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人間處處有福報
市長:
滴水書坊
副市長:
♡ 綾子♡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情感交流
/
心靈
/
【人間處處有福報】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人間方塊
字體:
小
中
大
選手比觀眾多
瀏覽
233
|回應
0
|
推薦
1
滴水書坊
等級:7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tar42
運動類的比賽,觀眾的多寡,儘管不是衡量該項比賽價值的唯一指標,但無疑的是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看看日本職棒比賽,或美國大聯盟比賽時的觀眾,球隊的實力如何,往往是影響觀眾人數的最大因素。
以網球而言,四大公開賽、溫布頓,中央球場及1號球場,與其他球場的觀眾人數,不可同日而語。
沒有(包括很少)觀眾的球賽,即意味著球賽本身是失敗的。瓊斯杯籃球,中華隊全盛時期也拿過好成績,但不管怎麼說,那已是過去式。
今年(2008)瓊斯杯籃賽男籃八隊中,中華敬陪末座,據報載是有史以來成績最差的。女籃則四隊中居冠,以一分險勝澳洲隊。表面上看來成績亮麗,值得讚許。
問題是中華隊以國家代表隊比賽,其他國家呢?如果不是代表隊,換句話說是二軍,那麼贏了又如何呢?
看到電視轉播時的畫面,觀眾寥寥無幾,似乎選手比觀眾多,沒有震耳欲聾的加油聲,也沒有拍手鼓掌聲,只有播報員的聲音,真讓人心酸。這樣的比賽,即使獲得冠軍,選手真的會有驕傲的感覺嗎?
國人喜歡籃球的人口相當多,也是青少年很好的運動項目之一,值得鼓勵、提倡,但以培養選手而言,是否值得?有重新審慎檢討的必要。
籃球比賽不分身高、年齡,東方人體型較歐美本身就差一截,偶有「奇葩」如姚明者,但畢竟少數,要組成一隊足以與歐美球隊抗衡,就目前及可見的未來,似乎不可能。
勉強組成職籃,對選手有何保障?否則投注了大好青春,最後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維持不下去,相關主事者於心何忍?再者,中華隊的比賽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先勝後衰,或者歸咎於體力不如人。但這是理由嗎?
運動類比賽體力是輸贏關鍵之一,這是常識。根本不是理由。拿體力作為藉口,就表示平常訓練不足,教練(媒體)也常抱怨年輕選手吃不了苦。既然這樣,為何不換掉呢?
繼續維持瓊斯杯籃賽,難道真的只因為「傳統」嗎?
(作者為興國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388&aid=297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