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上部分一开头就指出中国(大陆)政治体制及其运作的2条主线,本篇中部分就把第一条主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精简完整的写清楚。
三、中国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
1、民主党派的基本历史概况
“9.18事件”以后,社会各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日甚一日。“西安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同意抗日,国内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些爱国抗日的民间团体和个人陆续参与其中。在抗战的洗礼中,他们逐渐发展成“三党三派”并成立了政党同盟——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事实上成为国共以外的政治第三势力。
抗战胜利初期,以民盟为首的第三势力积极在国共间斡旋,提出“和平建国,实践宪政”为主的政治诉求,民盟等与国民党的共同点是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共和国,与中共的共同点是组建代表全国各阶级阶层的民主联合政府。
内战爆发后,第三势力被国民党政府强硬取缔,只得转入地下斗争。随着国军的失败,国民党内也出现了分化,党内的中间务实派和长期打入冷宫的左派结合,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组织,由于历史的渊源,还有些加入到第三势力之中。这样,1947到1948年间,中国的政治势力快速演化成两个敌对的阵营,一个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他们控制了国家政权机器,另一个是以中共为首的,包括国民党中间左派和第三势力等在内的广泛联盟。内战的结果,第一个阵营转进台湾,第二个阵营建立了新政权。除中共外,第二阵营其他党派经过内部整合,定型为以下8个政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这里稍微提一下民革、农工党和台盟。在今日的台湾,中国国民党、新党和亲民党合称“泛蓝”,都是原先转进来台的中国国民党。在大陆人看来,大陆的民革、农工党和台湾的“泛蓝”,才是完整的中国国民党。前面提到的民革,他是1947年初成立,农工党更早,是国共第一次分家后1927年末成立的,一度党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和“中华革命党”。台盟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由一些台湾省籍人士辗转到香港成立的。值得点睛一下的是,台盟可是“正港的台湾人”哦——当年这些“党外”流血拼命时,那些今天借“党外大旗”作威作福的“精英”还没出世耶。(*^__^*)
嘻嘻……
1949年后的几年,民主党派一度得到发展和壮大,但是随着中国大陆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党派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在中国大陆一度彻底消失。特别是中共之后的“反右”运动,民主党派遭到一定的冲击和压制。10年文革期间,民主党派更是长期处于瘫痪和解散的非正常状态。改革开放后,民主党派得到了平反和恢复,不幸由于89年“政治风波”,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横遭打击,民主党派失去一次发展的好时机。
长期看,齐天个人认为,随着中国(大陆)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建设改革的深入,其他方面的建设改革必然要与时俱进的跟上形成配套整体向前。新阶层的出现、多元化社会的孕育等因素的推动,政治继续民主化是个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因此,民主党派必然会进入一个长期发展和优化整合的新阶段,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力量对比和关系会逐渐回到1949年前后的理想水平。
2、民主党派参政的先决条件
齐天知道台湾朋友是无比热爱民主和自由的,这里必须要指出民主党派在中国(大陆)参政的先决条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拥护和接受中共的领导。
齐天可以想象对中共最没有反感的台湾朋友看到这点也会有点别扭。当然,齐天可以故意漏之不写,那样就不诚实了。
正是因为诚实,齐天希望台湾朋友理性的考虑2个问题。一是台湾现阶段和可预见的将来,搞西方多党制是否符合台湾民主的进步方向,蓝绿台面恶斗和幕后分赃何时休止?二是蓝绿双方一个坚持“中华民国”却处处示弱,一个宣扬“台湾共和国”又总搞暴力政治,双方没有政治的前提共识,又何时休止?
