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太空科技新聞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交大成功發射火箭 飛行夢成真
 瀏覽10,854|回應61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garden/201009/20100927845377.html
交大成功發射火箭 飛行夢成真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9-27 18:13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27日電)國立交通大學今天表示,交大機械系教授吳宗信團隊研發探空火箭HTTP-1,9月中旬帶領學生發射成功,為台灣學術領域混合式火箭系統研發跨出一步。

交大表示,吳宗信團隊歷經2年時間研發探空火箭,9月中旬帶領學生至屏東縣牡丹海村實驗發射場發射成功。火箭命名為HTTP是取自於參與研究機構的所在地,包含新竹(Hsingchu)、台南(Tainan)、台北(Taipei)以及屏東(Pingtung)的英文字首,意指如網際網路一樣具有無限想像空間與可能。

吳宗信表示,多數中小學生對於飛機、火箭都有高度興趣與熱情,總幻想著有一天要飛上天,但隨著年齡漸長且專注於學業,年輕人的夢想逐漸萎縮,「我希望孩子們永遠都有離開地面的夢!」

吳宗信認為台灣理工科系欠缺系統整合研究的訓練,較重視元件的獨立研究,不知如何團隊合作。看到史丹佛大學、北海道大學、韓國航空大學皆以學術單位獨立製作混合式火箭系統,他決定以交大作為基地,為自己也為學生們打造飛行夢。

擔任「探空11號火箭先期研究計畫」主持人的吳宗信,集合交大、成大、屏東科大、北科大、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等單位的教授群,耗時2年時間,以低成本打造出4.3公尺長、55公斤重的HTTP-1混合式火箭,希望未來能夠支援有關太空與大氣科學的研究。

除了探空火箭研發,吳宗信也在交大開設小型火箭製作課程,用山梨醣醇(類蔗糖, sorbitol)和硝酸鉀簡單材料就能讓火箭飛上天。

吳宗信認為,當飛行的夢想成了學習動機,不需師長督促,學生自然會盡全力做到最好,這些大孩子透過做中學,不但了解理論也滿足了實踐的渴望。因為讓腦袋天馬行空,由身體親身實踐,就是活化大學研究的最好方法。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93407
 回應文章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探測宇宙射線及空污 成大大氣球升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01070124-1.aspx
探測宇宙射線及空污 成大大氣球升空

發稿時間:2018/01/07 16:18
最新更新:2018/01/07 16:18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7日電)負載探測儀器的2個大氣球,今天在成功大學校區緩緩升空,目的是蒐集宇宙射線及空氣污染量的數據;大氣球將在離地面33公里的高度爆破,儀器預定降落在花蓮陸地及外海。

這起大氣球負載探測是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師生啟動的,今天在成大成功校區成功施放,將在蒐集到數據後進行分析。

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陳炳志表示,大氣球將在離地面33公里的高度爆破,比天燈環保多了。

事實上,學生不只把大氣球視為實驗工具,也將它視為天燈,一一在大氣球上簽名許願,有人希望順利畢業,也有人希望交到女朋友。

成大這場探測飛行實驗,實驗團隊事先向軍方及民航局報備取得許可,大氣球負載的探測儀器,依風向預測,兩儀器將分別降落在花蓮陸地及外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747297
台灣的太空夢 大叔和宅男MIT火箭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61018/20161018933324.html
台灣的太空夢 大叔和宅男MIT火箭
中央社-2016年10月18日 下午18:26

(中央社台北18日電)大陸神舟十一號太空船17日升空,由「國家隊」實踐太空夢。台灣大叔和科技宅男則靠自己力量把「MIT」火箭送上太空。搖滾樂團五月天「頑固」MV就呈現台灣大叔永不放棄太空夢的熱血拚勁。

中國大陸神舟十一號太空船17日由長征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預定19日在太空與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對接,兩名男性太空人將在太空生活33天,挑戰大陸載人太空船在軌飛行時間最長紀錄。這是大陸的太空夢。

