以40多节的航速驶向外海。以这样的速度,从福建平潭到台湾台中港只需3个小时。预计今年8月平潭至台湾的海上快捷通道就可开通。到那时,海峡天堑变通途,平潭台湾“一日工作生活圈”呼之欲出。
斥资4000万美元购入由澳大利亚制造、时速高达48节的目前世界上航速最快的高速客滚运输船,即将开通对台航线之举,是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步入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近日新华社记者随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到平潭看到,昔日荒凉、闭塞、落后的海岛平潭,如今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在澳前海峡高速客滚码头建设现场,工人正在冒雨作业,山体爆破、土方回填、海底施工,各项作业有条不紊;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幸福洋组团项目目标是打造两岸合作的低碳经济示范区,吹沙造地工程已全面开工,记者看到2条巨大的黄色沙龙正在回填昔日的垦区。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此项施工一举两得,一边吹沙造地,一边疏浚航道;总投资50亿元的环岛公路按双向六车道、时速60公里的标准设计建设,目前龙王头段、坛南湾段、竹屿口段25.3公里已全线开工……
据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人龚清概介绍,按照福建省提出的三年内基本形成开放开发条件的要求,平潭岛去年完成投资96.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近乎一天投入1亿元,集中力量破解基础设施、产业平台等瓶颈制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两岸对接的有利条件。
今年,“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3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两岸区域合作综合实验,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这表明平潭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去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潭开放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平潭现场办公,要求举全省之力,超常规推进平潭开放开发,推动平潭在两岸交流合作和福建跨越发展中发挥先锋先导作用。这次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第一站就来到平潭,体现出对平潭岛开放开发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听取平潭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汇报后明确指出:平潭开放开发要坚持“四个高”的要求,即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选择项目、组织方式上注重闽台高度融合。
一年来,平潭的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2009年12月,平潭海峡大桥和渔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平潭岛对外陆路交通结束了轮渡历史,并且使平潭从海岛经济形态变成半岛经济形态,更加有利于开放开发。目前,从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通往平潭均已实现全程高速公路交通,二、三个小时即可到达。平潭海峡大桥复桥也于去年9月28日动工建设,合福高铁平潭上岛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也已开工建设。交通条件大改善将为平潭腾飞插上翅膀。
火热的平潭吸引了海内外客商尤其是众多台商的目光。由台湾协力集团投资73亿元建设的协力微电子产业园于201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主要建设集成电路封装、6英寸芯片、8英寸芯片和研发基地,其中6英寸芯片将2年内投产。台资冠捷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6.4亿美元,主要建设液晶面板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共10家企业。
2009年以来,台湾中小企业联合会、冠捷科技集团、台湾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远雄集团、东森集团、中原大学等工商企业、行业团体、高等院校等分别组团到平潭考察洽谈项目。台湾高雄地区工商、文化、教育等各界人士专门组织成立了高雄-平潭投资开发促进会。台湾世新大学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福建海峡学院落户平潭,去年已招收第一批学生。
龚清概介绍说,未来的平潭着力打造三个形态:自由贸易、生态旅游、幸福宜居,同时坚持生态、低碳、智慧、开放的理念。平潭采取多组团多片区模式全面推进,高标准规划,致力打造台湾民众“第二生活圈”。
龚清概表示,开放开发之初,平潭综合实验区已着手进行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探索。成立了由两岸产业团体、研究机构、文教社团的代表和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作为民间性议事咨询机构,广泛听取和吸纳台湾各界的意见和设想,共商平潭开放开发中台湾同胞关注的重大问题。邀请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等一批规划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使实验区规划建设充分体现“台湾元素”。
龚清概说,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平潭将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在两岸“共同管理”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寻求新的突破,争取早日把平潭打造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任职通知 福建省政府关于龚清概、杜源生任职的通知
闽政文〔2010〕293 号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
经研究决定:
任命龚清概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任命杜源生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原省政府任命的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职务自然免除,不再办理免职手续。
二○一○年八月十一日
自此,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平潭综合实验区”或“平潭实验区”;不再使用“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这个名称。
传媒中心
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挂牌
2011年8月4日上午,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筹建组挂牌,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谢秀桐为筹建组揭牌。
据悉,成立传媒中心是实验区实行扁平化、高效率管理机制的又一探索。传媒中心将下设报社、网站、电视台等,采取全媒体的运作方式,全方位、高层次地向海内外宣传平潭的开放开发 ,为实验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实验区传媒中心筹建工作6月份启动,各项筹建工作紧锣密鼓,齐头并进。目前办公楼整修接近尾声,采编设施安装即将开始,首批27名从业人员的招聘工作也正在进行。招聘启事发布后,被许多网站转载,目前已有包括英国、新加坡海外人士在内的500多人报名应考。
规划近期(2015年)启动开发区域建设用地规模约20平方公里。近期启动开发区域涉及中岚、吉钓港、金井湾、澳前、中原、坛南湾等相关组团,主要是全面启动道路、供水、供电、码头、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为实验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及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平潭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采用国际邀请招标的办法,由台湾中兴、日本日建、英国合乐、德国意厦规划机构同时开展。4家规划成果将各取所长,然后规划汇总,对总体规划的深化完善提供直接的参考。