坦白讲,齐天在理论上也反对民主党派必须接受中共的领导,但是面对中国(大陆)的当前现实,内部各方面快速发展,外部反华势力无孔不入,脱离中共的领导,脱离社会主义大方向,民主党派难免不走弯路。台湾朋友们,理想是要坚持的,现实是要面对的。齐天觉得,坚持民主和自由的理想,就应该在现实中小心谨慎的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3、人民团体
在西方社会和政治中,有利益群体和集团、压力群体和集团这些政治团体,利益集团和压力集团是西方政治中除政党以外的政治势力。在中国社会和政治中,相对应的是人民团体。(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是否有利益集团和如何定义之有分歧,但是一致认为中国没有压力集团)
中国的人民团体,有的可以看成中共的外围组织,有的可以看成半官方机构。作为中共的外围组织,他和民主党派一样接受中共的领导,是中共和经济基础的桥梁纽带。作为半官方机构,比如妇联这样的人民团体,由国家财政完全供养,他的工作等于代表中共和国家机关行使有关“妇女(和儿童)权益类”的维护工作。
在中国大陆,主要的人民团体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简称“青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台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侨联”)”。此外,代表各界别的行业协会,比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宗教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等都是人民团体。
随着大陆的各方面的发展,人民团体也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很多非政治功能性的人民团体。总体看,齐天认为,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一样,都会遇到大发展和大优化整合的阶段,他们都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因素。
四、中共领导多党合作的实例
文章前三点大致介绍了中国(大陆)政治的方方面面,第四点就介绍一个实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让台湾朋友知道中共是怎么“独裁”中国(大陆)的。哈哈。
1、2009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负责决定的起草工作。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和贺国强具体负责起草组的工作,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和李源潮参加起草组的工作,起草组由49名来自有关地区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长期研究党建问题的专家学者组成。
2、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组织讨论征求意见,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要求,认真组织讨论研究,共向中共中央报送121份书面报告,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4、从3月下旬到9月上旬,起草组分成7个调研组,分赴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12个省份,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期间,起草组成员共召开52个座谈会,同近600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进行交谈,并到100多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形成7份有分量的调研报告。起草组还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18个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5份专题调研报告。讨论、研究、起草;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6个多月里,起草组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数十次分组会议,39次工作班子会议,共起草文件框架稿7稿、文件稿37稿。
5、6月4日,7月2日,胡锦涛先后两次主持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决定稿,常委们作出一些批示。7月23日,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稿,政治局委员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根据这三次会议精神,起草组对决定稿进行30多次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
6、7月28日,中共中央将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半个多月,各地区各部门,党内老同志和部分党外人士对决定征求意见稿深入讨论,共提出1767条意见和建议。8月11日,胡锦涛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7、9月3日、9月8日,胡锦涛先后主持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听取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
8、9月15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代表起草组向全会作说明,为期4天的全会,安排2天半对决定稿进行审议。全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共提出修改意见191条,起草组对这些意见逐条梳理并吸收修改25处。17日晚,胡锦涛主持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会分组审议情况的汇报,对决定稿又做出指示,起草组连夜修改。18日上午,全会继续分组讨论,又提出15条修改意见。18日中午,胡锦涛主持政治局常委会审定,形成决定草案,18日下午,决定草案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会议的缘起
实际上,政治协商制度并不是中共单独发明的。早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下旬,国共谈判就组建新政府达成原则共识: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国内各界充分协商,再在此基础上确定国民代表产生办法并召开国民大会(不是TVBS的政治娱乐节目哦,呵呵)、制定新宪法,最后选举产生新的国家元首和政府组织。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随着内战的爆发,国民党蒋介石右派集团拒绝承认和落实政协会议的有关决议成果,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炮制“宪法”并选举“总统”和产生了“新政府”。这个所谓的“选举”与“政府”在任何意义上都是非法与违背政治原则的!
1949年上半年,随着“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期待召开的代表全国各界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条件已经成熟。经过几个月的磋商,9月21日到30日,新的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等决议,以此为基础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经过5年的准备,1954年新的国民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过渡的国家立法机关的使命宣告结束,但是作为全国各党派民主协商的有效机制从此保留了下来,形成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和职能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无党派人士,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各民族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的方式就是定期和不定期的举行各级政协会议,民主监督的方式就是参加中共、国务院和国家机关组织的有关政务检查活动。参政议政的方式就是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参加中共和国家机关的有关会议。
3、政治协商的组织构成和机构设置
政治协商由中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各少数民族代表、香港特区同胞代表、澳门特区同胞代表、台湾同胞代表和归国华侨代表和其他特邀代表组成。
政协虽然按照行政区划成立各级政协,但是政协委员按照界别召开会议。全国政协设置9大界别的专门委员会,他们是: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港澳台侨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
各级政协常委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主席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此外,常委会根据情况不定期的召开各种专门会议。每年3月初的2个星期,人民政协在北京召开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各级政协的主席是同级中共党委的常委,实际最多有2个任期共10年的限制,其他政协委员的任期尚没有限制。
待续……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