在台灣,一樣也有太空夢。

一群來自台灣多所大學、不同科系的學生,過去7、8年來跟著一群瘋狂科學家,從無到有,研發、設計、製造火箭系統,親手做出一枚枚火箭,足跡踏遍全台灣各地,架設發射架,體驗無數次失敗後,成功發射火箭。

這支「MIT(Made in Taiwan)」團隊2012年在國立交通大學成立「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成員包括交大機械系教授吳宗信、陳宗麟、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林信標、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教授何明字、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學系教授胡惠文等人及他們所帶領的學生。

台灣大叔與科技宅男的故事感動了搖滾樂團五月天,他們創作了「頑固」一曲,MV找來影帝梁家輝演出不放棄兒時火箭夢的中年打工仔,「打死不退」的熱情拚勁,堅持到底的執著與勇氣,感動不少歌迷。

MV的製作單位仙草影像表示,梁家輝飾演角色的原型,正是交大機械系教授吳宗信及由他領軍的「ARRC前瞻火箭」團隊。

跟隨台灣大叔的新世代科技宅男們,為了實踐自己心中的夢想,放棄百萬年薪的工作,選擇留在ARRC團隊。

ARRC團隊決定「5年內要進入太空」,要把厲害小公司「兜起來」,即使經費沒了,也要啟動群眾募資,要帶著台灣品牌一起飛上天,實踐台灣的「太空夢」,「而且相信台灣絕對做得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545338
台版鋼鐵人團隊 MIT火箭上太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60617/20160617753638.html
台版鋼鐵人團隊 MIT火箭上太空
中央社-2016年06月17日 上午09:37

-創客風潮來了專題之二十(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17日電)「老師常說,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想像一下,徹頭徹尾的『MIT』火箭上太空,帶著台灣品牌一起飛上天。我們真的相信台灣有能力發展太空產業,而且可以達到頂尖。」這群7、8年級生還以「台版鋼鐵人馬斯克」形容團隊。

「自製火箭最難的部分,就是系統整合,不同領域的人跨界整合,不僅僅只有技術問題,還要克服不同理解方式與不同邏輯的溝通和妥協。我們一旦成功了,就可以把不同產業領域的人都拉進來,讓火箭產業成為台灣產業的領頭羊。」造火箭的8年級生陳庭維這麼說。

一群台灣數所大學、不同科系的學生過去7、8年來,跟著一群瘋狂科學家,從無到有,研發、設計、製造火箭系統,親手做出一枚枚火箭,足跡踏遍全台灣各地,架設發射架,體驗無數次失敗後,成功發射火箭。

這支「MIT(Made in Taiwan)」團隊2012年在交通大學成立「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成員包括交大機械系教授吳宗信、陳宗麟、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林信標、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教授何明字、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學系教授胡惠文等人及他們所帶領的學生。

「火箭大叔」的太空夢早在美國讀博士班就已萌芽,回台後共同參與國家太空中心一項計畫,由於大家專業涵蓋火箭結構、火箭構型、航電、感測、通訊、回收、燃燒推進等系統,這次合作竟開啟至今長達8年的跨界合作自製台灣火箭大戲的序幕。

他們所做出長6.35公尺、直徑0.4公尺,重300公斤的「HTTP-3S」探空火箭2014年發射成功,這是台灣學術界至今做出的最大型混合型探空火箭。而且「ARRC研發自製的混合式火箭推進系統,目前在世界的領先群裡。」吳宗信這麼說。

就在締造世界紀錄的同時,研究經費卻也同時斷炊。寧願揹債的火箭大叔「打死不退」,要繼續熱血追夢,啟動群眾募資,目標是今年挑戰可飛行100公里、重達600公斤的大型兩節式探空火箭。

火箭大叔「絕對不放棄」的背後有著對台灣產業藍圖想像及未來極大的期許。

「看到火箭升空的那一刻,可以解放人類對科技的想像,而且火箭科技的研發,未來可以應用在汽車、通訊、無人機等產業,更重要是可以開展不同產業的想像。」林信標說。

吳宗信說,「發射火箭的下一步,想像一下,未來台灣發射低空衛星群的景象。台灣有能在微衛星領域發展自己的利基市場,而且應用面涵蓋環保、農業、國防各方面。」

火箭大叔一心一意要帶著台灣飛向太空,那麼,ARRC團隊的年輕學生呢?

