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庫叢書8 - 轉型,要不要正義?
- 新興民主國家與台灣的經驗對話
03/03/2008
台灣的民主化雖路程艱辛,至今可謂成績斐然。然而,即便《自由之家》將台灣列為全球政治自由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政黨政治的健全與市民社會的建立卻依然前途晦暗。在社會大眾對於政治普遍失望與冷漠之際,我們赫然發現,原來總統直選與政黨輪替等成就,竟讓我們忽略了一項關鍵問題:我們有沒有轉型正義?
以不當黨產為例,2006年11月的台灣智庫民調顯示,近七成受訪者認為,國民黨得自黨國威權時代的不當黨產,必須還給人民,迄今卻仍未歸還。
不當黨產問題並非台灣的特產,一如轉型正義的訴求並非台灣所獨有,許多新興民主國家都曾面對過這樣的問題。如前東德總理德梅基耶(Lothar de Maiziere)就曾說過:「改革派一當政,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摧毀前共黨的物質統治基礎。」於是1990年6月,東德成立黨產調查委員會,至2006年結案時所查獲的前執政黨不當黨產總值,高達約722億台幣。
1989年11月,匈牙利舉行黨產公投,高達95.4%的選民認為,不當黨產要歸公。1990年1月,波蘭成立黨產調查委員會,發現前執政黨變賣的1135項物業中,僅持有其中51項的產權,其餘近千項皆屬不當移轉。
本書延續台灣智庫於2007年7月主辦之「轉型正義經驗比較」國際研討會成果,集結9篇精彩論文,從德國、波蘭、匈牙利、立陶宛等前共產國家的經驗,來回顧台灣剛起步的轉型工程。
雖然2008年1月的討黨產公投因國民黨發動拒領,投票率不及公民數一半而失敗,讓許多人認為這是轉型正義的寒冬來臨。本書仍擇於2月28日出版,盼能成為一把點燃的火炬,照向這個島上蔓延的黯暗與厚重的沉默。
主編/作者
徐永明
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台灣智庫執行委員暨法政部主任。與黃紀合編有《政治分析的層次》一書;合著有《民主到底──公投民主在台灣》(林佳龍主編)一書。
作者群
德梅季耶 Lothar de Maizière
出生於前東德Nordhausen地區,曾就讀於Hanns Eisler音樂學院、主修中提琴;1969-1975透過函授課程,攻讀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的法律學位,同時於柏林廣播交響樂團(Berlin Broadcasting Sympony Orchestra)等管絃樂團中工作。後成為專攻稅法、財經法律師,並擔任律師委員會副主席。1989年擔任基督民主黨(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黨主席,並身為當時總理Hans Modrow的內閣閣員。1990年東德舉行第一次自由選舉,由基督民主黨等各黨組成的德國聯盟(Demokratischer Aufbruch)獲得勝利,德梅季耶因此被選為總理,是東德首任也是唯一由自由選舉產生的總理。德梅季耶在1990年4月至10月的任期中,成立黨產調查委員會,清查前執政黨的不義行為;並簽署「二加四」和平協定,帶領東德邁向統一。
Malte Fischer
出生於柏林。1963年後在柏林Tuebingen與Goettingen大學攻讀法律,1968年通過聯邦州司法考試初試,之後前往紐約接受訓,並於1972年通過聯邦州司法複試。1990年初期開始涉入兩德統一過程,1991年後於東德黨產調查委員會任職,處理前東德執政黨SED黨產歸還、及SED在德國境外的黨產調查。2006年黨產調查委員會任務結束,於2007年3月31日退休。
Krisztián Ungváry
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匈牙利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 of Sciences歷史與德國文學碩士。曾任匈牙利1956年革命研究中心(the Insitute for Research of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研究員。現為匈牙利文化教育部(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顧問,並擔任記憶與團結基金會(Remembrance and Solidarity)專員,處理有關流放人民與獨裁極權的議題。
Andrea Genest
出生於西柏林。於柏林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攻讀政治學與德國文學。曾任職於波蘭奧許維茨集中營博物館(the State Museum Auschwitz-Birkenau)、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研究中心(Otto-Suhr-Institue for Political Science)研究員。現為德國波茨坦當代歷史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History Potsdam)研究員。
Algimantas Prazauskas(1941-2007)
出生於立陶宛。於莫斯科亞洲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Moscow)取得博士學位。曾任蘇聯科學學院(USSR Academy of Science)亞洲研究所研究員、民族政治學研究所主任、及政治系主任;俄羅斯教育大學(Russian Academy of Education)兼任教授;莫斯科國際關係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oscow)兼任教授。現為立陶宛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陳君愷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葡萄園詩刊雜誌社社務委員、台灣社會改造協會秘書長、台灣歷史學會秘書長。現任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教育部高級中學歷史科教科用書審定委員會委員、台灣歷史學會理事。
林佳龍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富爾布萊特訪問學人。曾任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研究員、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行政院顧問兼發言人、新聞局長、國民大會代表。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台灣智庫董事長。著有《做對的事,把事做對》一書;編有《未來中國》、《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與《民主到底──公投民主在台灣》等書。
王時思
美國杜克大學國際發展政策碩士。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新國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行政院青輔會「NGO青年國際參與工作圈」召集人。文章可見於《自立早報》、《台灣日報》,並擔任Taiwan News社論主筆群之一。
汪平雲(1967-2007)
台灣大學法律學碩士。野百合學運世代中堅人物,曾任律師、台灣智庫研究諮詢委員、行政院蒙藏委員會委員。合著有《民主到底──公投民主在台灣》(林佳龍主編)一書。
序/陳博志
代序:不當黨產與轉型正義/陳水扁
導論:追求台灣政治的轉型正義/徐永明
第一篇 轉型正義與黨產──國際經驗
1 前東德轉型與黨產清算/德梅季耶Lothar de Maizière
2 黨產調查委員會──德國經驗/Malte Fischer
3 權力的流失──匈牙利1988至1990年間的政治變革/Krisztián Ungváry
4 波蘭處理不當黨產之背景與經驗/Andrea Genest
5 大國身影下的轉型正義──立陶宛經驗/Algimantas Prazauskas
第二篇 黨產問題在台灣
6 從轉型正義看國民黨黨產問題/陳君愷
7 轉型,沒有正義──論國民黨黨產對台灣民主鞏固的挑戰/林佳龍
8 轉型正義在台灣──政府的角色/王時思
9 國民黨黨產、黨國體制與轉型正義──「有轉型而無正義」的台灣民主化/汪平雲
附錄
附錄1:行政院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草案
附錄2:「公投討黨產」提案理由書
附錄3:不當黨產條例草案付委民調
附錄4:國民黨黨產相關司法案件彙編
附錄5:財政部清查國民黨不當黨產辦理情形
附錄6:東德黨產調查委員會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