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10210055.aspx
NASA探測器輕觸貝努小行星 採樣探索太陽系起源
最新更新:2020/10/21 11:03
(中央社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無人探測器「歐塞瑞斯號」今天短暫觸及一顆小行星遍布圓石的表面,在距離地球3億3000萬公里遠之處,以精確操作方式蒐集石塊和塵埃樣本。
這項「一觸即離」(Touch-And-Go, TAG)的任務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太空業務分部(Lockheed Martin Space)負責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管理,當管理中心於格林威治時間22時12分(台灣時間21日清晨6時12分)宣告「著陸、正在採樣」時,科學家們紛紛爆出歡呼。
歐塞瑞斯號(Osiris-Rex)的歷史性任務歷時12年籌備,只為在直徑約490公尺的小行星貝努(Bennu)上停留關鍵16秒,並在這段時間內執行極為細緻的自主操作,迅速抓取至少60公克的小行星表面物質,科學家期望藉此解開太陽系起源之謎。
如果歐塞瑞斯號成功於2023年9月返抵地球,將是自1960到1970年代阿波羅(Apollo)計畫以來,帶回最多太空樣本的一次任務。
NASA科學家塞勒(Michelle Thaller)表示:「我們認為,實際上或許可以得知太陽系過去的雛形、數十億年前化學組成的初始狀態。」
她說:「我們在那裡尋找的是我們自身的起源,所以我們才遠赴貝努,帶一點上面的物質回來。」
NASA從太陽系約50萬顆小行星中選出貝努,因為貝努運行軌道近似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體積大小適合科學研究;此外,貝努也是NASA已知最古老的小行星之一。
歐塞瑞斯號大小相當於一輛大貨車,在朝向貝努北極的「夜鶯隕石坑」(Nightingale crater)著陸的最後階段,減速到每秒僅移動10公分。
接著,歐塞瑞斯號把機器手臂伸向直徑8公尺、約為3個停車位大小的目標區域,然後噴出加壓氮氣,攪動小行星表面物質,並攫取樣本。之後,歐塞瑞斯號就啟動推進器,離開貝努。
歐塞瑞斯號完成這些動作的時間比原本宣布的時程還早18分鐘半,預計明天傳回第一批畫面,屆時歐塞瑞斯號已遠離貝努,資料傳輸速度比較快。但要得知探測器是否成功採集到足量塵埃樣本,得等到24日。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任務經理巴克(Beth Buck)解釋,要實際著陸在小行星上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只能輕觸表面」。
科學家致力研究太陽系內小行星的組成,因為小行星與行星的物質成分相同。
NASA首席科學家朱布肯(Thomas Zurbuchen)表示,貝努小行星「幾乎等於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孤懸一方,述說過去數十億年整個地球和太陽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