大學或碩士班畢業,面對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的百萬年薪,會怎麼抉擇呢?還要繼續留在學校,當個苦哈哈的「火箭黑手」嗎?

「碩士班畢業的時候,因為必須負擔家計,所以要不要繼續留在學校,當研究助理,對比外面的薪水後,說真的,那時候真的超級掙扎。」目前在屏東科大擔任研究助理,也是ARRC元老級學生成員的陳庭維說。

陳庭維說,「這7、8年來,ARRC團隊來來去去的學生很多,多半因為工作或家庭因素。」

「做火箭必須很耐得住孤獨,日以繼夜在實驗室埋頭苦幹」,來自單親家庭的陳庭維說,母親一開始也無法理解,還焦慮台灣沒有航太工作機會,直至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後,他把錄影畫面拿給母親看,媽媽才說,「原來真的有在做噢!原來真的會飛上天!」

靠著一股「應該拚更大規模的火箭,而且相信台灣絕對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火箭」的信念,陳庭維選擇留在學校當研究助理,希望與ARRC團隊一起圓夢。

交大博士生魏世昕當年碩士班畢業後,也在極度掙扎後,放棄百萬年薪工作,選擇留在ARRC團隊。他說,「當個只負責維護設備的工程師,成長有限,留在團隊裡,可以一直學習,研發出世界最先進的新設備。」

ARRC團隊的信念就是「相信台灣絕對做得到」,不只火箭從由裡到外,就連發射架、測試基台等,幾乎清一色「MIT」。

陳庭維說,發射架是委託一家小型鐵工廠打造,團隊因經費不足,經常殺價,老闆不僅賠錢做,還參與組裝測試工作,親眼見證火箭發射那一刻的感動。測試基台則是一家小公司工程師一邊看youtube影片,一邊寫軟體,就這麼「從無到有」,自行開發出來。

除了發射自製火箭外,大叔與科技宅男下一步目標還想挑戰研製衛星,讓台灣未來能躋身成為全球有能力發射衛星的領先國家群裡,目前這個領先群有十多個國家。

因此,魏世昕說,「老師常常講『鋼鐵人馬斯克』與ARRC團隊很像,當初馬斯克創辦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也是很不受到許多政府預算支持的航太公司看好。」

馬斯克(Elon Musk)近年在美國被譽為「創新狂人」,他同時也經營特斯拉(Tesla)電動車,當年曾創辦PayPal。由於好萊塢賣座片「鋼鐵人」主角是以他為藍本而創作,他因而被冠上「鋼鐵人」的稱號。

2002年,馬斯克創辦SpaceX時,公司只有14名員工;2008年,SpaceX成為首家發射自家火箭進入太空的私人太空公司。2012年,開始嘗試回收已發射火箭。近年更獲得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訂單,最快2017年負責送幾名太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

這些顛覆太空產業驚人創新都源於1971年出生的馬斯克從小的太空夢,他從一開始就尋找「充滿熱情、從小就喜歡製造東西的人」,組成SpaceX團隊。

他曾帶領一群20幾歲的工程師,4年間僅耗資3億美元就設計出天龍號太空船,是其他公司計畫造價的1/10至1/30,因為幾乎所有物件都在SpaceX廠房製造。年輕的工程師如今已被磨練到能夠在3天內製造出1台火箭引擎,還被要求精通軟體,挑戰跨學科任務。

無可否認,馬斯克想發展低成本商業火箭與衛星的夢想與ARRC團隊夢想很相近,而且SpaceX善用年輕工程師跨界挑戰以激發創新潛能,也與ARRC團隊大叔帶領年輕學生跨領域合作一模一樣。

「火箭系統的整合,是最困難的,一開始,我們各個學校分頭研製,最後,整個系統就是兜不起來。這很像台灣的產業,很多中小企業非常厲害,但大多單打獨鬥,很難抵擋美日韓企業『打群架』的攻勢。」陳庭維形容ARRC團隊初期跨界整合的難辛。

