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武網友交流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古生物研究(人類篇)
2021/03/02 23:21 瀏覽2,196|回應9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亓官先生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103020386.aspx
先進科技解密南非「小腳」化石 一窺人類起源之謎
最新更新:2021/03/02 22:47

(中央社倫敦2日綜合外電報導)南非1990年代發現生活在367萬年前、同時也是人類演化關鍵時刻的骨骼化石,這具神奇的人類先驅化石「小腳」,在先進科技掃描解讀下,揭開有趣的祕密,讓人一窺人類起源之謎。

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在英國國家同步加速器中心鑽石光源(Diamond Light Source)掃描這副幾乎完整且保存良好化石的重要部位。掃描的重點在顱頂和下顎骨。

路透社報導,研究的共同作者、英國國家加速器中心首席光束線科學家康納利(Thomas Connolley)表示,「同步加速器的X光掃描可以檢視化石樣本,有點類似醫院病人的X光電腦斷層掃描,但能提供更多細節。」

研究人員不但得以更透徹了解「小腳」( Little Foot)物種的生物特徵,也得以一窺這位成年女性一生遭遇的艱辛。

「小腳」所屬的物種融合了類似猿和類似人類的特徵,被認為可能是人類的直接祖先。

南非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古人類學家克拉克(Ron Clarke)1990年代在約翰尼斯堡西北方的斯特克芳登洞穴(Sterkfontein Caves)發現「小腳」化石,將「小腳」歸類為普羅米修斯南猿(Australopithecus prometheus)。

研究第一作者、劍橋大學古人類學家包德(mélie Beaudet)說:「在顱頂我們可以看到海綿骨上的血管,這可能和大腦的溫度調節有關:如何讓大腦降溫。」這項研究發表在e-Life期刊。

「由於我們關於這個系統沒有太多的資料,因此這一點十分有趣。」包德還說,這可能在「從南方古猿到現代人類,大腦體積變成三倍大」,扮演重要角色。

「小腳」站立身長約130公分,得名於化石中率先發現的骨骼部位。

「小腳」的重要性被拿來和「露西」(Lucy)相提並論。「露西」大約生活在320萬年前,被發現的骨骼化石,較沒那麼完整。

「小腳」和「露西」都是南方古猿屬,卻擁有不同生物特徵,就跟現代人和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一樣都是人屬(Homo),但擁有不同特徵。「露西」物種被稱為阿法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包德表示:「南方古猿可能是人屬(人類)的直接祖先,我們的確需要對南方古猿屬的不同物種有更多認識,才能判斷哪個分支是我們祖先的最佳候選人。」

人類祖先智人最早出現在大約30萬年前。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09224
 回應文章
台東山洞6000年前女性骨骸 研究:台灣「黑矮人」可能為真
2022/10/15 08:4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210130212.aspx
台東山洞6000年前女性骨骸 研究:台灣「黑矮人」可能為真
2022/10/13 16:09(10/13 17:59 更新)

(中央社台北13日電)澳洲大學資深研究員洪曉純(Hsiao-chun Hung)等人在台灣東部山區的洞穴中,發現6000年前的女性骨骸,經過研究,證實了一個「黑矮人」古老部落可能真的存在。

該研究小組10月4日在「世界考古學」雜誌發表名為「台灣黑矮人和東南亞史前史:小馬洞新發現」的文章。內容指出,研究員針對在台東成功鎮小馬洞內發現的骨骸進行頭顱型態研究,首次證實了6000年前黑矮人狩獵族群可能真的存在,也就是流傳數個世紀的「矮人族/黑矮人」傳說,可能是真的。

該文章稱,除了蘭嶼的達悟族,台灣其他原住民族都有關於「小黑人」的傳說,稱他們身材矮小,皮膚黝黑,捲髮,且生活在偏遠山區。自清朝時期、日本殖民時期以及1945年以來,研究人員記錄了約258個有關原民部落對「小黑人」的描述。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類似傳說在不同的群體之間並不一樣。有些原住民族認為這些人是他們的祖先,有些則將他們視為以前的敵人,也有族群稱,在1000年前,他們殺死了最後一群黑矮人。

在研究該頭骨的DNA時,研究人員發現黑矮人與大約同一時期的非洲樣本很接近。但他們也發現,它的大小和形狀與生活在現在的南非和菲律賓部分地區的黑矮人相似。

研究員指出,他們找到的股骨與頭骨來自同一個人,是一名年輕女性。儘管並未找到完整的骨架,但他們估計這位女性的身高是139公分。研究員還無法確定黑矮人是到台灣前,身材就已經矮小,還是後來才形成這種特徵。

