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solarism
市長:sunism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solarism】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我支持馬英九繼續躲在「憲政二線」
2009/08/16 14:38 瀏覽3,033|回應2推薦17

WHAT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7)

luppo
西樓
tears
說說話
路人的爸爸
ღ電子猴ღ
無名也好
之女
人民真的最大?
zhenling

more...

 

我支持馬英九繼續躲在憲政二線

他的能力與人品也只適合憲政二線

讓宋楚瑜出來組閣吧!

台灣需要內閣制與廉能的人出來領導!

台報: 馬英九堅持站在「第二線」

2009-8-15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8/15/twsz01-1127316.htm

【大公網訊】馬英九昨天終於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洋洋灑灑列出九點裁示,也宣示「全國救災總動員」。這至少表示馬政府已經意識到,要以「國家緊急危難」的規格處理八八水災,但為什麼要等到七天之後,馬英九才發現這場災難的規模非同小可?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回顧九二一地震,李登輝「總統」在第一時間就掌握災情的嚴重性,立即「升格」為「國安」危機。和九二一相比,馬英九在發生的第一時間,幾乎到了「耳聾眼盲」的地步,人民要問,究竟是誰、那個機關在第一時間用錯誤的研判,遮住了「總統」的耳目,讓馬英九至今不悔地重覆:「災害防救法已經足夠」。

災害防救法當然具備了救災、防災的機制,但就像「傳染病防治法」可以處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疾病疫情,卻無力因應SARS一樣,當災害大到一個程度,就需要「總統」拿出大破大立的魄力,站到第一線主導救災,但無論是在野黨大聲呼籲、媒體反覆申論,或是災民的摧心嘶喊,「總統府」都不為所動。

一個星期以來,太多事實證明「災害防救法體制」因應八八水災根本捉襟見肘,例如「要不要接受外援」這個問題,第一時間「國防部」推「外交部」、「外交部」推給消防署。

接受外援,牽涉到敏感的兩岸、國際關係,怎麼要、要誰的,豈是消防署能做主?光這一件事,就吵翻天,如果美、日機具能早點到位,就算不能把災民從鬼門關拉回來,至少大家也能少吃點苦頭。

當馬英九拿著大聲公,對著災民解釋「緊急命令和災害防救法內容有多少重覆」時,他其實沒有聽懂,災民呼喊緊急命令,真正要說的是:「我們已經不相信「行政院」,「總統」你接管救災吧。」

馬英九昨天終於召開任內第一次「國家安全會議」,但會議開完,百姓才發現馬英九依然堅持站在「第二線」,執行救災、災後重建的還是那個讓國人已經信心崩盤的「行政院」,老百姓實在很難為馬英九的「九點裁示」振奮起來。

  

 

  • 2009-08-16
  • 中國時報
  • 【朱言貴/北市(空大教師)】

     莫拉克颱風造成罕見的世紀大災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若非經歷多次天災地變,恐怕大家都感受不到宋楚瑜的特性,在其卸任後許多台灣的公共建設,莫不變得不堪一擊,尤其地方與中央間,欠缺適當連繫管道,形同掏空的局面。

     地方自治放任地方政府做事,而地方政客基於短期政治利益考量,工程往往不甚牢靠,然而中央部會與縣市政府之間,中間總是隔了一道牆,沒有人會像宋省長一般,全省三一九個鄉鎮,到處走透透,可以在最短的期限內,及時解決鄉鎮當地居民難題。

     面對年年颱風災難,馬總統必須拿出解決方案,否則難以對廣大選民交代,甚至於不惜懇請前省長宋楚瑜復出擔任行政院長,俾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宋楚瑜的格言「天道酬勤」,而宋前省長正是台灣歷年來,最深入基層、勇於任事的行政首長,國家既然面臨非常的變局,就不應該令其投閒置散。請馬總統慎重思考。



本文於 2009/08/16 14:43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3572984
 回應文章
我選的是總統,可不是甚麼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
2009/09/02 04:32 推薦6


人民真的最大?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西樓
tears
路人的爸爸
ღ電子猴ღ
之女
人民真的最大?

要當慈禧太后就不要選總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3595803
引用文章再論要不要發布緊急命令?
2009/08/16 22:38 推薦6


WHAT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西樓
tears
之女
人民真的最大?
MaJoke
Y發

引用文章再論要不要發布緊急命令?

