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還在非洲外交 中國假疫苗醜聞發燒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日在塞內加爾簽署了可觀的協議後前往第二站盧旺達,接下來還有南非。然而這時候在中國,假疫苗醜聞像一枚氫彈,在無數中國人心頭爆炸燃燒。假疫苗,毒害的是他們的下一代,他們的希望!他們無法不燃燒!
今年7月15日長春長生因狂犬疫苗紀錄造假,遭中國葯監局通報,中國人才被告知,去年10月這家公司就因生產的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有問題被立案調查。這背後有什麼鬼?那批有問題的疫苗到了哪裡?22日,葯監局負責人再次出面通報稱,“現已查明”,(以前做什麼去了,有許多人質疑)。“該企業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所以才生產出令人恐怖的問題疫苗。可是,光山東一省已知就有25萬支在市面上流通。而當局只做出罰款344萬人民幣的決定!中國的媒體開始刨根問底,順藤摸瓜,他們正在調查長春長生與其他類似藥廠的疑似關聯。
要求習近平緊急回國
網絡已有要求習近平提前結束非洲行緊急回國的呼聲。習近平出國的時候,國內盛傳各種各樣的傳言:關於習近平的個人崇拜被迫降溫,因為元老們終於忍無可忍;在許多地方,民間爆發了塗抹習近平畫像的事件,所以習的畫像正在悄悄地撤除;習家將再次抱團要求全黨圍繞習核心“定於一尊”。習現在會為毒疫苗的事提前回國向民眾有所交代?按照中共的傳統,人們懷疑似乎絕無可能。
要求總理辭職
醜聞太大,像暴風一樣席捲着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社交網絡短暫出現了“總理應該引咎辭職”的呼聲,並指對如此重大公共安全問題,不應“逃避政府責任”。秀才江湖表示:“假疫苗事件如果發生在日本,日本首相會引咎下台,發生在美國,美國總統會遭到彈劾;發生在任何正常的國家,老百姓都會上街抗議,群情激憤。發生在厲害國,這裡的民眾靜悄悄,這裡的網絡刪帖封號,這裡的政壇一個人也不受影響。”
網上已經出現了要求領導人承責的呼聲。一向被視為權力有限的中國總理李克強星期日出來說話了:“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線,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官媒報道稱,李克強已在7月16日已就疫苗事件表態,要求徹查。李克強的表態是不是晚了一些?
習近平李克強身為中共高官多年 可是...
多年前,習近平、李克強已經都貴為中國領導人之身,當然,那時候胡錦濤是中共總書記,溫家寶是總理,李克強與習近平是平級:中共常委。現在,習近平“定於一尊”幾乎形同帝王,李克強執掌國務院。2010年,山西爆發疫苗事件,媒體爆出當地近百名兒童注射疫苗後或死或殘,中國經濟時報調查記者王克勤調查發現大量疫苗疑因高溫存在質量異常,疫苗生產企業未遵循招投標程序,存在官商勾結等等,導致數十名兒童死亡、傷殘、發病。但是調查記者王克勤最後被免職。因簽發他的雄文『山西疫苗亂象調查』,該報總編輯包月陽被免職。
疫苗醜聞何其多
艾曉明教授追問,“最早為疫苗受害兒童打官司的唐荊陵律師在哪裡?”更早以前,2006至2009年,廣東唐荊陵律師代理新會疫苗受害兒童追究相關生產單位和疫苗分配部門的產品責任,協助受害家長提出建立疫苗受害家庭的救濟和保障機制的倡議。但是,2014年5月16日他因為所謂“涉嫌尋釁滋事”被刑拘,次年被以涉嫌煽顛罪逮捕,2016年判處5年徒刑。
山東省2016年爆發疫苗醜聞,嚷嚷了一陣,沒有下文。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他們給予足夠的重視了么?這次讓中國人異常生氣的是,多年前涉嫌三鹿毒奶粉醜聞被處罰的孫鹹澤後來居然華麗轉身,升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藥品安全總監,總管疫苗。他們感覺受了騙。有人要求,“問題官員上任,提拔者該負刑責吧?”
習近平照樣在非洲搞大外交,之前有人呼籲希望他不要在非洲“大撒幣”,不要做“金錢外交”,應先關注中國人的生存狀況、醫療衛生狀況,網民高七說;“這甩錢,那援助,自己家的院牆還在漏風呢。請看看日本很早前實施的營養午餐計畫,惠及無數人…”不知習近平會不會聽到?李克強嚴厲地表態也未能讓輿論的烈度減弱,儘管當局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審查官,晝夜不停地刪減,但量大如海,如狂風席捲而來,漏網之魚遍地皆是:
請放過我們的孩子,貪官們,奸商們!
“三生萬物我懂了,小孩子的三聚氰胺,少年的疫苗,青年的現金貸,中年的P2P,老年的鴻茅藥酒,生存不易,一定要道亦有道。”
“我實在無法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而無所作為的官僚們陰險的論調,有時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不怕外患多,就怕國人坑國人。”
“我發現咱們中國人是神奇,從奶粉到疫苗,只要是關乎子孫後代的都能疏於監督,這是要亡國啊。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如果一個國家的孩子都被禍害完了,豈不就是被滅國了?”
“請放過我們的孩子,貪官們,奸商們!”
“繼續讓這樣的企業發揚光大,走向世界,殘害世界的兒童?這就是國家給我們的答案。據說那些撈錢的官員都準備移民美國享福,因為他們時刻準備着,不當中國人。”
今天,這樣沉悲憤怒的聲音籠罩着中國大地,在他們看來,關注國民的生活,遠比他們眼中的“浮誇外交”“大撒幣”,空洞的“一帶一路”好得多,署名殷蜂樂的作者寫的『疫苗七問』可能代表了他們的心愿:“這一次,我們都不能做看客,我們不能有一絲容忍。這次,我們必須要一個真相,要一個結果,要一個改變。”
http://trad.cn.rfi.fr/20180722-%E7%BF%92%E8%BF%91%E5%B9%B3%E9%82%84%E5%9C%A8%E9%9D%9E%E6%B4%B2%E5%A4%96%E4%BA%A4-%E4%B8%AD%E5%9C%8B%E5%81%87%E7%96%AB%E8%8B%97%E9%86%9C%E8%81%9E%E7%99%BC%E7%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