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的常識問題
距投票日不到一個月,兩位總統候選人今天
舉行首場辯論。總統為國家元首,今後至少四年帶領台灣面對紛至沓來的內外挑戰,下月這場選舉的結果,因此可謂攸關重大。近數月來,儘管雙方陣營唇槍舌劍,
甚至透過政媒代理人你來我往,兩人在一定規矩之下接受質問與辯論,實為選民提供明確了解候選人及其政見的較佳機會。除了經由公開辯論檢驗候選人,在此一多
達一千六百多萬公民可能參與的政治活動,公眾至少也要從國計民生、民主自由等整體利益思考未來國家發展,總統大選過程從而也是為台灣前景集思廣益的場合。
候選人當然是最基本的檢驗對象,個人特質、政見與經驗能力是常見的檢驗標準。同樣也正進入總統大選熱季的美國,民主黨提名之爭至今難分難解,女參議員希拉
蕊.柯林頓強調「經驗」,黑人參議員巴拉克.奧巴馬則在「求變」多所著墨,便是針對個人特質與經歷提出訴求的例子。我們兩位候選人,服務公職期間相當,經
歷相去不大,但謝長廷以曾任行政院長,綜攬全局的經驗優於馬英九。其次是兩人都有的院轄市長經歷,謝長廷的高雄治績明顯勝過馬英九的台北經驗,這是見諸民
調的一般公論。至於有人以馬英九長得比較帥而有所謂「月暈效應」,亦即對若干選民有吸引效果,唯選總統畢竟不是選美,這種以貌取人自屬膚淺而不識大體。
人格特質 必須受到檢驗
從本質說,總統大選既為最重要的選戰,選戰當然有攻有守,候選人政績等正面因素固然要凸顯,人格特質等負面因素特別也須檢驗。選戰至今,最受矚目的負面因
素,厥為馬英九的綠卡風波。馬英九一九七○年代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返台之後持綠卡在蔣經國身邊做事,就當時情境來說,既屬對國家不忠誠,在「伴君如伴
虎」的年代,尤犯欺上之罪。綠卡是否後來見棄?馬本人如此宣稱,但至今並未提出足令公眾信服的證據。尤有甚者,馬英九面對質疑,先是否認,其後更易說辭,
惟言詞閃爍,拐彎抹角,顯未開誠布公,自無以博取公信。綠卡一事,足以顯示馬英九從最嚴重的對國家及長上忠誠問題,到最基本的危機處理不及格,而其至今仍
使出一皮到底的招數,只是暴露這種誠信與人格有重大缺陷者若真帶領台灣,必置國家於險境。相形之下,謝長廷的「抓耙仔」秘辛亦受討論,惟其為調查局告密者
的指控,事經法院審理並無其事;而把明載報紙頭條的諮詢委員等同線民,只是自曝爆料者的黔驢技窮而已。
回顧台灣歷來四次總統直選,如今看來,不僅金錢往來交代不清、在外國大量置產、隱瞞擁有外國居留身分甚或公民權者都可能當選總統,即連選戰失利之後不惜轉
赴敵國勾搭者,也躋身候選人行列。用尋常的話說,騙子與輸不起轉而企圖出賣台灣的人,都可能經由民主程序當台灣總統。台灣總統直選是天經地義,但要防止已
經出現的風險,除了公正獨立的新聞界與公民團體監督,最重要的仍是公眾睜大眼睛、打開大腦檢驗候選人,對於候選人的種種正負面資訊慎思明辨,不能把大是大
非的質疑反以選戰伎倆視之。事實上,發生於三十五年前的水門案,尼克森總統被迫辭職的關鍵,並非他下令闖入對手陣營辦公室,而是極力掩飾親信的違法亂行。
讓誠信有問題者當不了總統,不論在美國或台灣,都是民主要務。
政媒唱衰台灣 人民受害
不過,台灣公眾要在選戰中保持耳聰目明,絕非易事。媒體解禁二十年來,充分自由的新聞界並未解放心靈,以獨立及專業倫理善盡社會公器之責,反在「看報治
國」、「為了新聞自由,寧可犧牲國家安全」的錯誤政策之下,媒體主流仍掌控於黨國體制者手中,如今政媒聯手,成為其班師回朝的利器。媒體既明顯偏差,其挾
新聞解釋、議題設定、價值制定大權,扭曲資訊、黨同伐異,唱衰台灣乃成家常便飯。包括李遠哲在內,社會上拒絕媒體者雖所在多有,但媒體亂象導致的新聞公害
並非抱持「眼不見為淨」態度以對,即可自動解決,台灣社會其實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舉例而言,為了配合政治鬥爭,數月來有些政媒勢力刻意把台灣描繪成「民不聊生」景況。然而,行政院主計處近日發布統計,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五點七%,消費
者物價年增率一點八%。這樣的經濟表現,雖未必亮麗,但若反被說成民不聊生,必成人類經濟發展史的笑話,也凸顯台灣若干政媒的別有用心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
地步。離奇的是,馬英九提出經濟成長目標,亦不過六%,有些名嘴卻硬掰「國民黨比較會拚經濟」,睜眼說瞎話,莫此為甚。可歎的是,有如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
名言,謊話說一百次可成真理;在「沒有能力處理真相」的台灣媒體亂象中,民調顯示三十歲以下社群,最容易受媒體聳動而扭曲的資訊所左右,欠缺判斷基本事實
與能力者相對較眾。林肯嘗言,「你或可欺瞞所有人於一時、一部分人於永遠,卻無以永遠欺盡天下人」。對尋求班師回朝的台灣政媒勢力而言,至少欺瞞半數人於
一時是其目標;問題在於接觸媒體不帶大腦的愚夫愚婦在台灣如果過半,將是災難的開始。
最後,觀察總統大選不能不列入中國因素。台灣內部不論如何內鬥自耗,如果寶島搬到夏威夷,民主發展或可慢慢來。然而,現實是台灣與全球極少數的共產專政大
國毗鄰,這個大國把台灣說成它的一部分,併吞手段或陽謀毫不掩飾。可悲的是,在這一敵國崛起而積極擴軍的過程,以往八年台灣卻陷入嚴重內鬥,毀憲違憲案例
不斷,即連建構基本防衛武力所需預算亦見拒,且因此得罪美國。如今不僅雙方軍力明顯向台海彼岸傾斜,中國正透過其代理人把手伸進台灣大選,外加其學者胡鞍
鋼早已提出「經濟制裁七日亡台」論。在這重重危機中,李遠哲上月告訴日本報紙:「藍營若贏大選,台灣將陷入危險狀態」、「應由代表台灣利益者對中國談
判」,堪稱關鍵時刻的剴切之言。
由此觀之,這次總統大選,絕對不只是一場選戰而已。泛藍勢力既已控制國會四分之三席次,公眾於總統大選的抉擇,不但攸關台灣是否民主倒退,重回一黨獨霸的黨國時代,也決定台灣是否邁向政經皆受制中國的香港化之路。
(作者盧世祥,資深新聞工作者)
轉載於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