「一旦我們成功了,就可以把不同產業與領域的人拉進來,不只可以發展台灣自有品牌,擺脫代工窘境,還可以成為台灣產業的火車頭,還可證明台灣有能力達到頂尖。我們就是一個role model(好榜樣),證明可以用我們的方式,改變台灣。」魏世昕和陳庭維都有這種相同的看法。

這支當年被許多人視為「雜牌軍」、「小孩玩大車」的團隊,一次次體驗學習失敗,再從失敗中站起來,然後在火箭成功升空那一刻激動流淚,看著自己親手做、「MIT」的火箭噴射出白煙,飛向蔚藍天空。

火箭升空那一刻,最是激勵人心,去年爆紅的日劇「下町火箭」就曾呈現出最觸動人心的一幕。成功發射的背後更有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的意涵,例如近年來很夯的燃料電池、3D列印、太陽能板等,其實都可追溯自美國1960年的阿波羅計畫。所以總統蔡英文也曾以「下町火箭」一劇來闡述產業創新的重要性。

「自己動手做」的maker(創客或自造者)運動,被譽為第三波工業革命,各國政府都想藉由這股能量,振興產業。其中,由火箭maker所引領的太空產業創新無疑地將最具前瞻性。

正如ARRC團隊這7、8年來自己動手做,做出許多獨步全球的設計,包括原創內裝電子線路高動態飛行導航電腦系統、原創碳纖維儲氣瓶纏繞技術、減壓系統,以及一整套火箭系統整合等創舉。

台版的「鋼鐵人團隊」由中年熱血追夢的台灣大叔與寧願放棄百萬年薪的新生代宅男們所組成,決定「5年內要進入太空」,要把厲害小公司「兜起來」,帶著台灣品牌一起飛上天,「而且相信台灣絕對做得到」。

台版鋼鐵人團隊勇於追夢,已悄悄引領台灣迎向太空經濟時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493003
成大新型混合火箭 推力破紀錄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51109/20151109380271.html
成大新型混合火箭 推力破紀錄
中央社-2015年11月09日 上午11:02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9日電)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團隊今天發表「成大Ⅲ型混合火箭」,1000公斤級推力成功發射,並突破重要關鍵,證實混合火箭已走出實驗室,進入可實用階段。

成功大學上午舉辦「成大Ⅲ型混合火箭」發射成功發表會,由成大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趙怡欽帶領的團隊發表成果。火箭長度5.3公尺,直徑28公分、重194公斤,於10月28日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海岸成功發射。

趙怡欽表示,火箭依燃料、使用的氧化劑可分為固態火箭、液態火箭、及二者兼具的混合火箭;成大團隊對混合火箭發動機的燃燒特性研究多年,已充分掌握關鍵技術。

成大Ⅲ型混合火箭選用石蠟、端羥基聚丁二稀(HTPB)為燃料,氧化劑採用的是俗稱笑氣的氧化亞氮,因環保無毒害,未來更具發展潛力。

他說,成大Ⅲ型混合火箭發射飛行高度超過9公里,領先亞洲各大學混合火箭的飛行紀錄;也證實成大自主發展的混合火箭已突破重要關鍵,可走出實驗室進入實用階段。

趙怡欽指出,成大Ⅲ型混合火箭飛行所需的關鍵零組件與承載儀器,不論設計、技術與製造都出自國人之手,自主性百分百,不必受制於他人,未來可應用在探空與國防產業。

他說,成大團隊持續發展新型混合火箭,希望可進一步發展到可探測100公里以上高空的多節探空混合火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396281
全台最大混和火箭亮相 明年初升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11613
全台最大混和火箭亮相 明年初升空
 
