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10310087.aspx
齊柏林空難 事故前31.6秒已無法挽救
最新更新:2018/10/31 13:07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31日電)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今天上午公布「凌天航空B-31118事故調查」報告,「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是這起空難的罹難者。根據調查結果,直升機不正常下降,最後31.6秒已無法挽救。
去年6月10日,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搭凌天航空B-31118直升機,為「看見台灣II」勘景,原先規劃飛行路線為玉里-瑞穗-豐濱-成功,上午10時45起飛,上午11時54分,在花蓮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墜毀並起火,3人罹難。
飛安會執行長官文霖說,全球對普通航空業直升機的目視飛行高度,山區限制最低不得低於500呎,但調查發現凌天直升機在事故前31.6秒,高度已降至500呎,並持續下降,因發動機並無異常,直升機卻不正常下降。
官文霖以還原軌跡圖說,直升機在高度降至500呎時,下降速度為每分鐘1600呎,正常速度是每分鐘300呎至700呎,直升機當時已超過發動機在低高度可挽回的馬力,也就是事故前的31.6秒,直升機就進入無法挽回狀態。
另直升機在事故前最後10.6秒的位置,距離地面只有285呎(87公尺),氣壓高度顯示燈有亮起,官文霖說,這已註定要撞地。
至於機師為何會讓直升機降至500呎以下,因直升機無黑盒子,無法取得事故前直升機艙內的對話,無從判斷,但從藥物檢測,發現機師血液中存在抗組織胺,且濃度達24ng/mL。
官文霖說,抗組織胺是抗過敏及感冒藥物,非管制用藥,但一般血液濃度超過17ng/mL時,會讓人出現嗜睡或肌肉疲勞,是否是因抗組織胺影響機師對周遭環境高度判斷,並無直接證據。
調查報告也顯示,從事故時天氣資料發現,直升機是處在上升氣流環境下,排除山谷可能出現下沉氣流,影響直升機飛行的因素。
調查報告也指出凌天航空對飛行任務的安排不嚴謹,因機師張志光在事故前一天,6月9日已執行3次空拍飛行任務,6月10日上午原本安排另一名機師執行飛行任務,下午才安排張志光飛行。
但訪談時,另一名機師告知,空拍員覺得與張志光合作較有默契,所以該機師執行完第一趟任務後,就用line告知要更換機師。
官文霖說,雖然張志光的任務休息時間合乎8小時規定,但因張志光擔任空拍任務的領隊駕駛,還要連繫地面加油等作業,都加重工作量,卻在同意換班時忽略。
因事故直升機並無黑盒子,飛安會根據直升機上的攝影機錄下72段影片、共46分鐘又2.81秒,還原飛行軌跡。飛安會也建議,直升機應裝置簡式飛行紀錄器提升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