他們指出,該研究證實了台灣黑矮人這個古老族群的存在,但並未解釋之後這群族群發生什麼事,並稱,他們顯然在其他早期「南島族群」抵達時就已經消失了。

不過,研究員也不確定這群人在到達台灣前,在哪裡生活,文中提及,可能是菲律賓、婆羅洲或亞洲大陸的其他地方。

清朝時期的紀錄顯示,這些深色皮膚的民族講的語言與「南島族群」不同。據稱,這個黑矮人族群在台灣生活了幾百年後,一群具有不同特徵的新石器時代農民,在西元前4800年湧入台灣,並定居於小馬洞穴附近,形成更大的部落,黑矮人可能被迫搬遷至偏遠山區。

文章作者認為,黑矮人遭日益孤立,或與「南島族群」的語言差異都可能是導致黑矮人在台灣人數減少及消失的原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81163
科學家發現3.1萬年前骨骼 為最早截肢手術證據
2022/09/08 19:0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9080263.aspx
科學家發現3.1萬年前骨骼 為最早截肢手術證據
2022/9/8 17:59

(中央社東京7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今天表示,2020年在印尼婆羅洲一處偏遠洞穴中發現了一具有3萬1000年歷史、失去左腿下半部的人類骸骨,據信這是已知最早的截肢手術證據,改寫古代醫學歷史。

法新社和「衛報」報導,在這具骸骨發現前,已知最早的截肢手術是在法國發現、距今約7000年前的一具骸骨。專家先前認為,截肢手術只會出現在農耕定居社會。

這項發現也代表,居住在現為印尼東加里曼丹省(East Kalimantan)的石器時代狩獵採集者,在解剖學和傷口治療方面擁有成熟的醫學知識。

負責監督挖掘工作的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研究員馬洛尼(Tim Maloney)說:「這改寫了我們對醫學知識發展的理解。」

遺留下來腿骨部分的底部形狀令人驚訝,在顯然相當乾淨的斷面處長出了骨痂,強烈顯示腳踝和小腿部分是遭到故意截去。

馬洛尼說:「切口非常整齊和傾斜,你可以透過骨頭來判斷切口表面和形狀。」諸如動物攻擊、壓砸傷,或是跌倒等其他傷害,會對骸骨的腿骨形成不同的骨折傷和癒合結果。

透過放射性同位素測量牙齒和周圍沉積物的年份,科學家推估這具骸骨至少有3萬1000年歷史,死亡時年齡為20歲左右。此人在術後又活了6到9年左右,且沒有遭受重大的術後感染。

馬洛尼說:「這意味早期人類已經能夠掌握複雜的外科手術,讓這個人在切除腳掌和腿部後能夠生存。」

他也表示,石器時代的外科醫生一定對解剖有詳細了解,包括靜脈、血管和神經方面的知識,以避免造成致命的失血和感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7412
研究:700萬年前人類祖先就開始直立行走
2022/08/25 18:26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8250289.aspx
研究:700萬年前人類祖先就開始直立行走
2022/8/25 18:04

(中央社巴黎24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針對約700萬年前人類骨骼的研究顯示,查德沙赫人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屬祖先,他們已經能用兩腿直立行走,而且仍與猿一般,保有爬樹的技能。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研究人員分析21年前在中非查德沙漠出土的查德沙赫人( 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化石殘骸。當時,據說這一發現帶來「小型核彈級影響」,因為這將原始人演化成智人的這條線往後推100萬年,更很接近人和黑猩猩開始分離演化的時間。

關於查德沙赫人是否直立行走的問題仍未得到解答。如今,法國一個團隊表示,他們「非常有把握」查德沙赫人確實會雙足行走。

但其他專家對這項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表示懷疑,引發關於查德沙赫人生活方式的辯論,甚至懷疑查德沙赫人是否真為人類的祖先。

研究人員檢視查德朱布拉沙漠(Djurab Desert)托羅斯美納拉(Toros-Menalla)地區出土的一塊大腿骨和兩塊前臂骨。他們分析化石中23個特徵後認定,查德沙赫人習慣雙足行走,且與人類的關係比猿類更密切。

研究共同作者、法國普瓦捷大學(University of Poitiers)古生物學家布瓦瑟里(Jean-Renaud Boisserie)說:「我們可以從證據中得到結論,他們習慣雙足行走,加上四足樹棲,這是從早期原始人身上觀察到的,然後逐漸演化成人類依靠雙足立行。」