2015-08-13  19:38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台北航太展今天開展,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RRC)」展出雙節混合式火箭,曾令美國矽谷公司來台取經,希望藉由火箭後坐力讓高速行進中的列車達到安全急剎。全台最大型混合火箭HTTP-3預計明年初升空。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RRC)」由交大、成大、屏科大、台北科大結合民間力量所組成,HTTP-3混合火箭是學界第一次以網路募資方式募集1600萬元,研製長8.8公尺、直徑0.45公尺,總重600公斤的混合式火箭;其第一節推力達3500公斤、可燃燒12秒,第二節1000公斤,可燃燒40秒以上,預計明年初發射,升空100公里。目前已募集到900多萬元資金。

國家太空中心火箭計劃主持人陳彥升表示,混合式火箭的燃料混合了碳氫化合物固體加上液態或氣態氧,優點是飛行中可做推力控制調控飛行,安全性高不會爆炸。因此,不僅太空旅行業所用的正是混合式火箭,先前也有美國矽谷公司來台取經,希望藉由火箭的後坐力來幫忙火車緊急剎車。

ARRC主任吳宗信表示,至2012年全球約有1000顆人造衛星,而5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則是未來趨勢,尤其體積10立方公分、重僅1公斤的微奈米「方塊衛星」甚至去年被《SCIENCE》列為十大發明之一。不過,世界上的方塊衛星尚無專用且商用的發射載具,目前是採「共乘制」,從簽約到發射平均要18個月,而且軌道無法自由選擇,必須依據主酬載決定。

吳宗信說:「生產小火箭發射小衛星進入300~2000公里間的低軌道,就是台灣放眼全球市場的機會。」

他說,微奈米衛星星群每小時都有資料更新,是一種「個人衛星」,可以做很多影像或通訊用途。例如,量販店要查核各分店的物流與人流,「報表可能作假,但是衛星照片騙不了人」,而且也是一種情報資料,「給公司看,也可給競爭對手用」;或者從農業蔬果的葉子光譜變化,就能看出植物是否生病需要施加氮肥;而海上船舶運輸操作程序是否正確以提供保險公司風險規劃,在在說明個人衛星潛力無窮,而混合式火箭就是最好的發射載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360675
台灣大叔帶領科技宅男 自製火箭上太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50629/20150629119606.html
台灣大叔帶領科技宅男 自製火箭上太空
中央社-2015年06月29日 上午10:56

兩岸創客專題報導之三(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29日電)一群台灣大叔帶領科技宅男,親手做出一枚枚火箭,從外殼、電路板到降落傘,全都「MIT」。大叔說,「火箭發射那一刻的感動,可以解放人對科技的想像。想像一下,未來台灣發射低空衛星群的景象。我們打死不退,就先拚了再說!」

過去7年,一群近來被稱為「台灣火箭大叔」的瘋狂科學家,帶領著台灣數所大學的學生,足跡踏遍新竹香山溼地、屏東旭海海岸邊,腳穿黑色雨鞋,踏過泥濘地,架設發射架,發射親手做出的一枚枚火箭。

2014年3月24日,一枚長6.35公尺、直徑0.4公尺、重300公斤的「HTTP-3S」探空火箭發射成功,飛了足足十幾公里。這是大叔和宅男合作的成果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學界研究至今最大型的混合型式探空火箭。

大叔和宅男的團隊正是近來頻頻搶占媒體版面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 ARRC),2012年由私人和企業捐款在交通大學成立。

他們親手做的火箭取名「HTTP」是因為團隊成員包含來自新竹(Hsinchu)、台北(Taipei)、台南(Tainan)與屏東(Pingtung)四個地區的教授、研究人員與數十名碩博士生。

ARRC中心由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吳宗信擔任主任,主要成員包括交大機械系教授陳宗麟、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林信標、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教授何明字、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學系教授胡惠文等人。

「HTTP」不僅僅代表研究團隊的地區,吳宗信多次在媒體上說,HTTP也是網路上超文字傳輸通訊協定之意,代表此系列探空火箭的想像空間一如網路般無遠弗屆。

一枚探空火箭需要火箭結構、火箭構型、航電系統、感測系統、通訊系統、回收系統、燃燒推進系統互相搭配。從主要成員的背景,就可知道各自負責推進系統、感測器、發射系統、遙測通訊等各領域分工。

