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X1/6609989.shtml
聯合筆記/軍購成績比一比
【聯合報╱許紹軒】 2011.09.24 03:01 am
美國同意對台軍售案,國防部、外交部同步宣布喜訊,府院黨也拍手叫好。
馬英九總統說,上任三年多,採購武器金額勝過執政十年的李登輝及八年的陳水扁,頗有藉此展示愛台不輸李扁。要證明馬政府重視國防,有很多種方式;但若要舉出數據,就不能忽略背後的意義。
這次馬總統搭F-16A/B升級案過關的便車,自況是李登輝以來對美軍購金額最高,此說有誤導之嫌,也不夠厚道。
李登輝時代,建軍來源不限美國;當時曾對法採購幻象機與拉法葉艦,對德國採購了獵雷艦。李任內是國防自主建軍的高峰,國內自製了八艘成功級艦與一百卅架的IDF戰機,可說今天中華民國武裝部隊的基礎是在李登輝時代奠定。
陳水扁時代,因國際環境改變,對外軍購變成以美國為主。最為人知的是紀德級艦與長程預警雷達,但愛國者三型飛彈、柴電潛艦與反潛機等三大軍購案,卻因為政治惡鬥遭到擱置。
如今,馬政府雖獲美出售多項武器,累計將近一百八十億美元,但檢視軍售項目,可以發現無論是黑鷹直升機、阿帕契攻擊直升機與愛三飛彈,都是前朝對美申購的項目,只是美國恰巧在馬政府任內宣布出售,「割稻尾」意味濃厚。
馬政府任內飽受「不重視國防」的批評,藉這次美國宣布出售戰機升級案大搞宣傳,本也在情理之中;但用切割三任總統對美軍購金額方式自我吹捧,是欺民不懂軍購,有違馬政府向來溫和平實的形象。
李政府有機會讓扁政府收割建軍成果;同樣因果關係也發生在扁政府與馬政府之間。馬政府需警惕的是,能留下甚麼讓後繼政府收割?
【2011/09/24 聯合報】