经过评委会评选,台湾中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与台湾皓宇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体的设计获得了一等奖,英国合乐集团有限公司、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根据方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行区;以及海峡西岸生态宜居的新兴海岛城市,探索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新领域,逐步把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根据规划,平潭将着力构建成为两岸区域合作前沿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新的便捷通道、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支撑体系、两岸合作的低碳科技示范区以及国际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实验区的规划范围为原平潭县15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岛内开发建设采取组团推进、分时序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分成“四区、十一组团”,依托功能分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在交通方面,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对外交通将打造海陆空合一的交通网络。重点建设渔(溪)平(潭)高速、平潭海峡大桥(含复桥)、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和福(州)平(潭)高速铁路。
内部交通总体形成“一环两纵三横”的主干路网骨架。其中,“一环”为一级公路标准的环岛路;“两纵”为南北向的坛东、坛西大道;“三横”分别为渔平大道、苏平大道和福平大道。“两纵三横”规划为城市快速路。
作为启动建设的重点,总体规划对水电等市政基础设施也提出要求。根据规划,近期从已建的福清闽江调水工程龙高支线东林水库取水;中远期考虑从闽江大樟溪古城村取水。用电方面,主岛的220千伏网架将以500千伏平潭变电站为中心,形成两个双环网网架,同时由主岛引二回与福清华塘变电站连接。
双币制度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2年2月14日介绍平潭综合实验区规划暨人才招聘计划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将在平潭实行人民币和台币的“双币制”,从财税、金融等方面促进实验区的发展。
范恒山介绍,实验区规划的金融政策比较开放,岛上将实行“双币制”,允许平潭的银行机构和台湾地区银行之间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的账户和新台币同业往来的账户,同时允许平潭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为境内外企业以及个人开人民币账户和新台币账户。
范恒山表示,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将在制定产业准入和优惠目录的基础上对平潭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如果台湾居民在平潭工作,在所得税方面如果跟内地的所得税存在税负差额,差额由福建省给予补贴,而且补贴方面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因提出十年初步建成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目标而备受瞩目。在2012年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省长苏树林表示,要将平潭打造成一个机制先进、政策开放、文化包容、经济多元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实验区。
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共同家园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最大特点是探索实行“五个共同”的新模式,即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
“‘五个共同’的本质内涵,就是两岸同胞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平潭开放开发,合作建设共同家园。”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说,在共同规划方面,将邀请台湾规划机构参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进一步编制。在共同开发方面,将向台湾同胞开放建筑市场、就业市场和投资市场等。在共同经营方面,一些片区将可以由投资商独立经营或共同经营。在共同管理方面,将合理借鉴台湾社会管理模式,以及鼓励台湾同胞参加人大政协的参政议政活动等。在共同受益方面,将通过法律法规保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
实施“四个一千”人才工程
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信治说,“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就是从2012年起,用五年的时间,面向台湾引进一千名专才,面向海内外招聘一千名高层次人才,从省内选派1000名年轻干部到平潭工作,培养1000名实验区人才。
苏树林介绍,平潭综合实验区将面向台湾同胞招聘一名区管委会副主任,“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台湾同胞更好地参与到平潭的管理中来。”[2]
http://big5.chbcnet.com:82/news/tegao/2010-01/11/content_135472.htm
專家: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是未來兩岸區域經濟整合重要的一步 |
www.chbcnet.com 2010-01-11 來源:華廣網 |
華廣網1月10日福州訊(民生)被稱為“福建對臺新特區”的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近日獲得金融機構大額融資支援,將與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加強政銀合作,推進平潭島開放開發,雙方合作金額達200億元。 福建社科院亞太所研究員鄭有國在接受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兩岸觀察家》節目採 訪時表示,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是未來兩岸區域經濟整合重要的一步,希望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其中。 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重大舉措,福建省、福州市去年在平潭設立綜合實驗區,並將其功能定位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綜合實驗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綜合實驗區、省會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是建設成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沿平臺和省會中心城市的新興城區。目前已完成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組建、功能區規劃、兩岸客貨滾轉碼頭設計、環島海濱景觀大道前期工作等。實行“政區合一”運作機制的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去年9月3日正式開始運作。 鄭有國表示,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是未來兩岸區域經濟整合重要的一步。因為在兩岸關係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兩岸“三通”之後,如何在原有的兩岸經貿的基礎之上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不但將從經濟的層面推進兩岸經貿的發展,而且很可能在經濟合作制度框架方面獲得一些突破。因為這裡將實行海關特殊監管和更加靈活便利的政策,特別是該實驗區鼓勵台灣縣市、同業公會和有關機構與福州市共同規劃、共同投資、共同建設、共同受惠的做法尤其值得關注。 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規劃設立台灣轉口貿易加工基地,鼓勵台灣出口商品利用基地加工增值後再出口,這種類似于經濟特區或稱先行區的産物將發揮更大的效用來支撐兩岸的交流,而這種交流的前提之一是解決物流通道的問題。 2004年經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終極”高速公路骨架佈局,同時也是中國公路網中最高層次的公路通道,京臺高速是這一規劃中一條縱向主幹線,起點北京,途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計劃終點台灣台北市,全長2030公里。鄭有國表示,京臺高速是大陸公路網中最高層次的公路信道,是原有規劃中的京福高速計劃將終點延伸到台北市後的新名稱,目前北京至福州段除一段在建外,其餘均已全線通車。 據了解,去年9月,福州市為加快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推出十二項新政策,近日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又獲得金融機構200億大額融資支援。對此,鄭有國認為,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作為兩岸之間一個全新的綜合試驗區,政策和資金支援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各方還必需同心協力加以推動,特別是要更多的台灣同胞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兩岸居民共同開發、共同管理的特色,並進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
本文於 2012/02/19 23:26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