當初怎會想到一起造火箭?林信標告訴中央社,「早期中科院造個火箭,要花幾千萬元,大家就想說有可能集力完成,而且火箭可以完全都made in Taiwan(MIT),能以更便宜的價格完成。」

其實,這群熱血大叔當年還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都彼此認識,太空夢早在心中萌芽。回台教書後,剛好一起參與國家太空中心一項獨立驗證計畫,於是揭開這場大家一起自製火箭大戲的序幕。

火箭大叔中的靈魂人物非吳宗信莫屬。他率先在交通大學史無前例地開設了火箭專題研究課,並帶領學生在氣熱與電漿物理實驗室(Aerothermal &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APPL)」「從無到有」、「動手做」火箭。

最早,由小型的蔗糖火箭做起。所以,蔗糖火箭(APPL)也以實驗室英文名的縮寫來命名。

ARRC網站上「校園裡的火箭隊」詳細描寫了這些「太空Maker」的「黑手」本事。

火箭上的降落傘是交大博士生魏世昕這幾年來一頂一頂手縫出來,他在永樂市場買尼龍布,在釣魚店找到強度高的理想繩子,買講解降落傘的書、看「Youtube」拆解降落傘的奧秘。如今一頂能從幾十公里高空彈開、回收探空火箭的傘就從他的手中縫出來。

當年一部描寫火箭男孩「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的電影,激發魏世昕的太空夢,在交大時上了吳宗信的火箭專題課,從此開啟太空黑手的生涯。

太空宅男戲稱自己是「黑手」,因為每天「親手做到手黑黑」。魏世昕坦言,「真的蠻辛苦的,有一段時間,都沒有任何新生敢加入。」實驗室裡苦力般身體力行的磨練,的確曾讓許多學生卻步。

自己動手做,竟做出許多獨步全球的設計。ARRC網站上細數包括台灣原創內裝電子線路高動態飛行導航電腦系統、台灣原創碳纖維儲氣瓶纏繞技術、台灣原創減滾系統,以及一整套火箭系統整合等創舉。

曾歷經無數次失敗的吳宗信告訴中央社,「ARRC研發自製的混合式火箭推進系統,目前可以說在世界的領先群裡。」

林信標說,「台灣絕對有能力發展自己的科技。而且航太科技正很適合鼓舞下一代的年輕人。看到火箭發射升空的那一刻,心中的感動,會激發極大的熱情,更可以解放人類對科技的想像,科技不再僅僅只在一個平面晶片上,可以從2D邁向3D,開啟無限想像。」

一向鼓勵年輕人「勇於追夢」的吳宗信則說:「你在台灣的科技界怎麼找到東西讓他們那麼excited?每一次都能excited、流淚;做手機做得好,能(那麼感動)嗎?」

他說,以代工為主的產業型態,會把科技研發人才綁向特定的產業鏈位置,無限的想像能力慢慢失去。太空產業是所有產業中想像空間最大的,「年輕人永遠都需要想像空間,才能發揮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力。」

造火箭的過程,不只可以激發想像力、創造力,與無比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對這些太空maker而言,「自己動手做,真的很有趣!」

林信標就說,「大家一起來造火箭,真的很好玩!很多零件都是自己做的,例如火箭上的放大器是用基地台的放大器改造,晶片是自己研發的,你不覺得很有趣嗎?」

7年多來,投入新台幣7000多萬元、滿腔熱血的火箭大叔和太空宅男親手造了一枚又一枚的火箭,下一步是年底挑戰可以飛行100公里的大型探空火箭。

這支徹徹底底的台灣研發、設計與製造的火箭系統、團隊,想要挑戰全球學術圈沒人想過的紀錄。

經費已經沒了,堅持「台灣不要忘了自己有做夢的權利」的ARRC團隊,決定繼續追夢,今年初發起群眾募資,邀請台灣民眾一同贊助「HTTP-3前進宇宙募資計畫」。

更重要的是這項計畫不僅只是追夢而已,而是未來有商業化的價值。

吳宗信表示,混合式火箭具高安全性、低成本、環保特色,「發展混合式火箭是台灣難得的機會」,因為除了全球航太業太空旅行採用混合式火箭外,未來還可應用於發射個人方塊衛星。