更近期的原始人化石,包括300萬年前露西(Lucy)的骨骼,表明雙足直立行走是人類的一個決定性特徵。



本文於 2022/08/25 18:29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6069
比先前判定更老 最早人類化石之一溯及23萬年前
2022/01/13 15:2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1130155.aspx
比先前判定更老 最早人類化石之一溯及23萬年前
2022/1/13 13:43

(中央社巴黎12日綜合外電報導)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學者使用火山灰定年法發現已知最古老的智人化石之一,可能比先前所知的年代還要再早3萬5000年。

1967年在衣索比亞出土的基比許奧莫人(Kibish Omo I)化石只含骨骸和頭蓋骨碎片,難以直接定年,專家長期以來對其年代眾說紛紜。

2005年地質學家分析出土地點下方的岩石層,判定基比許奧莫人至少有19萬5000年歷史,是當時發現歷來最古老的智人化石。

但今天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火山專家魏達爾(Celine Vidal)告訴法新社:「還有很多不確定。」研究報告刊登於頂尖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她說,要知道更精確的年份,就得分析化石上方厚重的火山灰,「但因為火山灰太細,幾乎細如麵粉,當時幾乎不可能做到」。

多虧了現在更精細的方法,魏達爾團隊得以斷定這層火山灰來自沙拉(Shala)火山爆發。

根據這份研究,火山灰顯示基比許奧莫人所在地點有23萬3000年歷史,誤差值為2萬2000年。

研究共同作者、古人類學家穆尼耶(Aurelien Mounier)表示:「時間往前推了一大段。」他還說,新測定的年代,也更符合最新的人類演化理論。

至今發現最古老的智人遺骸,是2017年在摩洛哥出土的化石,至今30萬年歷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53554
助證明人類源自非洲 古人類學家李奇逝世
2022/01/03 15:4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1030064.aspx
助證明人類源自非洲 古人類學家李奇逝世
2022/1/3 11:54(1/3 13:48 更新)

(中央社奈洛比2日綜合外電報導)肯亞總統烏魯.甘耶達說,享譽全球的肯亞保育人士兼化石獵人李奇(Richard Leakey)今天與世長辭,享壽77歲。李奇在古人類學上的開創性發現,協助證明人類源自非洲。

烏魯.甘耶達(Uhuru Kenyatta)今晚在聲明中表示:「我今天下午接獲李奇博士撒手人寰這項令人悲痛的消息。」

李奇出生於1944年12月19日,父母是路易斯.李奇(Louis Leakey)與瑪麗.李奇(Mary Leakey),兩人都是知名古生物學家。頭頂著光環的李奇決定追隨雙親腳步,矢志成為一名古人類學家,竭盡心力研究人類化石紀錄。

未接受過正式考古培訓的李奇在23歲那年獲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研究資助,在肯亞北部土卡納湖(Lake Turkana)岸邊進行考古挖掘。

1970年代,以李奇為首的考古團隊在1972年發現190萬年前的巧人(Homo habilis)頭骨,1975年又發現160萬年前的直立人(Homo erectus)頭骨,重新校準了外界對人類演化的科學理解。

李奇與巧人模型合影的照片曾登上「時代雜誌」(Time)封面,標題是「人類如何成為人類」。1981年憑著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人類的故事」(The Making of Mankind,暫譯),讓他的聲名進一步遠播。

李奇1984年在一次挖掘中有了驚人發現,他挖掘出一具近乎完整的直立人骨架化石,名為「圖爾卡納男孩」(Turkana Boy),是他一生最著名的化石發現。

除了從事古人類學研究,李奇也致力保護環境與野生動物。隨著市場對象牙無止盡的需求,獵殺非洲大象的 行徑在1980年代後期達到高潮,李奇成了反對當時全球象牙合法交易的主要人士之一。

肯亞已故前總統莫伊(Daniel Arap Moi)1989年任命李奇領導後來被命名為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KWS)的國家級機構。

那一年,他率人點火焚燒12公噸象牙,透過這項壯觀的宣傳噱頭,告訴世人象牙一旦從大象身上移除,就沒了任何價值。他在落實格殺武裝盜獵者的命令時,也能不帶歉意地保持信心和冷靜。

1993年,李奇在小飛機失事中幸運逃過死劫,但失去了雙腿。

2015年,大象盜獵危機再度席捲非洲,烏魯.甘耶達要求李奇再次掌管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這次他擔任董事會主席,任期3年。

儘管患有皮膚癌、腎臟和肝臟疾病,這位傳奇古人類學者在70多歲時依然精力充沛,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的他頑強地拒絕向病魔屈服。

