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70722
浮橋連克服困難執行救援 印證裝備及戰訓成效
發稿日期: 2015/02/15
(軍聞社記者李一豪桃園15日電)陸軍53工兵群橋樑營浮橋連近日馳援臺北復興航空空難事故救援行動,以2輛M3機動浮門橋車架設工作平臺,參與救援的官兵當時一心只想著救人,便不顧泛水地點完全超越平時操作的限制條件,幾乎是冒著生命危險,將浮門橋車硬是泛水駛入河中,才得以發揮後續救援的關鍵作用。
事發當日,由於復航事故機身倒插入基隆河,機艙完全浸泡在水中,且河水湍急,增加搜救作業難度,加上大型吊車因河岸地形因素,無法靠近事故機身進行吊掛,僅能由各救難單位操駕橡皮艇,在河面上以人力徒手作業,搜救進度一度緩慢。
然而,由53工兵群支援的2輛M3浮門橋車,在當天傍晚順利泛水並完成組合,駛往事故現場,立即提供各救難單位穩定的工作平臺,同時協助吊車完成鋼索捆綁及機身吊掛作業,進而順利將機身拉起,搜救進度至此大幅加快腳步,不僅陸續尋獲罹難者遺體,也順利打撈大量機身殘骸及相關物品,協助空難後續鑑定作業能順利進行。
浮橋連連長戴讌驊上尉回憶當時狀況指出,由於M3浮門橋車平時泛水點最大坡度約為30度,但基隆河岸坡度較陡,她帶領幹部循河岸沿線搜索評估後發現,並無適當泛水地點,然而人命關天,她與弟兄們仍決定硬著頭皮,在堤岸坡度高達45度的極不利條件下,將浮門橋車駛入水中,坡度之大,令車頭駕駛艙泛水剎那已完全沒入水中,連在旁觀看的媒體與民眾都發出驚呼,為他們捏把冷汗。
整個復航空難搜救作業,直到本週四晚間尋獲最後一具罹難者遺體後結束,浮橋連參與任務官兵也在超過一週全力投入、不眠不休的情況下,順利達成任務;對此,戴讌驊表示,由於浮門橋車一下水,其在水中的特性便與一艘船無異,加上日前山區連日下雨,致基隆河水流湍急,使浮門橋車無法錨泊,一天當中僅約2小時左右的退潮時間可熄火靠泊,其餘時間均須保持動力,以維持平台的方位穩定與平衡,負責操作的官兵們非常辛苦,她以這群在寒風細雨中不分晝夜默默付出,卻始終不喊累的弟兄們為榮。
陸軍第6軍團53工兵群橋樑營浮橋連,是國軍唯一操作M3機動浮門橋車的單位,該裝備為德國生產,全亞洲目前僅我國使用,平時可協力地方緊急災害應變救援,戰時則可支援打擊部隊迅速橫渡河流、物資運送,是遂行作戰任務的利器。
M3機動浮門橋車配備2個水中推進器,可360度轉向,水中運動特性靈活,且每輛車僅需3人即可執行任務,分別擔任車長、駕駛和助手等角色,2輛車可在10分鐘內架設完成1組雙舟門橋,負載能力達70噸,並可依河面大小、裝備數量、敵情狀況等,組架6舟門橋或浮橋,堪稱全球最先進的浮門橋車。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