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58407
郝柏村:八年抗戰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2015-09-01 03:23:07 聯合報 郝柏村(前行政院長)
編按:香港各界為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今在旺角麥花臣場館舉行紀念晚會,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應邀演講,本文為演講全文。
嚴格地說,所謂第一次世界大戰,其戰場範圍僅在歐洲大陸與大西洋,且無規模龐大的海戰,更無空戰,實際只是歐洲大戰而已。所謂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是真正的世界大戰,其戰場範圍擴及歐、亞、非三大陸,以及大西洋與太平洋兩大洋,而海、空戰的規模,也是歷史上空前的;尤其空權,成為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鍵。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 開始結束都在中國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究竟起於何時?一般的歷史學者,似乎以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故意將中國八年抗戰置於世界大戰之外,反映了「重歐輕亞」的傲慢與偏見。
其實,中華民國八年抗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主角,其範圍比歐陸戰場還大,時間比歐戰部分還久,開始的日期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較德國攻法蘭西、英法同時對德宣戰早兩年。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開始的日期,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不是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的日期,是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日,而非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投降之日。因為,德國投降後,中、美兩國還在中國和東亞的島嶼,對軸心國之一的日本作戰。換言之,第二次大戰起於中國戰場,終於中國戰場,其間中日戰爭八年,英德戰爭六年,蘇德戰爭四年,美日戰爭四年,而法德戰爭只有六星期而已。
二、中國抗戰的特點 是以精神優勢持久獲勝的正義戰爭
在第二次大戰的同盟國中,唯有中國貧窮落後,僅能製造步槍、機關槍等輕武器,且為軍閥分裂割據的國家,面對世界一流的強權日本,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其餘參戰國家,均為已開發的先進國,都能製造飛機、大砲和戰車,武備旗鼓相當,是霸權戰爭。
同盟國中,中國不但作戰時間最久,而且犧牲最慘,計有二千萬人流血,五千萬人逃難,四億人流淚,所依憑的是地廣人眾,且為農業社會,利於持久戰,益以不屈的戰鬥意志,形成精神戰力的優勢,與物質戰力優勢的日本侵略者對抗。其餘國家之間,則是物質戰力的對抗。
正因中國是以精神力對抗日本的物質力,所以在戰場上的傷亡特別慘重。如淞滬戰役,姚子青營長在寶山全營陣亡,山西原平姜玉貞旅長四千官兵全軍陣亡,湖南衡陽堅守四十七天,全軍一萬八千人中,一萬二千人傷亡。
中國陣亡的將官也最多,共有二六八位,包括兩位集團軍總司令(相當於英美軍軍團司令,布萊德雷、蒙哥馬利等)。另有八位軍長,二十位師長。其他盟國陣亡的將官,美國十一位,英國七位,蘇聯十五位,都遠不及中國多。
中國軍隊寧戰而死,堅持不成功便成仁,不降而生,故無投降者。台北大直的海軍司令部,原是日本的戰俘營,關著在菲律賓投降的美國人,與在香港、馬來亞、新加坡投降的英國人。也正因國軍寧死不降,與日軍拚死戰鬥,所以犧牲很大,總計傷亡三百二十餘萬人。其他國家傷亡的軍人,美國約四十五萬,英國約三十五萬,蘇聯雖然傷亡了六百八十萬,但其中大批是被俘後,遭德軍屠殺所致。
三、抗戰期間 蔣委員長所面臨的內憂外患
中國雖有全民一致的抗戰精神,但也有抗戰陣營的隱憂。其一如汪精衛,未能堅持抗戰,投降日本,建立偽政權。另則是中共,在敵後地區自行發展,形成國共衝突,蔣委員長委曲求全,故用「摩擦」以對外解釋。這是抗戰時期的內憂,其他同盟國則無此慮。這些內憂,帶給蔣委員長內心的痛苦與煎熬,可從日記中看出,但始終沒有動搖其意志,他不作妥協偏安之想,堅持抗日第一、抗戰到底之念。