方塊衛星(CubeSat)最小1公斤、體積10立方公分。科學期刊「SCIENCE」把它列為2014年度十大科學發明之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已著手規劃火星方塊一號(Mars Cube One,又稱MarCO)發射計畫,未來可能應用在國土安全、環境監控、防災勘災等方面。

方塊衛星不僅造價相對低廉,科學界甚至已有人發起開源的方塊衛星計畫(LibreCube),在網站上免費提供包括從衛星機上系統一直到地面基礎設施系統等各種開源資訊,鼓勵每個人自己建造、修改衛星。

因此,吳宗信認為,「個人衛星系統的時代就快到了。」花2000萬就可以有3、4個小衛星,中小企業都可以負擔得起。他說,「再給我們4、5年,(新台幣)5至8億就好,我們就有可能成功發射、而且入軌!」

台灣擁有自製火箭,還有助於提升產業競爭力。林信標說,「火箭科技的研發,可以帶動許多產業的升級,例如可以應用在汽車、通訊,甚至是發展無人機。更重要的是可以開展不同產業的想像。」

有些人認為,台灣那麼小,不需要發展耗費資源的航太工業,應該把主力瞄準民生工業。

不過,大叔們「夢想很大」,決定帶著台灣上太空。吳宗信對中央社說,「人類從2G時代,邁向3G、4G,甚至5G後,『and then(然後呢)』?但你想像一下未來台灣所發射的低空衛星群的景像。」

他說,「太空產業的時代就要來到了,台灣不需要力拚大衛星,可以鎖定微衛星,而且應用面涵蓋環保、農業、國防等各方面。台灣有機會在這個領域走出自己的利基市場。」

吳宗信坦言,「我們有5、6分把握,不知道未來能不能成功,但『打死不退』,先拚了再說!更何況台灣有這麼多優秀的人才,這個機會絕不能失去。」

不只大叔們想要一直做火箭,直到做不動為止。ARRC的宅男團隊也決定要追隨大叔,「大家都希望能親手做出發射微衛星的載具」,魏世昕和同是ARRC團隊的林哲維這麼告訴中央社。

ARRC團隊的「maker」精神、熱血追夢為台灣的故事,已感動不少人。截至6月29日,有2162人響應贊助這項募資計畫,募資金額已逾600萬元。ARRC計劃募集1600萬元。

「再問一次,台灣、有沒有資格,能不能做太空夢?」ARRC募資網站上的這句話打動許多台灣人的心。大叔和宅男們親手做火箭,一次次體驗學習失敗,再從失敗中站起來,不放棄夢想的權利。

這群太空maker正具體而微地呈現台灣社會各個角落裡悄然成形的maker運動與風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343020
驗證性能 成大試射2混合火箭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40325/20140325189998.html
驗證性能 成大試射2混合火箭
中央社-2014年03月25日 下午13:20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5日電)成功大學今天表示,執行科技部委託,日前成功試射2枚小型混合火箭,驗證高動態GPS接收機及多節火箭脫節機構的性能。

這項小型混合火箭試射3月20日在台南沙崙農場進行。第一枚火箭成功驗證高動態GPS接收機及高資料率即時影像傳輸的性能;第二枚火箭驗證多節式火箭脫節機構的性能。

成大說,混合火箭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多功能及環境親合的優點,也是目前許多國家發展的重點。成大研究團隊預定今年5月進行1000公斤等級、30公里高度的火箭試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68038
NI協助交大機工系師生打造HTTP火箭系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mem.com.tw/article_content.asp?sn=1301160009
NI協助交大機工系師生打造HTTP火箭系統
2013/1/17  
 
