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人間處處有福報
市長:滴水書坊  副市長: ♡ 綾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人間處處有福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醫藥養生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存腦本 遠離失智症
 瀏覽284|回應0推薦1

♡ 綾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tar42

替失智老人配戴「愛心手鍊」,有效預防走失。陳立凱攝


老化是人生必經之路,然而如果伴隨著認知功能不正常衰退,可能就成為「失智」,思考力、判斷力、自理生活能力都會逐漸喪失,甚至個性也不同於以往,彷彿變了一個人。


許多人常將健忘與失智混為一談,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市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劉景寬表示,「健忘」是指記憶功能雖因老化,暫時想不起來某個人事物,但經過提醒可以恢復,同時不影響對事物的判斷;但「失智」是忘得很徹底,甚至將人事物顛三倒四,整體退步情形會愈來愈嚴重。

失智症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劉景寬表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多五歲,失智盛行率就增加兩倍,但這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臨床上有些患者五十歲前就出現失智症狀,多半是因為外傷或基因突變所致,稱為「早發性失智症」。

前兩年 治療關鍵期

失智症病程常常是持續進行,由阿茲海默症引起的「退化性失智症」佔了五成,病程無法完全治癒,一般會使用乙醯膽鹼←抑制劑藥物,延長體內乙醯膽鹼這個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時間,並抑制會破壞它的酵素,達到控制疾病的效果。

然而如果太晚接受治療,患者體內乙醯膽鹼釋出量已經過少,即使用藥延長作用時間,也無法達到體內所需,因此在罹病前兩年發現疾病、進行治療很關鍵。

大多數 未正常就醫

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失智狀況是硬膜下水腫、慢性腦膜炎或營養失調導致,治療症狀後可恢復;此外,有三成五是腦中風或頭部外傷引起的「血管型失智症」,比較屬於疾病後遺症,部分初期「血管型失智症」患者,如果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腦中風危險因子,再搭配預防中風的藥物,失智病況也有可能獲得改善。

根據統計,國內至少有十二萬名失智症患者,但經鑑定為失智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不到兩萬五千人,可見還有許多患者隱藏在社區,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表示,失智症患者通常會有一些不尋常的精神症狀,目前許多關懷失智的團體都有簡易量表,若家人發現症狀符合,應及早帶失智者就醫。

照顧者 二不二要

就醫只是漫長照顧的開始,陳俊佑建議秉持「二不二要」的照顧原則:

(一)不要考他:失智者可能錯認自己的配偶、子女,許多家人會不死心的再三考驗,反而彼此心裡難過,也讓失智者感覺不安,不如直接告訴他:「我叫XXX,是你的兒子。」

(二)不要過度限制:許多家人擔心失智者走失、跌倒、亂藏東西,因此禁止失智者做任何事情,往往會讓失智者反感,挫折忍受度降低,導致容易起衝突。

(三)要有組織力:失智者彷彿活在另一個時空,即使全家一起吃過飯,他在心理上卻認定還沒吃,因此要為他擬定一個生活時間表,幫助他理解現實狀況。

(四)要了解失智者的生命歷程:許多失智者的行為跟他的生命歷程有關,愈了解失智者過去的生活經驗,也較能幫助他從中挖掘有興趣的事物或懷舊方法。

參加支持團體 紓解壓力

雖然陳俊佑認為「家庭」仍是最適合失智者的環境,但家人照顧的壓力的確很大,因此他建議應該多參加家屬支持團體,包括失智老人基金會、康泰基金會、失智症協會都有類似組織;如果真的力不從心,也可以尋求適合的安養中心或其他社會資源協助,以免連自己都倒下去。

失智症常見行為順口溜

近的記不住,舊的一直講

躺著睡不著,坐著打瞌睡

到處漫遊走,出門就迷路

東西一不見,直覺被偷走

問話重複說,行為反覆做

情緒欠穩定,憂鬱最早現

當面對質問,謾罵攻擊出



資料來源: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引自黃正平(二○○六)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及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文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388&aid=370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