中國抗戰,也面臨來自交戰國日本以外國家的外患,具體言之,就是被「盟國」出賣,諸如:一、蘇聯前兩年援我,蘇德戰爭爆發後,停止援我,暗助中共,並煽動疆獨。二、法國允許日軍,截斷滇越鐵路。三、英國屈服於日本壓力下,曾封鎖滇緬公路三個月。四、美國初期觀望,與中國聯盟後,受史迪威事件的影響,後來更簽訂雅爾達密約。故當日本無條件投降,我們舉國歡騰之際,蔣委員長還要在日記中,寫下「雪恥」二字。
抗戰期間,國軍奮勇赴義,只有光榮戰死沙場,而無投降之事,已如前述。西方國家的軍隊,在戰況不利時就集體棄械,美其名曰「光榮投降」,鮮有拚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情況,而以萬計的軍人,舉起雙手走向俘虜營。這種景象,在中國戰場是見不到的。蔣委員長的堅苦領導與不屈意志,是全民精神優勢的泉源。
四、香港與抗戰的關係
香港在抗戰第一年,是主要的國際通路,也是中國獨力抗戰第一期,所需重要軍事物資的主要來源。
廣州淪陷後,甚至日本占領香港後,香港仍以間接的方式,提供抗戰急需的物資,尤以醫藥用品為最。因此,亙抗戰全期,香港同胞對抗戰的貢獻很大,香港回歸也是抗戰勝利的間接戰果。
五、台灣與抗戰的關係
台灣在抗戰期間,是日本的殖民地,自然不在抗戰陣營之內,且為日本軍閥侵略中國和南進的基地。第一次轟炸南京的日機,就是從新竹起飛的,桂南會戰亦曾有二千台灣兵參加。至於強徵到南洋的軍伕更以萬計,又強徵慰安婦,都是日本軍閥迫害台灣人民的罪行。沒有人認為,這是為祖國日本而戰。反之,台灣愛國志士參加抗戰陣營者所在多有,例如謝東閔、黃朝琴、黃國書、連震東、陳守山等,足以代表台灣人民的抗日意志。
大陸同胞以二千萬軍民的流血犧牲,終能使台灣回到祖國中華民國的懷抱。台灣與抗戰的關係,比大陸任何一省都重大,更應隆重紀念抗戰的勝利。
我常聽台灣朋友說,抗戰勝利後,接收台灣的國軍穿草鞋,軍容不整,使台灣人民失望。不錯,這是事實,但亦足以說明,抗戰八年軍用物資缺乏的痛苦。勝利來得有點突然,不及整頓補給,其實,這是八年抗戰,穿草鞋打敗穿皮鞋的佳話。
六、蔣委員長如不堅持抗戰到底 對二戰的影響
如果蔣委員長不堅持抗戰到底,一如汪精衛投降了日本,則日本陸軍配以中國(含滿洲)的附庸軍,為世界最強的陸軍。一九四○年初,在華日軍約有一百二十萬,國軍約有三百萬,若兩國軍隊聯盟作戰,總數將超過四百萬人,其動向可能有二:
一、日本與德國合力攻蘇,擊滅蘇聯後,以德、日的聯合力量,必可控制歐亞大陸的陸權,立於不敗之地。果如此,中國將永遠是日本的附庸,中國人沒有抬頭的一天。
二、日本工業加上中國腹地,必使美國不敢對日本施壓,太平洋戰爭可能不會發生,英、美兩國只能控制海權,長期對抗德、日的陸權,世界歷史將是另一回事。
七、蔣委員長堅持抗戰對二戰貢獻
蔣委員長的堅持抗戰到底,對二戰的盟國至少有四項重大貢獻:一、阻止了日軍西進,使蘇軍避免了兩面作戰。二、使盟軍能開闢第二戰場,夾擊德國,致其敗亡。三、使澳洲和印度免於戰火的摧殘,成為美軍在太平洋反攻的基地。四、在中國戰場上拖住了一百多萬日軍,使其無法轉用於西太平洋地區,幫助美國贏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八、中國抗戰勝利因素
因素有三:一、蔣委員長堅持抗戰到底,不受內憂影響,專心一意的抗日,凝聚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戰鬥意志。二、中國地廣人眾,農業社會足以支持長期消耗戰,只要有糧食和輕武器,就可以打仗。中國就是靠這個最基本的條件,對日作戰。三、是精神力戰勝物質力的範例,義戰必勝!
九、中國抗戰勝利成果
成果有四:一、取消百年不平等條約。二、收復一切失土,光復台灣。三、終結全球的殖民統治。四、中國的國際地位,從「次殖民地」躍為四強之一。
蔣委員長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最忠實的信徒,雖然掌握權力,但從無軍閥割據的思想,一生最高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大一統的三民主義新中國,也就是自由、民主、均富的新中國。從黃埔建軍、北伐、抗戰、戡亂,甚至到台灣,意志始終如一。他如存有私心,在日本的卵翼下,偏安江南,中國不可能成為二戰的勝利國,中國人也就站不起來。蔣委員長的偉大政治人格,將永垂青史。
總之,八年抗戰的本質,雖然與美英蘇等聯盟作戰國不同,但其成敗是互補的。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八年抗戰始終是二次大戰亞洲戰場的主體,最後勝利的關鍵,而且決定了近代的歷史,影響極為深遠,值得研究與紀念。(作者為前行政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