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219&f_ART_ID=355459
傘兵套傘解析/神龍要精準著陸 得靠方塊傘
2011/11/21
【聯合報╱本報記者程嘉文】
今年雙十國慶「國防展演」活動,傘兵神龍小組首度在總統府前,挑戰高空跳傘定點著陸。
結果由於風勢強勁,十二位跳傘的隊員,只有前六位落在總統府前,後六位則在市區各處著陸,所幸都平安無事。
另一方面,從戰爭紀錄片中卻也常可看到,傘兵空降到地面時,往往掛在樹上、撞破屋頂、跌落池塘;著陸地點距離目標差了好幾公里,情況也經常發生。
同樣是跳傘,為什麼精確度有這麼大差別?
圓傘與方傘
從外觀就可分別,一般傘兵使用的降落傘是圓形,如神龍小組等「運動跳傘」則使用方傘,這也是兩者落地「精確度」的最大差別。
國軍傘兵目前最常使用的是美製T-10降落傘,其傘衣的結構很簡單,是一個直徑35呎的正圓形,略成半圓球狀,在頂部有一個排氣孔。因為T-10的傘蓋形狀完全對稱,所以如果沒有外在因素(例如風)的影響,它就會垂直下墜。
也因為如此,T-10傘具在空中僅具有限操縱能力,傘兵雖可以拉扯傘索,調整自己的滑行方向,以減少在空中碰撞他人,或是落入不利地形的機會。但整體而言,還是「哪邊跳出,哪邊著地」,沒有太多移動位置的空間。
不對稱外型 才能夠操縱
增加降落傘操縱性的方式,就是讓傘蓋的外型不對稱,如此在下降過程中,就會形成側向的分量,跳傘者才有「挪動」降落傘的能力。例如「鐵漢傘」(在森林或崎嶇地形跳傘,傘兵要穿戴面罩等保護裝具)使用的MC-1傘具,在圓形傘衣後側開有11個大小氣孔,降落傘在下降時,由於氣流從後方傘孔排出,便造成向前的推力。傘兵在空中下降,一面可駕馭降落傘前進,並且藉由傘繩控制兩側傘孔的排氣,就能向左或向右轉彎。如此一來,就有了初步的定點降落能力。
不過MC-1傘具的抗風性還是不強,如果風速超過每小時6浬,就無法逆風前進。因此近年來,講求精準著陸的運動跳傘,已改用新式的「方塊傘」。
方傘有兩層傘衣
方傘的傘衣形狀呈長方形,最大特色是具有兩層傘衣,上下之間形成一個氣囊。傘具下降過程中,空氣由前方縫隙灌入氣囊,從後方縫隙排出,因而形成前進的推力,而且遠比MC-1這種「不對稱圓傘」更強。一般方傘的抗風性,甚至可達20浬,也就是只要逆風速度在20浬以內,傘具產生的推力,都足以讓跳傘者頂風前進。
另一方面,方傘不但在兩層傘衣間擁有「氣囊」,而且當其向前飛行時,長方形的傘具於氣流通過時可產生類似機翼作用的升力效果,這使得方傘產生的浮力,遠大於面積相等的圓傘。
舉例來說,T-10降落傘直徑34呎,傘衣面積達到900平方呎,但下墜速度仍然高達每秒22至24呎,即每秒下降約兩層樓高。因此使用圓傘的跳傘者,必須學習「五點著陸」:雙腳著地瞬間,立刻扭動膝蓋令小腿肌肉觸地,再由大腿、臀部順勢而上,最後一個背部滾翻,將衝力化解。否則如果所有衝力都集中到腳踝,很可能會脫臼或骨折。
相較之下,運動跳傘者使用的方傘,面積通常不到300平方呎,有些選手甚至使用小於10 平方呎的傘具。雖然傘衣遠比T-10小得多,但是由於浮力大,又可控制下降速率,因此降落時往往可以直接兩腳站立著地,不致受傷。
圓傘開傘速度快
既然方傘的可操縱性與著地安全性都比圓傘要高,為何傘兵仍然使用圓傘?
這牽涉到一般傘兵與運動跳傘之間的需求差異:圓傘與方傘的性能,很像傻瓜相機與單眼相機的區別。前者是基本保命用,後者才是追求表現極致的「運動」。
對傘兵而言,重點是降落之後的作戰任務,因此只需基本的跳傘能力(完成五次跳傘,即可配掛傘徽),能夠平安落在大致的範圍內,也就很足夠了。相反地,方塊傘雖然操縱性良好,但對一般傘兵來說,反而可能會因為「太好操縱」,而飛到不知何處。
而且方傘的開傘速度較慢,從拉傘到完全張傘,通常要耗掉近1000呎的高度;而且方傘使用者往往在空中經歷自由落體過程,下墜速度極大,如果開傘速度過快,會因瞬間減速對人體造成衝擊傷害。
一般傘兵空降的跳傘高度是1200呎,戰鬥時甚至可低到800呎,以減少在空中當「活靶」的時間。在這種高度如果使用方傘,很可能傘還未全張開,人就落在地上摔死。
陸軍空降訓練中心副主任葉宜盛中校表示,神龍小組使用方傘的最低跳傘高度,若從C-130運輸機跳出是3000呎;如果使用航速較低的CH-47直升機,就必須再增至3500呎。
葉宜盛也指出,操縱性不佳的圓傘不適合高空跳傘,因為一旦遭遇強風,就完全無法控制落點。但是圓傘因為開傘動作快,因此最低高度可以達到800呎。
順風前進 逆風降落
方塊傘的原理類似機翼,飛行與降落的方式也跟滑翔機類似。因此跳傘者跳出飛機的地點,如果離著陸點有相當距離,就必須選擇在上風處跳傘,並且採取「高跳高開」,靠著順風飛往目的地。
而在進場降落的最後階段,也跟飛機降落類似,採取「三邊進場」:「第一邊」是順風飛入著陸區,隨即轉向90度進入第二邊,然後再轉90度進入第三邊著陸。由於第三邊是逆風,因此前進速度會降到最慢,使得跳傘者能夠精確「瞄準」,也能夠直接雙腳著地。
方傘比起圓傘的另一大優點,是可以控制下降的速率。由於兩層傘衣間的氣囊縱向分隔成好幾「孔」(目前常用的為七孔傘),跳傘者拉動傘繩,就可以讓最左或最右的氣囊癟氣,導致單側升力下降,傘具就向該方向轉彎。如果同時拉左右兩側傘繩,會先造成瞬間的減速,但約三秒鐘後(依地面風勢、跳傘者體重而不同)就會因為傘衣浮力大減,導致迅速下降,稱為「傘具失速」。
換言之,當跳傘者轉入逆風的第三邊時,要在距地面3至5公尺的高度,拉動左右傘繩「改平」,讓下墜速度減弱,就可以輕巧著陸。但如果跳傘者過於緊張,太早拉傘繩改平,結果可能過完「黃金三秒鐘」人還沒著地,就傘具失速,重重摔在地上。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