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人間處處有福報
市長:滴水書坊  副市長: ♡ 綾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人間處處有福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人間方塊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事後補救總不及
 瀏覽243|回應0推薦1

♡ 綾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tar42

文/ 鄭石岩

我們常在新聞報導中,知悉某人為了一時疏失,向社會道歉。道歉之事,在社會各個角落,經常的出現。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道歉的同時,能真正改正,總比包庇過錯,硬著嘴巴說瞎話,要好得太多。

社會上鼓勵並支持知錯能改。不過,知錯能改畢竟是消極的,它遠不如事先籌畫周詳,讓錯誤減到最少,這才是上策。

就拿公共事務來說,有些公共工程,因為沒有配套的使用計畫,落得閒置荒廢。這不是一句道歉就了事,而是嚴重的損失。又如河川的整治,因為設計施工不良,人謀不臧等原因,導致洪水一來,看似壯觀的建設,卻變成豆腐渣工程。看似整治良好的水庫,卻在一夜之間成為淹沒村莊的禍首,其所造成的損失及創痛,無可言喻。

中庸上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尤其是今天這個複雜多元的開放型社會,許多公共事務,更需要縝密規畫,並對相關層面作了解和整合,例如近十年之間,大學增設過量,造成百分之百上大學,更有所謂零分上大學的譏諷。這個問題,源自規畫時,沒有考慮到台灣人口負成長的現實。更沒有考慮人人上大學之後,職場上的供需失調。這不但影響年輕人的前途和生涯,更對於中下經濟能力的父母,造成負擔和憂慮。許多家長投資多,孩子畢業之後,卻無一技之長可謀生。這不是道歉能解決,而是要花更多人力和物力,才能作補救。

佛陀說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聽說有人議論他施政的不足,而憤怒異常,立刻要拿辦批評者。在旁人的讒言下,就把一位忠臣捉來治罪,在他背上割肉百兩。後來證實這位忠臣,並沒有詆毀國王,於是下令給了他一千兩肉,作為補償。但這位大臣還是呻吟叫喊,非常疼痛。國王去探望他說,「我取你百兩肉,現在加了十倍還你,你為什麼還覺得不滿足?」這位受苦的大臣呻吟著無力回答。旁邊的人代他答話說,「大王呀,假如有人把你的頭割去,然後還給你一千個頭,你原先的頭會回復原位嗎?」國王聽了,默然無語。

佛陀說這個譬喻時,更叮嚀我們:做事要謹慎細心,不可以粗糙魯莽,等到事情做錯了,想竭力補救損失,總是晚了一步。

我們雖然有國家賠償法,及各類法律保障個人權利,使之減少損失,但畢竟是事後的消極作為,必也用認真的科學態度,踏實做事,才是正辦。我相信公共事務的經營如此,個人的家庭、婚姻、子女教育及友誼,乃至生涯事業的經營也都要如此。

(作者為心理諮商專家)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文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388&aid=304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