美商國家儀器(NI)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和攜手打造台灣太空夢。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吳宗信老師所帶領的團隊於2年前發射混合式火箭HTTP-1成功,為台灣學術領域的混合式火箭系統研發跨出第一步;目前所有火箭地面測試量測系統,幾乎都是用美商國家儀器的產品。 
交大機械系老師陳宗麟表示,火箭系統的推力測試、溫度監控、壓力傳感器等測試,用的就是美商國家儀器的DAQ產品,DAQ提供準確的數據,同時LabVIEW軟體易於上手,讓學生們在程式撰寫上能快速完成控制,使用LabVIEW配合DAQ讓整個團隊得以快速進行開發。

HTTP發射的成功,為吳宗信的團隊爭取到國科會的3年預算,同時更進一步和國家實驗室太空中心共同合作,為下一代的火箭試射打造更完整的系統。

吳宗信團隊在2013和2014年即將再度推出新一代的混合式火箭,利用先進模擬分析能力協助,以及優化混合式火箭系統、次系統的設計,研發低成本、高度安全的兩節式混合式探空火箭系統。若時程順利,將會在2013年的5月~6月開始試射。

美商國家儀器網址:taiwan.ni.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999013
成大參與歐盟科研 造小型衛星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20810/20120810708598.html
成大參與歐盟科研 造小型衛星
中央社-2012年08月10日 下午17:27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0日電)成大航太系今天與比利時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成大將參與歐盟的QB50計畫,打造小型衛星,未來執行離地90到300公里高的大氣層物理探測。

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和比利時馮卡門流體力學研究所(VKI),在成大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交換教授、學生,分享研究成果等交流。

VKI是歐盟QB50衛星計畫的執行單位。成大表示,QB50衛星計畫的內容,主要是在全世界選定50個立方衛星,以低軌道運行,在離地90到300公里高的大氣層做物理研究,由VKI在全球選定各大學協助製作衛星,探測不同區域的低軌道。

成大表示,隨科技進步,人造衛星的尺寸已可大幅縮小,所謂「立方衛星」就是小型化後的人造衛星,大小可以和玩具紙盒相仿,全球已有很多大學、公司,甚至有興趣的個人,都透過立方衛星執行科研任務,從大氣物理到微重力實驗,應有盡有。

成大航太系及電機系共同提出的合作計畫,已獲VKI採納,將加入歐盟的QB50衛星計畫,成大也是台灣唯一參與歐盟科研計畫的大學。成大加入QB50計畫後,必須自行打造立方衛星,再送到比利時發射。

成大說,預計打造的立方衛星,每個約2到3公斤,運行軌道恰是飛機航行區域;這項計畫將有助於大氣層中分子、離子及大氣密度的研究,預估打造衛星的費用逾新台幣1000萬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56354
成大投入衛星推進技術研發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103/20110307172674.html
成大投入衛星推進技術研發

中央社╱中央社 2011-03-07 11:46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7日電)國立成功大學今天上午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簽訂長期合作備忘錄,聯手開發前瞻性衛星推進關鍵技術。若系統發展時程超前,可望搭載於福衛七號衛星中的自主微衛星上。

備忘錄簽署儀式在成功大學舉行,由成大校長黃煌煇與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代表簽署。

國研院副院長王永和表示,雙方將聯手執行「委託研究發展先進自主衛星推進技術」長期合作案,是太空中心第一個與學術機構簽署的長期合作計畫案。

王永和說,台灣的福衛一號、二號、三號等衛星發射計畫,成果已受國際肯定,但在內部評估中,推進技術仍屬於「弱項」,因此希望藉著與成大共同研發,短期內有機會應用在太空計畫中。

他說,如果時間趕得上,推進關鍵元件、系統工程體及準飛行體的發展等,可望搭載於福衛七號中,由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發展的自主微衛星上。

成大航太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趙怡欽表示,此計畫以發展可搭載於衛星、以進行衛星姿態調整與軌道飛行任務的推進次系統為主要目標,可排除長久以來國際對台灣衛星推進系統相關技術嚴格出口管制政策的限制,同時培養研發具特色的衛星推進系統。

趙怡欽表示,國家太空中心與成大的長期合作計畫,預計投入新台幣近億元經費,成大將整合豐沛的科技人才與資源,提交相關研製的關鍵元件硬體與技術給國家太空中心,進行推進系統與衛星整合驗證技術的發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555058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