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愛台十二建設中的「智慧台灣」,針對文化創意產業將由國發基金提撥一百億元,並由文化部(前身為文建會)執行投資與管理,截至二○一一年七月選出十二家專業管理顧問公司完成議約,由這些公司進行投資評估、審議核決、合資協議及投資後管理工作,但卻於二○一二年四月被爆有圖利特定業者之嫌。
王偉忠引發最多爭議
雖然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及現任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均否認圖利說,但文創投資運作不透明,不僅遭立委抨擊,也引發文化圈的不滿。
文創投資案件中,去年引發最多爭議的,聚焦在影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及由「台灣文創一號」所投資的電視節目與電影。
立委李應元等人曾在立院召開記者會指出,文化部委託十二家創投公司,完成十四項投資標的,總金額約三億元。但由王偉忠擔任董事的台灣文創一號,卻拿國發基金投資自家的華星娛樂公司、南方島公司、魔法胡同娛樂公司;另一家吉富文創,也用國發基金投資華星娛樂,等於讓王偉忠一人就拿了這三億元中的八千三百萬元。
結果斥資超過一億元的電影《花漾》票房奇慘,僅數百萬元;「華人星光大道」目前動向不明;王偉忠力捧的魔術師Yif,也曾被同業質疑造假,當事人皆否認指控。
文化部說詞難釋眾疑
對於相關的投資爭議,文化部回應強調,相關投資皆依法依約辦理,投資過程作業審議嚴謹,且善盡行政管理之責。
不過,文化部的說詞難釋眾疑。不少立委嘗試在立院質詢,並向文化部調閱相關資料,但文化部皆以「合約內容涉保密條款」,拒絕提供,迴避立院監督。至今,文創一百億元究竟共投資多少案件?各花了多少錢?賠了多少?有多少回收?所有納稅人都沒有管道得知。
藝評人胡永芬就批評,「是要保護人民的納稅錢、政府的投資,或只是保護業者的利益?」憑什麼讓納稅人相信政府不會違法?
文化圈今年特別針對文化部成立滿一週年,辦理兩天的「文化部危機解密論壇」,也針對文創投資與文化補助的政策權衡,邀請文創工作者表達意見。受邀者多數認為,投資與補助的條件須重新審議,而文化部人員多半不具文創領域專業,是造成政策偏差的主因,同時也呼籲文化部把所有保密條款解密,以昭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