李奇創立的保育團體Wildlife Direct負責人在推特寫道:「李奇是非常好的朋友,也是真正忠誠的肯亞人。願他安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52643
2.3萬年前美洲最古老人類足跡出土 再次改寫歷史
2021/09/27 20:14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9240324.aspx
2.3萬年前美洲最古老人類足跡出土 再次改寫歷史[影]
2021/9/24 20:17(9/24 21:13 更新)

(中央社洛杉磯24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在美國發現一批可追溯至約2萬3000年前的腳印化石,意味人類早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結束前就已定居北美,這項發現也將人類移居美洲大陸的時期再往回推了數千年。

這些腳印於2009年在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白沙國家公園(White Sands National Park)一個早已乾涸湖泊的湖底發現,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科學家最近分析卡在腳印中種子,判定其年代約介於2萬2800年至2萬1130年前。

沉積物填滿腳印壓痕,硬化成岩石,讓後世科學家得以詳盡了解足跡遺留者當時的生活。

這篇昨天發表於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的論文寫道:「許多足跡似乎是青少年和小孩(留下的);大的成年人腳印較為少見。對此,其中一假設為勞動分工,成人從事技術工作,打雜跑腿則分派給青少年。」

研究者也發現長毛象和史前狼,甚至是大地懶遺留下的足跡,且牠們似乎與造訪湖泊的人類大致同時存在。

過去幾十年以來最廣獲接受的理論是,人類從西伯利亞東部越過白令陸橋(今日的白令海峽)抵達北美地區。

考古證據長期以來顯示,一個與所謂克洛維斯(Clovis)文化有關的1萬3500年前聚落是美洲大陸第一個文明,也是美洲原住民群體的祖先。

不過,克洛維斯文化論點在過去20年來一直遭到質疑,陸續新發現將首批聚落存在的時間回推至約1萬6000年前,也就是冰層覆蓋最廣時期的「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結束後。

一直持續至約2萬年前的末次冰盛期至關重要,據信由於冰層覆蓋大部分的美洲大陸北部,人類勢必很難從亞洲遷移到北美乃至其他地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40708
印尼7000年前女性遺骸 揭示前所未知人類族群
2021/08/26 20:16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108260288.aspx
印尼7000年前女性遺骸 揭示前所未知人類族群
2021/8/26 17:25

(中央社紐約26日綜合外電報導)7000多年前在印尼蘇拉威西島(Sulawesi)死去的一名年輕狩獵採集少女,揭示了一群先前罕為人知的人類族群。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25日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這具遠古遺骸的血統從未在世界其他角落發現。

報告共同作者、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澳洲人類進化研究中心」(Australian Research Centre for Human Evolution, ARCHE)考古學教授布魯姆(Adam Brumm)在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在亞洲與澳洲之間,這塊被稱作華萊士區(Wallacea )的地方,發現了首個遠古人類的DNA。」

他表示:「這讓我們對這塊世界上鮮為人知地區的遺傳多樣性,以及早期近代人類的人口史,有了更新的見解。」

考古團隊於印尼蘇拉威西島名為梁潘寧格(Leang Panninge)的考古遺址洞穴,發現這具7000多年前的年輕女性遺骸。

研究人員認為,首批現代人類於5萬多年前利用華萊士區穿越歐亞大陸,來到澳洲大陸。不過確切路徑和方式不得而知。華萊士區主要是印尼島嶼,包括蘇拉威西島、龍目島(Lombok)和佛羅雷斯島(Flores)

布魯姆說:「他們一定是利用了某種相對複雜的水上工具,因為即使是在上個冰河時代的冰川高峰期、全球海平面比現今低140公尺,這些島嶼間也沒有陸橋。」

工具與洞穴壁畫顯示,人類早在4萬7000年前就居住在這些島嶼上,但化石紀錄相當珍稀,且古老DNA在熱帶氣候衰變更快速。

研究人員2015年在蘇拉威西島發現這具17、18歲女孩的遺骸。她的遺體於7200年前埋葬於這個洞穴。女孩屬於托利安文化(Toalean)的一部分。這種文化僅在蘇拉威西島西南部發現。

布魯姆表示,女孩遺骸是與托利安文化相關的第一具大致上完整且保存良好遺骸。女孩的DNA顯示,她是5 萬年前首批來到華萊士區的現代人類後代。

布魯姆說,女孩同時也和另一支來自亞洲的族群有共同祖先。「先前認為,第一支來到華萊士區的亞洲基因族群,是3500年前來自新石器時代台灣的南島語系農夫,他們南下至菲律賓,來到印尼。」