 

再論要不要發布緊急命令?

去年六月南部發生雨災,馬總統上任未久,他未在第一時間勘災慰問,而謂在體制上應由行政院長首先扮演此一角色,甚至因而推演出「退居第二線」的說法。這個事件引發了民意的強烈震撼,也是馬總統選後形象聲望發生動搖的肇端。

其實,在法理及體制面上,馬總統當時的思考未必有錯。但是,就政治面而言,人民豈能接受一個直選總統「退居第二線」?又豈能容忍在一日生活圈的小島台灣,在重大災難的現場看不到總統的身影?

現在,幾乎一模一樣的爭議已經浮現,且可能再度重傷馬總統的形象聲望。那就是:面對八八水災的世紀浩劫,究竟要不要發布緊急命令?國民黨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主張發布,但馬劉政府則主張不發布。

我們日前已指出,此一爭議也牽涉到法制與政治兩方面。就法制面言,馬劉認為,九二一後制定的「災害防救法」已甚完備,幾乎關於必須動用緊急命令的救災手段皆已載入,所以不必再發布緊急命令。但是,主張發布緊急命令者則認為,災情慘重,救災工作在法制上的需求難以估計,因此以發布緊急命令較不發布為宜。寧可發布緊急命令,但在運用時多予保留;而勿待萬一陷於困局,卻受制於法制或政爭而致缺乏彈性的境地。現在連地方政府要埋死豬亦遭抗爭,若無緊急命令如何處置劇烈利害衝突的災後工作。難怪有人說,此時不藉緊急命令修橋鋪路,尚待何時?

發布緊急命令與否,爭議的焦點尤其在政治面。舉世皆然,政府發布緊急命令或宣布緊急狀態,除了是法制上的抉擇,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對於「國家生命共同體」的宣示。一方面,主政者以發布緊急命令,來表達對於重大情勢的關注及承擔責任的宣示;另一方面,則在用以整合社會,共度艱難。因而,緊急命令在政治民心上的撫慰及號召,與緊急命令在法制上提供的權變利益堪謂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這不只是一個法制抉擇,更是一個政治抉擇。

面對浩劫,許多人都在談「災難政治學」。有些政府,因面對災難反而提升了聲望,並凝聚了人心(我們雅不願提,最近的例子是四川大地震);有些則政府形象受創,人心憤懣(上次例子是九二一大地震)。因而,關於應否發布緊急命令的爭議,不能只有「就法論法」的「法匠」思維,而是必須考慮在大災難中民心及政治上的強烈需求。作為一個總統,任何重大決策必須以實現「最大政治綜效」為考慮,這是作為一個政治家自我實現的最高目標,亦是治國主政的最大使命。

去年的六月雨災,馬英九陷於「第一線/第二線」的爭議;我們不能說「總統退居第二線」的思考有錯,但是總統竟不能認清在台灣的政治情境中「總統不能退居第二線」,卻是不免使國人震驚疑惑的原因。事到如今,即使「總統退居第二線」是多麼理想的法制,馬總統解釋得清楚嗎?國人可能接受嗎?同樣的道理,對於發不發布緊急命令,馬劉可能認為,這是守法守分的權力節制,但有些國人則會覺得不發布緊急命令與災情之慘重不符比例原則,不發布不能顯示政府救災的決心與力道;為什麼有權力而不知動用?為什麼總是以「法匠」的心態治國主政?這類蜚短流長當然不免有幾分民粹情緒,但馬劉解釋得清楚嗎?國人能接受嗎?

在現行憲政體制中,總統在「第一線」或「第二線」皆有道理可說,但總統公開宣示「退居第二線」,則是違反「最大政治綜效原則」;同理,面對八八浩劫,總統發不發布緊急命令,亦皆有道理可說,但總統不發布,似亦未能體現「最大政治綜效原則」。

所謂「最大政治綜效原則」,是指主政者在作成重大決策時,須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為優先考量,雖不可違反法律,但亦不能拘泥於法律,而必須在統合思考中,創造最大的「政治綜效」。因為,治國者的最大成就即是在創造「政治綜效」,而不可作繭自縛於自己想像的法制樊籠之中,不論是「是否退居第二線」或「發不發布緊急命令」。

國人不易體會不發布緊急命令的權力節制理念,只會質疑何以主政者不能理解緊急命令在國人心理及政治整合上的重大政治綜效?

【2009/08/14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357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