他表示,但這項新發現顯示,這個區域或許還有另一支先前不曾發現過的現代人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35452
中國發現新人種「龍人」完整頭骨化石揭演化新證據
2021/06/29 11:31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106270129.aspx
中國發現新人種「龍人」完整頭骨化石揭演化新證據
2021/6/27 16:56(6/28 17:04 更新)

(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英澳三國科學家組成研究團隊,近日發表論文,指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的「哈爾濱頭骨化石」,是名為「龍人」的新人種。這項發現可望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觀點。

綜合香港01、美國之音、澎湃新聞報導,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The Innovation在25日刊出3篇論文,公布河北地質大學特聘教授季強、客座教授倪喜軍等人帶領的跨國團隊研究成果。

研究團隊認為現存於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的「哈爾濱頭骨化石」代表了一個新的人種,並將其命名為「龍人」(Homo longi sp. nov.)。

據報導,研究團隊指出「龍人」與大荔人、金牛山人、華龍洞人、夏河人等構成了東亞地區特有的演化支系,該支系可能是「智人(Homo sapiens)」最近的親戚。這項成果為探討和推動國際智人起源問題,提供了新的證據。

報導引述論文作者之一倪喜軍指出,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已經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是智人最近的親屬,「現在我們的分析發現,實際上『龍人』所在的新支系跟智人的關係更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論。」

倪喜軍表示,「哈爾濱頭骨化石」被保存得非常完整,「可以說就是亞洲目前發現的、在這個時間段內的最完整的人類化石,如果放到全世界去比較的話,它也是最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之一」。

倪喜軍表示,經過研究團隊的調查與驗證,認為頭骨化石的主人是一名男性,年齡大約50歲,生活在一個森林覆蓋的沖積平原,隸屬於一個小規模社區。

「和智人一樣,它們捕獵哺乳動物和鳥類,採集水果和蔬菜,甚至捕魚」。考慮頭骨化石主人的體型可能非常巨大,再加上其被發現的地點,研究團隊認為龍人可能已經適應惡劣環境,使他們能夠分散在亞洲各地。

報導指出,「哈爾濱頭骨化石」最早於1933年被哈爾濱的一位建築工人發現,該名工人將頭骨帶回家,並藏在一口廢棄的井裡,直至臨終他才向家人透露。2018年,這名工人的家屬將化石捐贈給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蒐藏並用以研究。

據報導,這次發布的研究就是以捐贈為契機展開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26257
以色列發現10多萬年前新種人類化石 牙齒大且沒下巴
2021/06/29 11:2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250344.aspx
以色列發現10多萬年前新種人類化石 牙齒大且沒下巴
2021/6/25 23:01(6/27 17:41 更新)

(中央社耶路撒冷24日綜合外電報導)以色列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在國內發現科學界前所未知的「新一種早期人類」,這項發現為了解人類演化帶來新的認識。

法新社報導,根據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研究人員說法,在以色列中部城市拉姆拉(Ramla)附近一座水泥廠採石場出土的史前遺骸,和目前所有已知人種都不相符。

研究人員將這個「非凡發現」的新人類以出土地點命名,稱為「內謝爾拉姆拉人」(Nesher Ramla Homo),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

這批化石回溯至距今12萬至14萬年前。研究團隊相信,內謝爾拉姆拉人存在時期,可能與現代人類同系的智人重疊。

帶領研究的考古學家柴德納(Yossi Zaidner)表示:「我們從沒想像過,在人類歷史如此晚期,還有早期智人(archaic Homo)和智人一同在區域漫步。」

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表示:「內謝爾拉姆拉人和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及早期智人擁有相同的形態學特徵。但另一方面,這種人類和現代人類很不相像,頭骨結構完全不同,既沒有下巴,牙齒也非常大。」

出土文物除了人類遺骸,還有大量動物骨頭和石器。

柴德納指出:「與人類化石有關聯的考古發現顯示,內謝爾拉姆拉人擁有進步的石器生產技術,且相當可能和當地智人有互動。」

研究人員並暗示,先前在以色列出土的一些遠溯至40萬年前的化石,可能屬於同一種史前人類。

具牙醫身分的特拉維夫大學人類學者薩里格(Rachel Sarig)指出,先前研究人員曾嘗試將這批年代較久遠的人骨歸為已知人種,例如智人或尼安德塔人。「但現在我們說,不,這是獨立的一種人,有明顯不同特徵和特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2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